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鳳鳴, 李國秀,武繼瓊
(1.四川省鹽源縣農業和科學技術局,四川 鹽源 615700;2.四川省鹽源縣鹽井鎮農業服務中心,四川 鹽源 615700)
高寒粳稻水旱兩用稻旱地高產高效栽培技術
林鳳鳴1, 李國秀2,武繼瓊1
(1.四川省鹽源縣農業和科學技術局,四川 鹽源 615700;2.四川省鹽源縣鹽井鎮農業服務中心,四川 鹽源 615700)
為了發展我縣節水農業,充分利用玉米、幼齡果樹行間的土地資源,開辟一條旱地生產優質、綠色(有機)稻米新途徑,根據多年高寒粳稻水旱兩用稻的品種選育與試驗、示范結果,擬定以下水旱兩用稻旱地栽培技術,供相關鄉鎮和農戶參考應用。
高寒粳稻;節水農業;旱地栽培;綠色稻米
我縣海拔2200~2700m區域原來有高寒水稻種植傳統,并在3月中旬至6月中下旬,有能保持土地濕潤和播種時有灌溉水源條件保障的田地或幼齡果園。
以試驗示范篩選出的紅米品種(品系)為主,主要有高原粳12號、13號、14號、粳九、黑谷等;一般旱地凈作產量可達350~450kg/667m2;間作(旱稻玉米間作行比1∶2)產稻谷260~350kg/667m2,玉米300~400kg/667m2,綜合糧食產量650~800kg/667m2(栽培管理得當,綜合產量可超噸糧/667m2);黑谷為特質品種(系),凈作產量260~350kg/667m2;玉米品種應選用植株緊湊的中晚熟大穗型品種。
3.1 播種期、播種量與種子處理
凈作旱稻備種6~7.5kg/667m2,間作備種5kg/667m2。播種期3月中下旬至4月下旬,以當地水稻最佳播種期作參照,可適當偏晚7~10d。播種前提前1個星期左右開始曬種1~2d,淘選種子后,用多菌靈或施保克浸種2~3d,再用清水淘洗后保溫保濕催芽2~3d,待谷種露白出芽時播種(直播地需要采用芽前化學除草的地塊禁止播種啞谷)。
3.2 土地整理與開廂
耕翻土地,耙平打細,撿除殘膜和玉米稻谷等殘渣,規格開廂。與玉米間作栽培,1廂玉米間作2廂或3廂水旱兩用稻;玉米120cm起壟(包括邊溝)開廂,廂高不低于20cm;旱稻140cm開廂(蓋160cm寬的薄膜),廂溝寬33~40cm,溝深10cm左右;幼齡果樹行間間作,廂寬和開廂數根據果樹寬行寬度和樹冠投影寬度靈活確定,以水旱兩用稻不受樹冠垂直投影遮蔽為宜。
3.3 播種方式與規格
采用全程地膜覆蓋技術,旱直播,寬窄行雙行錯窩栽培,挖窩點播蓋膜引苗或打孔播種均可,以打孔播種最好。玉米窄行寬40cm,窩距33cm,每窩播種2~3粒,間苗定苗時留健苗2株;旱稻寬行25~30cm,窄行15~17cm;雙行錯窩,窩距15cm,每窩播種4~6粒飽滿芽谷。
4.1 玉米
施用優質農家肥1000~1500kg/667m2、氮磷鉀大量元素高含量的復合肥30~50kg/667m2作底肥,溝施或穴施;提苗肥尿素7.5~10kg/667m2,攻苞肥尿素30~40kg/667m2,用磷肥30~50kg/667m2制取浸出液在玉米植株喇叭口期深層施用。旱稻按無公害、綠色(有機)食品生產規程實施,一般只施農家肥或以農家肥為主,施農家肥1500~2500kg/667m2、鉀肥5~7.5kg/667m2、尿素7.5~10kg/667m2或高含氮磷鉀的高效有機復合肥50~60kg/667m2作底肥,底肥實行全層施肥(適合打孔播種方式),或播種時進行溝施(適合先播種蓋膜,再破膜引苗方式),力求一次性施足底肥;苗期看苗追肥,若苗期出現缺肥癥狀,施苗肥尿素5~7.5kg/667m2或施低含量的農家肥清糞水1000~1500kg/667m2。中后期一般不再施肥。孕穗至齊穗期可用含氮量低的多元素葉面肥進行葉面施肥2~3次。
4.2 水漿管理
玉米、旱稻播種時都要灌足底水。玉米在雨季要注意排水防澇,旱稻整個生育期只需要保持土壤濕潤即可,不需要保持灌溉水層。
玉米、旱稻苗期要及時進行補苗、間苗和定苗,玉米每窩保留雙株;旱稻每窩保留6株左右。
間作玉米播種時選用包衣種或藥劑拌種,防治絲黑穗病;播種后用禾耐施進行芽前除草;玉米生長前期注意防治地老虎、粘蟲,中后期注意防治玉米螟蟲、大小斑病 、玉米彎孢菌葉斑病等。旱稻在人工除草勞力不足的情況下,可在播種時用掃茀特進行芽前除草,此后不再進行化學除草而采用人工除草。蟲害防治以農業、物理防治為主要方式,可采用草把或燈光誘捕粘蟲、螟蟲成蟲,防止粘蟲、螟蟲危害。要做到合理施肥,合理密植,加強肥水管理,保持秧苗植株生長健壯,一般不采用化學防治方法進行病蟲害防治。
稻乳熟期去除雜株劣株,以利留種;旱稻成熟后及時收獲脫粒,曬干入庫,防止霉菌感染;不要與農藥化肥存放在一起,防止農藥化肥等有害物質的污染,確保產品質量。
2015-01-28
本文系涼山州學術和技術帶頭人培養資助資金的特別資助項目“高寒粳稻水旱兩用稻品種選育與示范應用研究”項目的內容。
林鳳鳴,男,農業技術推廣研究員,從事高寒粳稻選育種、栽培技術、病蟲害防治等技術的試驗研究、示范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