姚莉
本研究基于獨立學院心理健康教育所存在的問題,針對獨立學院學生的個性特點,從建構獨立學院學生心理自助的導引體系,完善獨立學院學生心理自助組織,提高獨立學院學生社會支持度的利用三個方面開展獨立學院學生心理自助能力提升的研究,從而更有效彌補獨立學院心理專兼職教師數量的不足,滿足獨立學院大學生自身發展的需要,進一步提高獨立學院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獨立學院大學生心理自助能力一、引言
近年來,各高校都建立了專門的心理健康教育機構,將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納為必修課,充分說明大學生心理健康越來越受到重視。但是,作為獨立學院,在其發展的過程中,因其特殊的教育形式,心理健康教育的師資力量比較單薄,如何開拓獨立學院心理健康教育的新途徑和新方式對于加強獨立學院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至關重要。
受積極心理學的啟發,我們認為,提升獨立學院大學生的心理自助能力可以緩解心理健康教育師資力量薄弱的矛盾,同時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在更大范圍內維護獨立學院大學生的心理健康,使獨立學院心理健康教育活動的實效性得到充分的展示。
二、心理自助概念的界定
所謂心理自助是指個體在心理學理論的指導下,通過自己的努力,以切實可行、有效的方法,及時解決日常心理問題,矯正心理異常,維護、達到心理健康的過程,即自己主導自己的心理健康,觀察、管理和控制自己,做自己心里健康的主人。其實質是主體維護心理健康,促進心理素質向積極方向發展。
以中國計量學院現代科技學院為例,學院提倡“三自”管理模式——自我教育、自我服務、自我管理,提倡大學期間充分調動學生的主體性,強化學生的自我意識。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現代科技學院充分發揮學生的組織協調能力、社會適應能力、活動能力強等優勢,通過各種形式和途徑來提升他們的心理自助能力。
三、心理自助能力提升的途徑
(一)建構獨立學院大學生心理自助的導引體系
1.設課程,進行指導
建構完善的導引體系的重要一環就是開設專業必修課程?,F代科技學院開設大學生心理健康必修課程,使學生在教師的專業指導下,掌握一定的自助途徑和方法,從而切實提高學生的自助能力。
2.成立專兼職教師指導隊伍
現代科技學院在專職老師匱乏的前提下,將具有三級、二級國家心理咨詢師證的老師吸收入指導隊伍,成立了心理老師輔導團隊。其中有的是心理學專業畢業的行政老師,有的是輔導員老師。定期聘請專家對兼職老師進行培訓,從而確保學生在進行自助時遇到問題可以及時向老師求助。
(二)完善獨立學院大學生的心理自助組織
當前,各高校都在學生組織中設立心理部或心理協會,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發揮著一定的力量。但是,由于各種因素的影響,這些學生組織并沒有達到所預想的效果。在學生群體中也只是部分學生受益。針對這種情況,現代科技學院將心理部進行擴充和重組,成立學生自己的心理健康教育指導服務中心,建構定位明確、機制健全、組織活動規范的心理自助組織。
1.健全機制,找準定位
重構的心理健康教育指導服務中心設立主任和副主任,均由學生來擔任,配備指導老師。同時服務中心分設辦公室、宣傳部、組織部、朋輩部、新聞策劃部。全院心理委員由辦公室進行統一管理。全院五個系的心理部由中心的組織部進行統一管理。中心制定嚴肅規范的規章制度和崗位職責。大大加強了學生的心理自助組織。中心明確定位,首先,不等同于一般的學生會組織以及學生社團。對學生干部進行了嚴格的選拔,層層篩選。并且對選拔出的學生干部進行上崗前的心理專業培訓;其次,不等同于專業心理組織,發現問題后要及時與專業老師取得聯系,不能自行解決問題。
2.加強指導,規范活動
心理自助組織并不等同于任由學生開展各項活動。因此,心理健康教育指導服務中心配備一名負責老師。主要工作一是對中心成員定時進行培訓和指導,二是對中心成員的各項工作進行審核和監督。中心活動并不只是針對部分學生,而是讓更多的學生受益;活動的設計要圍繞如何提升學生的心理自助能力,要有一定的針對性,讓更多的學生在活動中提升能力;活動要完整和規范,方案必須經由中心負責老師進行指導;同時,開展活動要借助一定的契機,形成一定的聲勢和品牌。最后,活動要有層次,從班級、系、院三層開展,從而將每位學生都能納入到心理活動中。
(三)提高獨立學院大學生的社會支持利用度
提升獨立學院學生的心理自助能力并不意味著完全依靠學生自己來進行,而是取決于內部條件和外部環境的相互作用。獨立學院學生中大部分家庭條件較好,具有良好的社會資源,因此,提高大學生的社會支持利用度,可以進一步提升獨立學院學生的心理自助能力。
1.培養學生積極尋求社會支持的意識
我們應引導學生,培養學生積極尋求社會支持的意識,讓他們意識到每個人都有局限性,沒有一個人能獨自解決所有的麻煩。遇到問題時,在自身無法解決時,能積極尋求他人的幫助。
2.強化來自學校、家庭和社會的支持
學校應加強不同層次、不同類型的互助體系,加強與家庭的聯系,開設家長課程和家委會,讓更多的家長關注到自己的孩子,創造更多家長和孩子的溝通渠道。同時,學校應為學生提供更多的社會實踐的機會,以便讓學生了解社會,得到更多的支持,進一步提升自身的心理素質。
參考文獻:
[1]姚彩琴,武家申.大學生心理自助體系研究.德育,2009,(3).
[2]石秋玢.試論大學生心理自助組織建設的問題與對策.大眾商務,2009,(7).
[3]黎芳.我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定位與構建——基于心理自助理念的探討.宜春學院學報,2012,(6).
[4]于玲玲.略論高校新生的心理自助輔導.教育與職業,2006,(9).
[5]劉英.高職院校貧困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河北師范大學碩士論文,2011,(1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