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紅軍/河南省新安縣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
綿羊血蟲病的防治
王紅軍/河南省新安縣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
(一)病原
綿羊血蟲病包括附紅細胞體病和梨形蟲病,是羊的一種常發病,給養羊業造成很大的損失。附紅細胞體是寄生于動物血液里,可附著在紅細胞的表面,或游離于血漿中的一種單細胞原生物;傳染病學上分類屬于立克次氏體,能引起各種動物熱性、溶血性疾病。
(二)流行特點
該病原各種羊均能感染,但以周歲內育成羊發病率最高。病羊及隱性感染羊是重要的傳染源。間接傳播可通過活的媒介如疥螨、虱子、吸血昆蟲(如刺蠅、蚊子、蜱等)傳播。注射針頭的傳播也是不可忽視的因素,因為在注射治療或免疫接種時,有可能造成附紅細胞體人為傳播。附紅細胞體可經交配傳播,也可經胎盤垂直傳播。在所有的感染途徑中,吸血昆蟲的傳播是最重要的。附紅細胞體病是由多種因素引發的疾病,僅僅通過感染一般不會使在正常管理條件下飼養的羊群發生急性癥狀,應激是導致本病暴發的主要因素。通常情況下只發生于那些抵抗力下降的羊群,分娩、過度擁擠、長途運輸、惡劣的天氣、飼養管理不良、更換圈舍或飼料及其它疾病感染時,羊群亦可能暴發此病。梨形蟲病是寄生在羊血液紅細胞內的血液原蟲病,可引起紅細胞的破壞,導致發熱、貧血、黃膽、血紅蛋白尿等癥狀。蜱蟲叮咬是該病的主要傳播途徑。
(三)臨床癥狀
1.病初體溫升高至40℃~42.0℃,稽留熱,病羊先流清鼻涕后變為濃稠鼻液,精神差,食欲下降,呼吸急促,發病后期逐漸消瘦,體溫至39.5℃~41℃。
2.嚴重貧血,血液稀薄,皮膚及可視黏膜蒼白,皮膚及眼角膜黃染,個別羊有尿液呈深褐色或血尿,下頜及胸腹下出現水腫現象。個別病例有腹痛、下痢癥狀。
3.四肢無力,步態不穩,走路搖晃,不愿站立喜躺臥。
4.血常規檢查:紅細胞數減少到正常水平的25%,血小板減少,血色淺紅,血色素平均為52%,白細胞增加,嗜中性細胞增加,后期幼稚型紅細胞增多。
5.常繼發鏈球菌、支原體性肺炎、魏氏梭菌病。
(四)剖檢變化
1.皮膚蒼白,血液稀薄,凝固不良,皮下有大小不等出血點和出血斑。腹腔、胸腔積水,淋巴結腫大,切面多汁。
2.心肌擴張,質軟,心間質水腫,心外膜、心冠脂肪有出血點和黃染,肺出現代償性肺氣腫增大。
3.腎臟腫大變性,顏色發黑。
(五)預防及治療方法
1.預防措施。附紅體病和梨形蟲病有一定的季節性,加強羊群飼養管理,改善環境衛生條件可減少感染發病機率。同時提高防病意識,提前藥物預防可以達到預期的效果,在生產實踐中出現典型癥狀的病羊治愈率相對較低,僅為40%左右,所以要把預防工作放在首位。
(1)加強環境消毒,消滅蚊、蠅、虱、蜱等吸血昆蟲及其場內滋生地;加強注射器械與用具清潔、消毒,羊群預防、治療注射時做到每只羊一個針頭,以免相互感染。
(2)有該病發生的地區,每年4月底5月初,用三氮咪預防劑量4~5 mg/kg體重,全群羊只注射一次,隔7 d再注射一次。注意嚴格控制用藥量,減少副作用發生。
2.治療。
(1)殺滅病原體。A.三氮咪3~5 mg/kg體重,使用時用生理鹽水配成5%~7%溶液深部肌注,每日一次,連用2次;強力弓焦靈肌注1 mg/kg體重,每日一次,連用3次;脒脞苯脲肌注1 mg/kg體重,每日一次,連用3次;黃色素靜注3 mg/kg體重,每日一次,連用3次。B.四環素與土霉素10 mg/ kg體重肌注,每天一次,連用三天。C.長效磺胺類藥物對附紅體也有一定的治療效果。
(2)對癥附助治療。A.補液強心:用安鈉咖肌注或靜注。B.退熱:用柴胡注射液。C.補血、促進生血:輸血,采集健康羊的血液加入抗凝劑,加到生理鹽水中,靜注給病羊;肌注牲血素、VC、VB12、VK、肝精等。D.保肝護肝:靜注肌苷、肝泰樂、三磷酸腺苷二鈉、肝安。E.清內熱退黃疸:靜注茵梔黃注射液。F.清除體內厭氧菌:靜注甲硝唑注射液。G.增強病羊體力:喂補中益氣散。H.滅蜱:皮下注射伊維菌素、阿維菌素;外用雙甲脒、除癩靈藥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