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醒念
(廣東省云浮市郁南縣畜牧獸醫漁業局桂圩畜牧獸醫水產站,廣東郁南 527137)
淺談生態肉雞養殖關鍵技術
黃醒念
(廣東省云浮市郁南縣畜牧獸醫漁業局桂圩畜牧獸醫水產站,廣東郁南 527137)
生態肉雞規模養殖逐漸成為未來養雞業的發展主流,為了全面協調生態環境保護與肉雞規模養殖之間的矛盾沖突,達到生態、安全、高產、增收的最終目的,應從雞場統籌兼顧的建設規劃布局出發,采取科學化、逐步趨于合理化的飼養管理技術,使得規模化生態肉雞養殖過程中的疫病綜合防治、肉食品衛生安全、增長增收等重點方面與生態環境保護相協調統一,逐步跨上現代畜牧養殖業的新臺階。
生態肉雞;規模化飼養;建場規劃;飼養管理;注意事項
1.1 建場規劃
生態肉雞生產對建場地址選擇有嚴格要求,一是應遠離傳染源(中間傳播媒介),與居民集中區、其他養殖場區、公路干道等保持800~1000m以上距離,雞場周圍環境衛生質量應符合GB/ T 18407.3和NY/T 388的規定,大氣質量應符合GB 3095的規定,飲用水應符合NY 5027的規定;二是場址位置處于向陽、背風、地勢高燥、利于排水排濕的地段,且場區內部地勢相對平坦,最好是居于疏散的林果地、山林地、天然草場等可放養場地,雞群可采食到野生食物源,如野草、昆蟲、腐殖質等,以利于充分利用天然食物資源,降低養殖投入成本;三是滿足可自主建設的交通、電力基礎設施,保障集約化、規模化飼養的基礎條件;四是規范化布局內部雞舍,根據本場生產目的和需要,合理規劃孵化室、育雛室、成雞舍,便于育雛期實施專舍(欄)針對性飼養,且育成雞群脫溫后實施放養,夜間及遇到暴風雨、大幅降溫等不利氣候時,便于召回雞群躲避、歇息;五是場區應設置圍欄(網欄),防止場外人和動物、車輛等隨意進入場內,同時內部放牧區應合理劃片、輪牧間作,盡量維護生態環境自我修復能力,提高環境可利用資源的利用率。
1.2 場內布局
雞場內合理分布生活管理區、生產區和無害化處理區,生活管理區應與生產區、無害化處理區有明顯的界限分離且有明確標識;生活管理區應位于雞場主導風向的上風位或側風位的地勢較高處,主要包括辦公室和生活用房;生產區應位于生活管理區的下風位,主要包括育雛區和放養區,依次建有飼料庫、蛋庫、雛雞舍和放養雞舍、消毒室、隔離舍、獸醫室;無害化處理區應位于生產區的下風位或側風位的地勢較低處,距離生產區50m以上。
2.1 放養管理
雛雞體況達到放養標準后,可轉入放養區,雛雞進入放養區后先用雛雞料過渡1周,同時任其在放養區內自由采食蟲、草及草籽等自然食料,不足部分用糧食、果蔬等切細直接飼喂或用幾種原糧混合飼喂效果更好,推薦在放養區內種植相應面積的人工牧草(黑麥草、三葉草、鴨茅草等)作為補充;應根據放養區規模和植被狀況,實行分區輪流放養;每區放養雞的數量不宜超過800只;公、母雞應分開放養,單位面積上放養標準為“60~80只/hm2,不宜超過80只;堅持每天排查放養區內疫病安全隱患,及時清除可導致雞群中毒或體內殘留農藥等有害物質,以及病死個體等,并要注意防止氣候變化及動物侵害雞群。
2.2 獸醫衛生防疫措施
優選高效低毒、對環境污染較小的消毒劑進行環境、用具、帶雞消毒,應嚴格按說明書配制,禁止濫用;及時清除放養區內的雞糞和墊料等雜物,落實定期環境消毒,雞群出欄及雞群內少量發病時應及時采取消毒措施;本場管理人員進入生產區應洗手、足底及工作服消毒;飼養全程防疫管理應符合NY/T 5339的相關規定;養殖期末堅持“全進全出”管理制,全出后對雞舍徹底清掃并消毒,保持空舍1月以上(休養期);嚴禁已出場的放養雞再次返回本場飼養。
(1)及時淘汰病、殘、次和低產雞,降低飼養成本,避免耗料不增收;病死雞及時撤離病死地(發病舍),被污染的糞污、墊料等一并作嚴謹的無害化處置,嚴防疫病源在場內進一步擴散蔓延;長期維持良性的養殖環境,確保本場穩產高產。
(2)大規模養殖有必要實施斷喙手術,以防止雞群互啄出血,誘發更嚴重的啄癖,造成重大經濟損失。一般第1次斷喙在7~10日齡之間進行,第2次在10~12周齡期間進行,斷喙動作要干凈利索,上下喙分別切除1/2和1/3,保證雞既能吃料,又使喙不將飼料啄到料槽外為宜。
(3)妥善保管補充配合飼料,力求現配現用,盡量在7~10d內用完為宜,避免造成其中營養降效或失效;嚴防飼料受潮霉變產生曲霉菌素,引發免疫抑制性疾病,抑制生長速度,甚至造成中毒死亡;防止鼠類、犬貓等其他動物污染飼料,造成效果疫病傳播流行。
[1] 李廣琴,周光政.商品肉雞生態養殖綜合技術[J].中國家禽,2005,(2):165-168.
[2] 徐高文.淺談無公害肉雞養殖[J].農業知識,2003,(7):35.
黃醒念(1970—),男,廣東郁南人,中專學歷,畜牧獸醫技術員,主要從事動物疫病防治和檢疫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