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佛山市第二人民醫院口腔修復中心(528000)黃輝 魏雅芹 劉艷
現代口腔種植技術發展日趨成熟,種植體的應用日益廣泛。為了縮短患者的臨床修復時間,出現了由 SLA 表面改性而來的 modSLA(SLActive)表面親水性高表面能種植體[1][2]。大量臨床研究表明,SLActive 表面較 SLA 表面可更進一步的縮短粗糙表面的愈合時間,加快臨床骨整合,使之能達到術后短期內即刻或早期負重的臨床效果[3][4]。相關的術后患者滿意度對比分析報告卻少見報道。為了評價這兩類種植體修復后的遠期臨床效果,我們進行了實驗。
1.1 研究對象 2011年1月~2011年9月就診于廣東省佛山市第二人民醫院口腔修復中心的牙列缺損患者55名,男28人、女27人,年齡19~71歲,后牙區植入 33 顆 Straumann SLA、34 顆 Straumann SLActive,共計67顆種植體。
1.2 選取標準 納入標準:單顆或多顆后牙缺失;患者口腔衛生水平良好或牙周炎已控制并處于穩定期;骨量充足,無需骨移植或引導式骨再生,拔牙4個月以上;術前X線片示骨質完全愈合,缺牙區牙槽骨密度Ⅰ~Ⅲ級。排除標準:有糖尿病、高血壓、骨代謝紊亂、腎功能不全及內分泌失調;酗酒或藥物濫用;HIV 感染;吸煙量>10支/天;口腔衛生極差;術區接受過骨增量手術;術區有腫瘤、慢性骨改變以及放療病史;粘膜炎癥或相關疾病;重度夜磨牙或緊咬牙;口內持續感染;既往心肌埂塞的患者。
1.3 試驗設備
MD20 種植機(Nouvag,Switzerland),SLA及SLActive(Straumann,Swtizerland)標準種植體,直徑 4.1mm 或 4.8mm,長度為8mm或10mm。
1.4 臨床步驟
1.4.1 診斷與治療計劃:術前病人病史詢問、一般口腔檢查、擬定種植位點,給予口腔衛生指導及簽署手術知情同意書。
1.4.2 種植手術步驟 對患者經行檢查、閱片、制定外科手術計劃并簽名后,術前術后常規口服抗生素,手術嚴格按照 Straumann 一步法標準化種植操作手冊,于后牙區植入67顆軟組織水平標準種植體,術中手動檢查初始穩定性,初始穩定性缺乏及術中骨量不足者被排除不納入統計,記錄種植體表面處理方式。所有種植體手術于當天安放愈合帽,參照并根據兩組種植體的推薦修復負荷時間,SLActive組術后6周使用螺絲固位的修復體,SLA組術后12周使用螺絲固位的修復體,修復體制作均參照技工室標準化程序。
2.1 Visual Analogue Scale/Score (VAS) 為了更好的量化對比被調查兩組間的患者滿意度,本研究引入了VAS即視覺模擬評分法或直觀模擬標度尺評分法,常用于疼痛強度測定,可量化調查問卷中的心理反應量,具有可靠和可比性的特點,可單獨或結合分類評價量表作為種植患者滿意度調查[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