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逸風,楊義成,胡容平
(1.四川省廣元市農業技術推廣站,四川 廣元 628017;2.四川省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四川 成都 610066)
廣元高寒山區水稻高產栽培技術
馬逸風1,楊義成1,胡容平2
(1.四川省廣元市農業技術推廣站,四川 廣元 628017;2.四川省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四川 成都 610066)
目前,水稻作為廣元單產水平最高的糧食作物,繼續提高單產的難度較大,主要原因是高產栽培技術的集成組裝不到位造成的。因此,組裝配套好優良品種、育秧方式、移栽時間、最佳密度、配方施肥、科學灌溉和統防統治,是提高水稻單產的關鍵所在,只有打好 “組合拳”,才能最大限度地挖掘單產潛力。
水稻;單產;栽培; 組裝
選擇品質優(選擇國標二級以上)、生育期適宜(海拔650m以下選擇全生育期150d左右、海拔650~800m選擇全生育期145d左右、海拔800m以上選擇全生育期140d左右)、抗逆性強的雜交稻品種(組合)。主推岡優188、Ⅱ優498、Q優5號、內5優39、宜香優625、綿香優576、宜香優2115、川優6203等。
采用旱育秧方式,充分利用旱育秧苗根系發達、返青期短、早生快發的優勢。育秧密度依據移栽早遲確定,即在寬1.2m、長3.3m的秧廂上播種50~150g(干谷),其中50d以上秧齡(栽兩季田)播種量50g,35d以內秧齡播種量為100~150g。可以實現節水省工,確保秧苗生長空間,促進分蘗,培育多蘗壯秧,移栽后返青時間短,有利早分蘗。
秧苗移栽時間在4月下旬至6月上旬之間。其中冬(屯)水田4月下旬至5月上旬移栽,保證秧齡30~35d,每株2~4個蘗;兩季田5月下旬至6月上旬移栽,保證秧齡控制在60d以內,每株6~8個蘗。
針對移栽密度普遍偏低的問題,應適當提高栽插密度,構建合理的高產群體。中上等肥力稻田,栽植1萬穴/667m2,每穴2株;肥力較低稻田,栽植1.2穴/667m2,每穴2株。
施肥原則是有機無機肥配合,減前增后,增大穗肥、粒肥用量,堅持底肥足、追肥早、穗肥巧、粒肥穩。施肥量視稻田肥力而定,氮、磷、鉀配比2∶1∶2,一般施純氮10~14kg/667m2。氮肥中底肥、分蘗肥、穗肥比例5∶3∶2。底肥以有機肥為主,速效化肥為輔,施純氮5~7kg/667m2、五氧化二磷5kg/667m2、氧化鉀為10kg/667m2、優質農家糞為800~1000kg/667m2。分蘗肥在移栽后5~25d內分2次追施。穗肥在曬田復水后施用。粒肥抽穗后10~15d施尿素2~3kg/667m2。
分蘗期濕潤灌溉或淺水干濕交替灌溉,促進分蘗早生快發;“夠苗曬田”,即當全田總苗數(主莖+分蘗)達到15~18萬/667m2時排水曬田,如長勢過旺或排水困難的田塊,應在全田總苗數達到12~15萬/667m2時開始排水曬田。穗分化至抽穗揚花期淺水(2cm左右)灌溉促大穗。灌漿結實期干濕交替灌溉,養根保葉促灌漿。
廣元屬稻瘟病和稻曲病重發區,要采用專群結合,綜合防治。重點防治稻瘟病、稻曲病。防控措施:稻瘟病在苗期或破口期前2~3d,用40%富士1號乳油75~100mL/667m2或20%三環唑可濕性粉劑100g/667m2,對水50~75kg/667m2噴霧,7~10d后再噴藥1次。稻曲病在破口前5~7d,用紋曲靈對水噴霧;水稻螟蟲采取二化螟挑治一代,重防二代;三化螟重防三代的原則,成蟲期可用頻振燈、性誘劑誘殺、BT殺蟲劑處理,產卵期釋放赤眼蜂防控蟲卵。對“兩遷”害蟲,要密切監控其發生動態,一旦達標發生,可選用吡蟲啉等農藥防控。
[1]梁南山,馬均.水稻超高產強化栽培技術體系在四川的應用[J].中國稻米,2005.4.
[2]李漢民,韓進.培養水稻多蘗壯秧的關鍵技術[J].漢中科技,2010.2.
[3]彭昌家,馮禮斌,丁攀,龐銳。水稻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J].四川農業與農機,2014.6.
2015-2-20
馬逸風,男,漢族,四川萬源人,農藝師,廣元市農業技術推廣站站長,2003年畢業于四川農業大學,獲農學學士學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