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雅蜜
批判性思維旨在培養學生從不同層面出發,理性看待事物,對所學的知識進行分析、評估和判斷,進而形成獨有的認知能力和創造性思維。現在的大學英語教學重視知識點的學習,忽略對語言綜合能力和寫作能力的培養,輕視學生思維習慣的培養,導致不少大學生英語綜合能力低下。要培養學生的英語綜合能力,就要對學生進行批判性思維的培養。本文嘗試通過研究改進大學英語的教育觀念、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來培養和提高大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能力。
批判性思維大學英語教學整合面臨著各種各樣信息資源的不斷更新,人們必須用批判性的眼光對信息進行判斷、篩選、評價和分析,這樣才能在現代化進程發展過程中不斷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把批判性思維整合到以提高語言交際能力為主的大學英語教學中,可以幫助學生有目的地對各種信息進行判斷、評價和分析,有效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從而促進學生在英語教學過程中自主學習,并逐步培養批判性思維的習慣,提高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能力。
一、批判性思維與大學英語教學整合的重要意義
由于現今大學的非英語專業英語教學在進行教學活動的過程中忽視批判性思維的培養,只注重語言層面的學習,極少涉及思維層面,特別是批判性思維層面的學習,造成很多大學生的語音語法能力很強,但交際能力和水平卻相當弱化。通過批判性思維與大學英語教學的整合,在英語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能使學生學會用客觀的眼光、科學的觀點看待事物的發展。批判性思維是以馬克思主義哲學思想為指導,其可以幫助大學生在英語學習中糾正錯誤的思想,消除教師在教學中的誤區,轉變傳統的英語教學觀念,走出以知識傳授為主的教學誤區,有效提高英語課堂教學的質量;還可以充分發揮英語教學在非英語專業的作用,更好地培養新時代綜合人才,實現高校教育目標。同時,能讓學生認識到批判性思維不是對一切事物的否定和批判,而是以邏輯性和科學性的態度探求事情的真相,以尋求學習的真理。這樣就可以讓學生有選擇性地獲取外界信息,對信息進行恰當評價并給出決策,從而有效避免學生被動地、全盤地接受外來文化。在大學英語教學中,如果無法與批判性思維有效地進行整合,就會形成學生被動接受知識的慣性,缺乏自主探究學習能力,從而在日后走上社會時質疑自己的能力和判斷。
二、批判性思維與大學英語教學的有效整合
(一)教育觀念的轉變
在英語教學活動中,教師應成為批判性思維的倡導者。要知道社會所需要的不是高校調養出來的只會一味地說“yes”,服從上級命令,毫無個人觀點的“高材生”。封閉、傳統、落后的教學模式早已與時代脫節,轉變教師的教育觀念,從發展學生的個性出發進行教學創新,是時代發展新型人才的需要,也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首要任務。在進行教學活動過程中,教師不應利用學生“學”的身份,來建立個人權威,向學生傳授自己所認為的權威知識,而是要充分發揮學生的內在潛力,敢于把學習課堂交給學生,將探求知識真理的道路還給學生,做一個簡單的帶路人,讓學生在開發自己能力的道路上,通過實踐和老師的引導,開拓一條屬于自己的發展道路。教師作為知識的傳授者,應該意識到在社會的發展歷程中,知識總是在不斷地更新著,不斷地被人所理解、所質疑,學生是新知識的建構者也是新知識的接受者,如果他們缺乏了用自己的眼光看待世界的能力,那么他們就會增加被社會所淘汰的幾率。所以,在英語教學活動中,要充充分發揮英語自身交際能力的培養,恢復學生的課堂主人地位,讓學生在課堂中充分發展自身個性,久而久之,學生思維的敏銳性也會隨之得到發展,批判性思維自然而然也能得到不同程度的增強。
(二)教學模式的轉變
課堂教學是教師和學生的雙邊活動,傳統教學模式下的教師總給學生一種是高高在上,權威不可侵犯的感覺,學生總是在臺下呆板、被動地接收知識。要進行批判性思維與英語教學的整合,就必須轉變傳統的教育氛圍,進行和諧民主的課堂氛圍過渡。古語有云:“親其師,信其道”,對學生而言,只有當學生對你產生真正的信任時,他去會去接受你所傳授的知識,相信你說的道理。當教師與學生之間建立了真正的情感之后,就會產生一股強大的力量,從而成為教育上的動力。傳統的教育模式下,教師是進行教學活動的中心,是知識的傳授者,于是,教師就成為了高高在上不容置疑的權威者,學生則是盲目接受知識的被動者,嚴重缺乏批判精神。現代教育模式,教師和師生屬于一種民主平等的關系,彼此以相互尊重為交流基礎,教學的空間是一個和諧民主的氛圍。學生置身與和諧民主的學習氛圍中,可以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學生不再是被動地接受知識而是積極地參與到知識的學習中去。在這樣的情景下,學生可以暢所欲言,把自己的經驗和經歷過的趣事以及對事物的看法和所學的知識有效整合企業,自由發表個人觀點和看法,并從同學們和老師那里學到看待事物和問題的不同觀點,進而以客觀科學的觀點進行分析、判斷、辨別事物的本質,建立起作課堂主人的信心和能力,改變語言學習本身枯燥無味的現狀。
(三)教學方法的轉變
在課堂上,可以通過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的相互交流方式進行教學,讓學生各抒己見,發表自己的看法。這有助于啟發學生從不同的渠道看待問題,發展學生的個性思維、批判性思維和創造性思維。例如,在英語課堂上,教師可以通過組織學生進行小品表演活動等,讓學生在進行表演期間相互交流、相互學習,從而達到培養學生批判性思維的目的。此外,教師還可以組織一些英語口語交流活動,讓學生之間可以通過英語口語相互交流自己的一些趣事、一些事物的看法以及學習方法流等,這樣,通過這種活動,學生既能進行口語表達能力的練習,又能通過相互交流獲得新的學習方法和思維方式,長期下去,學生的批判性思維就會在潛移默化之中不斷增強。
為了鼓勵學生能在英語教學活動中能積極思考、自主學習,在學習過程中探索創新培養自身批判性思維能力。教師可以嘗試在教學中引入激勵機制,鼓勵學生勇于發表自己看法,敢于用自己的觀點去回答問題,看待事物。例如,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引入一些比較新穎的,具有開放性和爭議性的問題,通過舉辦辯論賽,激發學生內在觀點看法,鼓勵他們用自己的觀點去對事情進行點評。
三、結論
實踐證明,批判性思維與大學英語教學的整合,能夠豐富教學內容,改進師生關系,活躍課堂氣氛,符合大學英語教學中增強學生語言交際能力的綜合發展目的。通過批判性思維與大學英語教學的整合,在教學過程中形成對學生批判性思維的訓練,對學生批判性思維能力的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
參考文獻:
[1]蔡立穎.在英語教學中注重培養大學生批判性思維的能力[J].蘭州教育學院學報,2010.
[2]張清宏.批判性思維是創造思維過程[J].西安歐亞學院學報,2010.
[3]陳葆清.淺議批判性思維在高職英語教學中的應用[J].新課程學習(學術教育),2009.
本文系河北省高等教育學會2013年度高等教育科學研究項目(項目批準號:GJXH2013-10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