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培清
(華南理工大學 財務處,廣州 510640)
研究生培養機制改革試點重在收費制度改革,其核心內容是研究生培養(包括碩士、博士)由國家培養和自籌經費并行改為資助制,即取消國家計劃,所有研究生都要交費。“全面收費”并不是“全面自費”,學生繳納的學費只是全部經費中的一部分。因為研究生教育是非義務教育,實行教育成本分擔制度?!叭媸召M”是對該制度的一項積極做法。
全面實行研究生教育收費制度。從2014年秋季學期起,按照“新生新辦法、老生老辦法”的原則,向所有納入全國研究生招生計劃的新入學研究生收取學費。
原則上,現階段全日制學術學位研究生學費標準,碩士生每生每年不超過8000元,博士生每生每年不超過10000元。全日制專業學位研究生以及目前已按規定實行收費政策的研究生,暫執行原收費政策。
建立健全包括生均綜定額撥款、績效撥款、獎助經費在內的財政撥款體系。從2012年起,中央財政對納入全國研究生招生計劃的中央高校全日制研究生(委托培養研究生除外)安排生均綜合定額撥款。碩士生生均定額22000元,博士生生均定額28000元。同時,根據經濟發展水平、物價變動情況和財力狀況,建立撥款標準動態調整機制,逐步提高撥款水平。
1.建立研究生國家助學金制度。從2014年秋季學期起,將現有的研究生普通獎學金調整為研究生國家助學金,用于補助研究生基本生活支出。研究生國家助學金范圍覆蓋全國研究生招生計劃內的所有全日制研究生。博士生資助標準不低于每生每年10000元,碩士生資助標準不低于每生每年6000元。
2.加大研究生助教、助研和助管(以下簡稱“三助”)崗位津貼資助力度。設置研究生“三助”崗位,并提供“三助”津貼。原則上,助研津貼主要通過科研項目經費中的勞務費列支,助教津貼和助管津貼所需資金由高等學校承擔。
3.建立研究生國家獎學金制度。從2012年秋季學期起,設立研究生國家獎學金,用于獎勵學業成績特別優秀、科學研究成果顯著、社會公益活動表現突出的研究生。每年獎勵4.5萬名,其中,博士生1萬名,獎勵標準為每生每年30000元;碩士生3.5萬名,獎勵標準為每生每年20000元。
4.建立研究生學業獎學金制度。從2014年秋季學期起,設立研究生學業獎學金,用于獎勵支持研究生更好地完成學業。碩士資助面40%,每人8000元的標準;博士資助面70%,每人10000元的標準。
2014年全面實行研究生教育收費前,學校已經統一了全日制學術型和專業學位研究生獎學金設置標準,碩士獎學金只設一、二等獎,其中一等獎學金獲得者可免繳學費,每月享受助學金400元/人,二等獎學金獲得者可免交學費,獎學金覆蓋面達到了100%。同時,在獎學金指導分配體系中引入在校研究生論文發表數量、高水平論文數量、重點實驗室數量、重點學科等參考指標,根據各學院的綜合情況進行分配。
實行研究生教育收費后,學校對于全日制學術型和專業學位研究生設立了學業獎學金和助學金。碩士學業獎學金設立一、二、三等獎,其中一等獎學金比例為20%,獎勵金額為12000元/年;二等獎學金比例為20%,獎勵金額為10000元/年;三等獎學金比例為60%,獎勵金額為8000元/年。
研究生實行全面收費后,我校碩士生學費收入的45%用于設立學生學業獎學金,55%用于學校事業發展。博士生學費收入的90%用于設立學生學業獎學金,10%用于學校事業發展。

表1 改革前后對學校碩士研究生資助體系的影響(以全日制碩士3000人為例)

表2 改革前后對學校博士研究生資助體系的影響(以全日制博士530人為例)
2014年全面實行收費后,我校碩士研究生每年需繳納學費8000元,其中20%可獲得學校學業獎學金12000元/年和國家助學金6000元/年,抵減學費后此部分學生實際可凈得10000元/年,較改革前增加5200元/年;20%可獲得學校學業獎學金10000元/年和國家助學金6000元/年,抵減學費后此部分學生實際可凈得8000元/年,較改革前增加3200元/年;60%可獲得學校學業獎學金8000元/年和國家助學金6000元/年,抵減學費后此部分學生實際可凈得6000元/年,較改革前增加1200元/年。
學校目前除了國家和地方政府的獎助學金外還有相當數額的企業獎助學金,學校將統籌這些獎助學金,在獎優解困方面發揮更大的效能。此外,學校每年設立400萬元的專項資金,提供300多個“助教”和“助管”崗位,優先安排家庭經濟困難的研究生,力爭使每一個家庭困難的研究生都有相應的助學崗位,以緩解貧困學生生活壓力,保證貧困學生順利完成學業。
作為理工科為主的學校,我校導師承擔了大量的縱向課題和橫向課題,科研經費較充裕,研究生(特別是博士生)是完成導師研究課題的主要力量,我校大部分導師都為研究生設立了“助研”崗位,每月定期發放“助研”津貼;據統計,我校導師2013年共計發放“助研”津貼1770萬元,每人每月發放200元~1000元不等。
全面實行收費后,我校博士研究生每年需繳納學費10000元,100%可獲得學校學業獎學金12000元/年和國家助學金16000元/年,抵減學費后此部分學生實際可凈得18000元/年,較改革前增加6000元/年。
研究生全面收費,實行教育成本分擔制度,國家和高等學校設立了國家獎學金、學業獎學金及助學金等多種獎助形式,進而打破研究生資助體系中的大鍋飯。建立研究生創新培養基金體系,建立起以科研工作為主導的導師負責制和資助制,實現研究生教育與科研工作的更緊密結合,進一步明確導師在研究生培養中的責權利,全面激發導師和研究生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建立一種自我約束、平衡需求關系并確保數量與質量協調發展的長效機制和內在激勵機制。
國家研究生教育投入機制改革后,中央財政加大了對高等學校的獎助力度,學生雖然要繳納一定數額的學費,但較收費前收入有所增加;而學校方面,將學費收入的很大比例用于學生獎助后,還有一部分剩余歸學校統一支配使用,增強了學校的經濟實力。通過研究生資助改革全方位帶動校內體制改革和教育教學改革,推進現代大學制度的建立和高水平大學的建設。
但改革過程中仍存在一些問題,如國家的財政投入畢竟是有限的,不可能無節制增長;學校的經費投入也會控制在一定的比例,加大研究生資助力度需要依靠導師的“助研”津貼及社會捐助。由于目前縱向科研項目規定其人工費只能控制在一個很小的比例,因此導師難于從其承擔的縱向科研項目提供足夠經費資助研究生。同時社會捐助也需要學校增強實力,提高整體知名度,才能吸引社會各界、企業家的支持。
總之,改革的最終目的應體現在人才培養質量和科學研究水平的明顯提高,廣大研究生同學、導師和學校都應是改革的受益者。
[1]關于完善研究生教育投入機制的意見(財教[2013]19號)[Z].
[2]關于加強研究生教育學費標準管理及有關問題的通知(發改價格[2013]887號)[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