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濱海新區塘沽中醫醫院(300451)霍存生
超聲造影技術是現代醫學超聲學領域發展最迅猛的技術之一。早期的超聲造影技術多應用于心臟疾病[1],近幾年,超聲造影技術在婦科疾病中主要用于子宮肌瘤、卵巢腫瘤、輸卵管疾病等的診斷[2]。現就超聲造影成像技術在婦科疾病中的應用綜述如下。
對于典型的子宮肌瘤,超聲造影與常規超聲的診斷準確率接近。典型子宮肌瘤的超聲造影表現為:早期,造影劑首先進入肌瘤假包膜內的血管,周邊呈包繞的環狀,并分支進入內部,瘤體整體呈高增強;造影劑消退時,瘤體內部較包膜快,周邊呈環狀高增強,邊界清晰。不典型肌瘤表現為:來源于子宮動脈的蒂部動脈先灌注,后瘤體呈高增強,與肌層增強水平接近,后期消退時病灶與肌層分界不清;肌瘤變性時,變性區域未見增強[3]。子宮肌瘤和腺肌瘤造影特點存在差異,超聲造影有利于二者的鑒別診斷。國內外研究顯示,子宮肌瘤的造影特點基本一致。
子宮內膜癌是來源于子宮內膜腺體上皮的惡性腫瘤,彩色多普勒顯示病灶內的血流信號豐富,為低阻血流信號。戴常平等[4]通過對16例子宮內膜癌和32例黏膜下肌瘤的患者作回顧性分析,通過造影檢查發現子宮內膜癌病灶內造影劑出現時間、達峰時間及消退時間明顯早于周圍正常肌層。而黏膜下肌瘤與子宮肌層呈同步或略早于后者增強,減退時間略早于子宮肌壁。造影后清楚地顯示了黏膜下肌瘤血供來源及附著部。另有研究證實通過超聲造影能夠更清楚的顯示子宮內膜癌患者子宮肌層被侵犯的程度和深度對判斷腫瘤的分期以及指導臨床治療方案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超聲造影較常規超聲能更清晰地顯示宮頸病灶邊界及范圍,主要是顯示進展期的宮頸癌病灶;宮頸原位癌及早期浸潤癌的常規超聲聲像圖與正常宮頸相比無明顯改變,超聲造影同樣無特異性表現。超聲造影顯示,增強早期宮頸病變區早于子宮體肌層呈高增強;增強晚期病變區中心造影劑消退早于子宮體肌層呈低增強,病變周邊消退較晚呈環狀稍高增強區,與子宮體形成明顯的界限。超聲造影TIC分析顯示,宮頸癌Ⅱ~Ⅳ期呈明顯的“快進快出”曲線,而且造影所測宮頸癌病變范圍(瘤體長徑、前后徑及面積)均大于常規超聲顯示的病變范圍[5]。
目前,超聲造影鑒別卵巢腫瘤的良惡性主要根據兩方面:①血管形態學評估;②造影前后多普勒信號強度比較和TIC分析。超聲造影可以提高小血管內低速血流的顯示,彌補了由于超聲檢查儀器靈敏度不足而造成誤診,能顯示常規超聲不能顯示的卵巢腫瘤血流灌注特征,故有意義診斷率及明確診斷率均高于常規超聲檢查,用于診斷一些較困難及少數常規超聲檢查不能確診的病例。一般附件區良性腫瘤的造影劑灌注呈逐漸低灌注,惡性腫瘤呈快速高灌注,良性腫瘤中以囊性為主的包塊囊壁、乳頭及光帶造影劑呈均勻低灌注,實性為主的包塊造影劑呈稀疏逐漸低灌注;惡性腫瘤中以囊性為主的包塊囊壁、光帶及乳頭造影劑呈不均勻高灌注,實性為主的包塊造影劑呈快速高灌注。
子宮輸卵管聲學造影屬于非血管性腔內造影。以往都是用雙氧水、鹽水-空氣混合溶液、碘油作為造影劑。這些造影劑能用于輸卵管通暢性的檢查并有助于鑒別宮腔內外病變,判斷腫塊來源。鹽水-空氣混合溶液不僅能增加輸卵管、宮腔與周圍組織的分辨率,對盆腔黏連、輸卵管通而不暢及輸卵管輕度阻塞者還有一定的治療作用,副作用明顯小于碘油及雙氧水。謝曉紅等通過對30例患者進行Sono Vue造影顯像觀察造影劑在宮腔及輸卵管內的流動情況,從而判斷輸卵管的通暢性。 Sono Vue聲學造影能實時動態的觀察到輸卵管的通暢情況,顯像率和診斷準確率與X線相仿[7]。
目前,超聲造影已經應用于婦科領域的很多方面,并且取得了較好的效果,但其臨床應用不能脫離常規超聲檢查、臨床癥狀及體征。隨著超聲造影技術的不斷發展,超聲造影檢查將會在婦科疾病及其他系統疾病的診斷及治療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