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光俊
(四川省農業科學院 ,四川 成都 610066)
新一代優質高產雜交水稻良種川優6203主要特點和示范推廣建議
任光俊
(四川省農業科學院 ,四川 成都 610066)
四川雜交中稻面積全國第一,單產和總產居全國前列。但是,長期以來雜交水稻米粒外觀和食味品質都較差,商品率不高。究其原因,主要是優質與高產相結合的品種很少,加之四川盆地光照少、晝夜溫差小,不利于優質稻米的形成。筆者經過11年的艱苦探索,育成了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長粒型優質香稻不育系和優質抗病恢復系,成功培育出優質、高產和抗病相結合的新品種“川優6203”,實現了在高產、抗病基礎上的品質突破。“川優6203”的米飯口感不亞于泰國香米,重要指標均達到泰米標準;米粒透明度好,有著和泰米相同的細長粒型。“川優6203”聚合了優質、高產和抗病等優良特性,總體上達到國內外領先水平。
1.1 米質優良
據農業部稻米及制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測試,川優6203的糙米率80.9%、整精米率58.7%、粒長7.6mm、長寬比3.5、堊白粒率20%、透明度1級、膠稠度75mm、直鏈淀粉含量17.5%,主要指標達到國家《優質稻谷》標準1級。2012年獲得全國優質稻米博覽會金獎。
1.2 豐產性好
2008~2009年參加四川省區試,“川優6203”平均產量556.83kg/667m2,比高產對照品種"岡優725"增產2.91%。2011~2012年,在長江上游國家區試中,“川優6203”平均產量585.39kg/667m2,比高產對照品種"Ⅱ優838"增產2.18%。2014年,“川優6203”在邛崍市連片示范6.67hm2,以朱英國院士為組長的專家組現場驗收,產量達792kg/667m2。朱院士認為,“川優6203”的育成,解決了四川雜交水稻高產不優質的難題。
1.3 安全性高
由于“川優6203”聚合了雙親多個抗病基因,所以該品種對稻瘟病抗性強,可以大幅度減少農藥施用量。另外,據近年試驗,在同等條件下,“川優6203”對重金屬的積累量明顯低于傳統品種“崗優725”。
1.4 適應性廣
“川優6203”穗期對高溫和低溫都具有較強抗性。適合在海拔500m以下的平原和廣大丘陵稻田種植。
2.1 審定品種覆蓋面廣
“川優6203”于2011年通過四川省審定,2014年分別通過長江上游國家審定和湖北省審定。
2.2 示范推廣速度快
預計2015年“川優6203”在省內推廣10.67萬hm2以上,省外推廣10萬hm2以上,成為四川省水稻生產上種植面積最大的品種,并將帶動我省雜交水稻品種更新換代,推動優質稻產業發展。
“川優6203”能迅速推廣,除了自身綜合性狀好以外,關鍵是在省政府的領導下,采用了新型的推廣模式,即"品種政府采購、企業集中繁育、項目配套轉化、品牌企業打造"。2012年,四川省科技廳、四川省財政廳和四川省農業廳按照評審結果,決定政府采購川優6203品種權。四川省農業廳通過公開招標,確定華豐種業、仲衍種業、國豪種業、川農高科等省內生產經營實力較強的6家種子企業聯合生產該品種種子。2013~2015年,四川省農業廳和四川省財政廳聯合組織現代農業示范縣集中推廣“川優6203”。
2.3 社會經濟效益好
該品種在示范縣一般都實行了訂單生產,實現了優質優價。農戶銷售“川優6203”稻谷,價格為3元/kg左右,比一般品種高20%~30%,從而增加了農民的收入。加工企業銷售“川優6203”稻米,一般為10元/kg左右,利潤較好,因此企業積極性較高。谷黃金集團、中糧集團以“川優6203”優質稻米聯合推出“四川長粒香”品牌,川商集團也積極參與開發,共同打造優質川米品牌。
3.1 以優勢生態區為基地,實行連片規模化種植
在優勢生態區集中推廣優質雜交水稻,既有利于品種優質特性的充分發揮,又有助于吸引大的糧商收購,從而實現優質優價。另一方面,從近年示范情況看,盡管優質稻相對集中種植,但在同村同社不同農戶的稻田,仍然種植有粒型不同、食味不同的品種,稻米加工企業成批收購優質稻谷時容易出現混雜,從而降低優質稻谷的收購質量,影響企業的經濟效益。為此,建議實行品種區域化布局、優勢生態區生產,即在生態條件、土壤條件都較好的川東北地區,推行連片規模化種植優質高產雜交水稻,以保證稻米的外觀、食味和衛生品質。在政策方面,建議給予優質稻示范區(縣)專項經費支持,以調動地方農技部門的積極性。
3.2 以加工企業為龍頭,打造優質川米品牌
多年來,由于省內沒有適合的、成規模的優質稻谷供我省糧食加工企業選擇,故糧食加工企業多以東北或國外稻谷(稻米)直接調入為主。為了加快我省優質稻產業化發展,建議在政策上鼓勵稻米加工企業與優勢生態區的基地縣結合,主動簽訂戰略性合作協議,并深入鄉鎮建立優質稻專業合作社,對種子和農業投入品實行產地、農戶可追溯管理;同時建議基地縣盡可能降低入駐加工企業的門檻,建立訂單生產模式,減少生產成本和風險。稻米加工企業要著力加強市場營銷,建立現代物流配送體系,形成川米優勢品牌,促進四川水稻產業經濟的快速發展。
3.3 以種子生產為關鍵,保障供種數量和質量
經過四川省農科院專家和種子企業聯合攻關,提出了"兩早、兩減、兩增"技術路線和措施,攻克了“川優6203”制種產量較低的技術難題。2014年,千畝片制種產量突破150kg/667m2,小面積突破200kg/667m2。2015年要大膽探索,進一步提高大面積制種產量和高產攻關田產量,同時抓好不育系、恢復系原種質量,以及制種過程的質量控制。通過進一步提升制種產量,既保證種子供應數量,又為降低種子生產成本、調節種子銷售價格拓展空間。
3.4 以技術集成為支撐,抓好大面積生產服務
良種良法配套,栽培、植保和土肥技術集成是優質稻生產的重要技術支撐。四川省農科院專家將在國家產業技術體系四川創新團隊、四川省優質稻產業鏈等項目的支持下,大力實施川米優化工程,著力開展優勢生態區最佳播期、精確施肥、綠色防控、水分運籌等關鍵技術的集成和標準化、規模化示范。深入開展科技走基層活動,切實抓好技術培訓,確保新技術進村入戶到田間,力爭在規模化、綠色化生產方面創造出新的經驗和典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