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平
陜西省中醫醫院(西安 710003)
四逆散加味直腸滴入治療慢性前列腺炎65例
王海平
陜西省中醫醫院(西安 710003)
目的:觀察四逆散加味直腸滴入治療慢性前列腺炎的療效。方法:130例慢性前列腺炎患者隨機均分為對照組和治療組,對照組用生理鹽水直腸滴入治療,治療組均用四逆散加味直腸滴入治療,治療2周后,分析其臨床效果。結果:治療組的總有效率為90.7%,對照組的總有效率為86.2%。兩組比較有顯著性差異(P<0.05)。結論:四逆散加味直腸滴入治療慢性前列腺炎療效肯定。
近5年內,我們對65例慢性前列腺炎患者采用四逆散加味直腸滴入治療,取得滿意效果。報道如下。
臨床資料 本組130例均為我院外科住院患者。隨機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各65例,兩組在年齡、病程等方面比較無顯著差異,有可比性(P>0.05),無中斷或放棄治療的患者。
西醫診斷標準:參照《2014版中國泌尿外科疾病診斷治療指南》[1]中有關慢性前列腺炎。
診斷標準而定:①具有長期、反復的骨盆區域疼痛,可見于會陰、陰莖、肛周部、尿道、恥骨部或腰骶部等部位伴排尿異常,表現為尿急、尿頻、尿痛和夜尿增多等。可能有性功能異常、焦慮、抑郁、失眠、記憶力下降等。②直腸指診前列腺大小不等,質地不均勻,或有結節,有壓痛等。③前列腺液(EPS)中白細胞數≥10個/HP,卵磷脂小體數量減少;EPS細菌培養陰性。④持續時間超過3個月。
中醫診斷標準:依據《慢性前列腺炎中西醫結合診療指南(試行版)》[2]中精濁辨證分型為肝郁氣滯血瘀之證候者。
排除標準 ①年齡在18~50歲之外的患者;②有急性前列腺炎、慢性細菌性前列腺炎、前列腺增生、前列腺癌等;③合并有心、肝、腎、造血系統嚴重疾患者或惡性腫瘤者;④對治療藥物過敏或對治療方案不能耐受者;⑤中醫辨證為其他證型者。
治療方法 治療組均用四逆散加味直腸滴入。藥物組成為:柴胡、枳實、當歸、桃仁、萆薢、黃柏、蒲黃各15g,白芍12g,炙甘草10g,牛膝、生薏苡仁、野菊花、王不留行、皂刺各20g。水煎取汁200mL,分2次直腸緩慢滴入,每次100mL,溫度在37℃~38℃,直腸內保留約1h。每日2次,2周為1療程。對照組用生理鹽水100mL,直腸緩慢滴入,溫度在37℃~38℃,直腸內保留約1h。每日2次,2周為1個療程。
療效標準 按照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3]擬定:治愈:自覺癥狀消失,前列腺液檢查正常。顯效:自覺癥狀明顯減輕,EPS中卵磷脂小體顯著增多,但白細胞數仍>10個/HP。有效:癥狀部分減輕,EPS中卵磷脂小體有增多,白細胞數減少,但白細胞數仍>10個/HP。無效:自覺癥狀無改善,EPS中卵磷脂小體、白細胞數無好轉,或甚至加重。
統計學方法 本研究計數資料統計學處理采用χ2檢驗,兩組治愈率及總有效率差異具有顯著性意義(P<0.05),治療組療效優于對照組。
治療結果 治療組:治愈12例,顯效22例,有效25例,無效6例,總有效率90.7%。對照組:治愈5例,顯效19例,有效32例,無效9例,總有效率86.2%。
討 論 慢性前列腺炎(Chronic prostatitis,CP)是泌尿外科常見病。由于其病程較長,反復發作,遷延不愈,療效較差的特點,使不少患者產生恐懼感,越來越受到人們重視。目前病因病理,發病機制還不清楚,而且臨床表現復雜、多變,理化檢查與臨床表現不相符,無統一的標準,因此給臨床診治造成很多的困難。西醫治療目前仍將抗生素列為最常用的一線藥物,但在臨床實踐中,中醫藥治療越來越受到更多患者的歡迎,其良好的療效給醫患雙方都帶來了信心,成為目前治療CP的主要方法。中醫辨證施治,內服外用,隨證加減,靈活運用多種手段,取得了滿意的療效。中醫治療正是注重臨床癥狀的改善及舌脈的變化,弱化了理化檢查的作用,體現了個體化的治療原則,這也是中醫治療的優勢所在。在目前現代研究尚不清楚的情況下,中醫藥治療CP不失為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適合于所有的CP患者。
慢性前列腺炎屬中醫“精濁”“白濁”“淋濁”之范疇。清·李用粹《證治匯補》曰:“精之藏制在腎,脾主之運化,生精降濁,脾失健運,濕濁內蘊,下注于精竅”。由此可見,濕濁和腎虛是引起精濁病的兩大主要病因。外感濕邪或(和)脾虛生濕,日久化熱,濕熱瘀阻,氣機不暢,下注精室,腎虛不藏,敗精瘀濁,發為精濁病。因此,濕、熱、瘀、滯、虛貫穿在CP不同階段[2]。起初以濕熱為主,失治誤治,遷延不愈,導致肝氣不舒,氣滯血瘀,患者伴見煩躁易怒、焦慮、抑郁,疑病等肝氣郁結之證,成為臨床最常見證型。
四逆散出自張仲景《傷寒論》第318條,原為少陰病而設。由柴胡、枳實、白芍和炙甘草4味中藥組成。其中柴胡入肝膽經,其性輕清升散,善于疏肝解郁,為君藥;白芍酸甘斂陰,養血,以補肝體,為臣藥;兩藥相配,一散一收,一疏一養,調節氣血郁滯;枳實辛散苦降,具有下氣破結泄熱之功,佐于柴胡,一升一降,助柴胡疏暢氣機,又合白芍調理氣血。炙甘草為使,調和諸藥,健脾和胃,又具緩急止痛之效。諸藥合用,共奏疏達肝氣,調暢氣血,緩急止痛之功。由此可見,四逆散之功效與肝郁氣滯血瘀證的治法完全吻合。因此,使用四逆散加味治療CP療效滿意。現代研究表明,四逆散組方中主要含有柴胡皂苷、芍藥苷、三萜皂苷、揮發油及黃酮類等有效成份,具有中樞神經調節作用,如鎮痙、鎮痛、抗抑郁等[4]。其中抗抑郁、鎮靜催眠、解熱鎮痛等作用適合于精神心理因素導致的焦慮、失眠、性功能異常的慢性前列腺炎患者。
隨著研究不斷深入,直腸滴入及肛塞等直腸用藥已經得到了解剖學的支持,避免了肝臟及小腸首過清除作用,從而提高了藥物的生物利用度[5],為大力開展中藥直腸用藥提供了理論依據。
[1] 那彥群,葉章群,孫穎浩,等.2014版中國泌尿外科疾病診斷治療指南[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4:443-444.
[2] 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男科專業委員會.慢性前列腺炎中西醫結合診療指南(試行版).中國中西醫結合雜志,2007,27(11):1052-1056.
[3]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M].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1994:139.
[4] 蔡蓉蓉,姚魁武,劉守堯.四逆散的方證變及臨床應用進展[J].世界中西醫結合雜志,2014,9(9):1021.
[5] 金 珊,熊 浪.中藥灌腸治療慢性前列腺炎研究概況[J].云南中醫中藥雜志,2011,32(4):80.
(收稿2015-05-06;修回2015-06-10)
前列腺炎/中醫藥療法 疏肝理氣劑/治療應用 四逆散/治療應用
R697.33
A
10.3969/j.issn.1000-7369.2015.10.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