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奇++皇麗莉
音樂教育內涵的提升,需要一支優秀的音樂教師隊伍;音樂教師素質的提高,需要音樂名師的示范與引領。音樂名師要“獨善其身”,完成自我的成長,才能發揮名師的示范引領作用,才能促進教育質量的提升。
音樂名師成長“獨善其身”音樂教育內涵的提升,需要一支優秀的音樂教師隊伍,音樂教師素質的提高需要音樂名師的示范與引領。梅貽琦教授任清華大學校長時有句名言:“所謂大學者,非謂有大樓之謂也,乃有大師之謂也。”對基礎教育而言也是如此,如果沒有名師,就無法成就名校;沒有名校,就沒有培養名學生的搖籃。可以說,名師是一所學校發展的重要支撐,名師效應也是一所學校的品牌效應。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中明確指出,“教育大計,教師為本。有好的教師,才有好的教育。嚴格教師資質,提升教師素質,努力造就一支師德高尚、業務精湛、結構合理、充滿活力的高素質專業化教師隊伍。通過研修培訓、學術交流、項目資助等方式,培養教育教學骨干、“雙師型”教師、學術帶頭人和校長,造就一批教學名師和學科領軍人才。”可見,名師的培養與作用的發揮,是實現教育均衡發展與教育質量提升的戰略性問題。
《教師專業標準》中將教師的專業發展定位為“師德為先、以人為本、能力為重、終身學習”,這是對從事教師職業教師的基本要求,作為教師中的精英要在此基礎上成為師德的表率、育人的模范、教學的專家、科研的能手”。其成長標志有四:一是人格完善二是先進理念,三是淵博知識,四是能力素質。
一、職業理想是音樂名師成長的動力
托爾斯泰說:“理想是指路明燈,沒有理想,就沒有堅定的方向,而沒有方向,就沒有生活。”職業理想是音樂名師對所從事教育事業的向往和追求,擁有職業理想就會對教育工作產生敬畏之心,會對學生產生關愛之心,會對教學產生喜愛之情。特級教師魏書生將教師在成就學生的同時成就了自我,在從事科研工作同時可以生成科研成果,在關乎國家未來的同時還可以保持一顆童心,在長期的職業中還可以修為一份德性作為粉筆生涯的樂趣。特級教師于漪用愛祖國、愛學生的激情時時燃燒自己,也不斷感染著周圍的人,用生命歌唱教育事業,成為新時期育人的楷模。確實,得天下英才而教之,乃人生一大樂事,它的終極目的令人激動不已,它的過程也使人快樂無比。因此,要成為音樂名師要熱愛學生,熱愛教育事業,堅定職業理想。
二、先進理念是音樂名師成長的關鍵
實現教育的現代化,關鍵是教育觀念的現代化,樹立以人為本的教育觀念。丁榕老師的“以心理教育為突破口”,杜郎口中學“三三六”自主學習,等等,都是以人為本的教育理論在實際教育工作中的具體體現,這種先進的教育理論促使他們最終走向了成功。因此,名師要率先垂范尊重學生的人格、興趣愛好、尊重學生的自由發展,尊重學生的首創精神,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挖掘學生的創造才能。率先踐行變教師為中心為學生為中心、變單向關注為多向關注、變獨立學習為合作學習等新課程教與學的方式。以新的理念調控教育行為,成就更多的學生。
實現音樂教育的價值,關鍵是認識音樂教育核心功能在于提升人的感性素養。通過欣賞、演奏、演唱、綜合藝術活動等音樂領域的學習,提高學生審美感知能力。音樂知識的學習是音樂審美能力形成的橋梁和階梯,沒有認清這樣的學科理念,其教學行為一定是本末倒置的。
三、學識淵博是音樂名師成長的基礎
“問渠哪得清如許,唯有源頭活水來。”當今是一個知識大爆炸的時代,學生獲取知識的渠道多元而豐富,既可以通過書本,也可以通過電視媒介、網絡媒介,等等。學生具有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他們對任何事物都感興趣,上至宇宙太空,下至海洋生物。在音樂領域各種各樣的外國藝術隨著國門的打開,藝術交流的不斷增加,學生們有了廣闊視野;在文化大繁榮的背景下,各種選秀節目,各種音樂藝術欄目將音樂文化的多元性揮發的淋漓盡致。這都給廣大音樂教師帶來了壓力和挑戰,這就要求音樂教師要多才多藝,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不斷進取,不斷開拓,不斷更新自己的知識。正如加里寧所概括出的辯證過程:一方面,教師要奉獻出自己的東西;另一方面,又要像海洋一樣,從人民中、生活中吸收一切優良的東西,然后把這些優良的東西貢獻給學生。
扎實的音樂專業技能,廣博的多元文化和精深的教育教學理論,是構成音樂名師學識修養的主要內容。
1.扎實的專業知識是音樂名師的基礎要求。馬卡連柯說過:“學生可原諒老師的嚴厲、刻板甚至吹毛求疵,但不能原諒他的不學無術。”對音樂老師來說,首先要有扎實的專業基本功,即吹、拉、彈、唱等。來自教師口上一段精彩的演唱會折服身邊的每一個學生,教師手里一段嫻熟的琴技會讓無數的學生嘆為觀止,從而形成良好的師生關系,產生親其師信其道的功效。一位專業扎實的音樂教師不僅可以在課堂上揮灑自如,也會在音樂課外活動中游刃有余。除此之外,要不斷開闊視野,參加音樂實踐活動,跟蹤音樂學術動態,了解音樂領域新觀點,掌握音樂前沿新信息,不斷更新音樂新知識。
2.音樂名師既要有廣博的知識,又要通曉其他方面的知識,做到博學多才。隨著音樂教材的改革,教學單元以人文為主線,單元主題也都是人文題材。音樂課程標準尤其強調理解多元文化,加強多學科融合。因此,教師應注重對其他學科的了解,加強人文素養的底蘊,形成“大教學觀”,為學生創設開放的教學情景,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音樂教師的知識越淵博,越能啟發學生的想象能力,越能啟迪學生的創新思維。
3.音樂名師應具有教育理論修養。蘇霍姆林斯基說:“教師不懂心理學,這就如同一個心臟專業醫生不了解心臟的構造。”科學的教學需要科學理論的指導,教師要較好的實施素質教育,必須掌握教育學、心理學和學科教學法等基本知識。尤其要學習國外先進的教學方法,如奧爾夫教學法、柯達伊教學法、美國綜合音樂感教學法,等等,同時,也要傳承國內經典的教學方法,如情景教學法、融合教學法等。教師不僅知道教什么,還要知道怎樣教和為什么選擇這樣教,用科學的理論去指導自己的教學。
四、能力素質是音樂名師成長的支撐
上海著名特級教師顧泠沅認為,“真正的名師是在學校里、課堂里摔打出來的。”音樂教師不僅要有駕馭音樂課堂的能力,同時也要有開發音樂資源的能力,等等。此外,教師還要通過科研來學習、提高。科研是名師成長的高速路,是一般教師走向優秀教師的階梯;會不會科研、搞不搞科研是“教書匠”與“專門家”的分水嶺。
名師要善于把教學與教研結合起來,善于敘述自己的教學過程,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總結自己的教學經驗,對教改中遇到的問題進行理論研究,提出自己的見解,進而探索和發現新的音樂教學規律、音樂教學方法和模式。
本文為遼寧省教育課題“十二五”規劃立項課題《高職院校聲樂課程資源開發與利用的實驗研究》,課題批準號:JG12EB00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