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金波 楊輝 何鐵林 楊緒麗
摘 要:國家提出“卓越計劃”的目的即是培養和造就一大批創新能力強、適應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的高質量各類型工程技術人才。同時,金融人才也在我國在經濟發展建設過程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而金融理財師(AFP)作為國內新興的熱門金融職業,各高校開展卓越金融專業人才培養計劃的卻甚少。結合“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的內涵以及AFP項目的發展現狀,通過分析傳統的金融人才培養方式情況,發現存在的問題及成因,并提出解決對策建議。
關鍵詞:AFP;卓越;金融專業人才;培養
中圖分類號:F241.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5)07-0180-03
一、卓越金融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內涵及意義
“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簡稱“卓越計劃”)是貫徹落實《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和《國家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的重大改革項目,也是促進我國由工程教育大國邁向工程教育強國的重大舉措,旨在培養造就一大批創新能力強、適應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的高質量各類型工程技術人才。同時有助于我國更好更快地走新型工業化發展道路,建設創新型國家,為全面提高工程教育人才質量打下堅實基礎。
而金融理財師(AFP)是中國金融理財標準委員會為了保障金融理財服務業的健康發展新設立的金融職業。AFP在我國的出現具有非常重大的意義,對于我國金融理財和金融理財師事業發展計劃的實施具有積極的推動作用。
二、東北農業大學的AFP項目執行分析
AFP被譽為“全球第一金融理財黃金標準”,是國內唯一受到各大金融機構廣泛認可的金融認證。對大學生而言,AFP證書不但在銀行應聘時會享受到相關優惠政策,而且持證人在應聘、升職、加薪、轉崗各方面均有相應待遇,可以提高個人就業實力。
目前,實施AFP卓越計劃金融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高等院校較少,其中東北農業大學開展了AFP項目,開展對象范圍主要是東北農業大學金融系本科生。課程規劃的原則和特色主要特色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一)AFP證書參考教材的學習
金融業的快速發展要求金融專業教育要不斷順應時代變化,學生在學習專業課程的同時能夠為考取AFP證書作準備,成為更加專業的人才,提升就業競爭力。
(二)金融機構的實習
本課程規劃中提高了實習的重要性,希望同學能夠到銀行、保險等企業實習,除提前認識自己的職業性向外,并培養同學綜合性的知識與實務經驗。
(三)根據時代要求,更新教學內容
為了能夠讓學生緊跟時代的潮流,公選課中引入金融市場趨勢等課程,保持學生思想的時代性。同時,計算機在金融機構中的作用愈來愈大,引入了數據庫基礎(access)、商務統計等內容。這兩個舉措旨在提高學生對金融的認知和相關技能的能力。
(四)注意理論和實際相結合
在合作開辦課程中引入金融與心理、金融營銷與服務、溝通的藝術等內容,旨在保證學生能夠更好地將理論應用于實際,成為全面發展的高素質人才。
(五)多學科的交叉融合
金融與法學、管理學、數學和外語的融合在課程體系設置中有著明顯的體現。法學能夠讓學生有著更強的規范意識,數學能夠讓學生更加地了解理財產品,外語則讓學生多一門溝通的技巧,三者的融合能夠讓學生更加國際化、規范化并能在推薦的時候更加具有說服力。
因此東北農業大學AFP項目希望透過課程設計、證書的考取、課堂報告展示和實習等,培育具全方位金融服務管理人員。
東北農業大學AFP項目課程安排(見表1)。
三、卓越金融專業人才培養存在的問題分析
(一)課程設置過于專業化、單一化
金融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應該追求課程設置的全面性和多元化,注重各學科之間的交叉、滲透和綜合,僅僅了解乃至掌握一門專業知識都是遠遠不夠的,很難適應社會快速發展的需要。然而,國內高校金融學專業課程設置比較專業化和單一化,較少考慮學科交叉與融合,使得學生的能力有限,很難滿足用人單位的要求。另外,開設的課程之間缺乏必要的鏈接,導致其中一部分課程之間存在相互重復,而另外一部分知識點又會被忽略,使得學生知識體系和理論框架不完整。
(二)課程體系設置模糊化,不利于培養學生的實踐創新能力
中國目前的教學模式仍然沿用傳統的“填鴨式教學”模式,通常是課上“老師講+學生聽+記筆記”的教學模式,課下學生會采用死記硬背的記憶方式來牢記知識點而并未真正理解知識內涵。此外,在課程體系設置上,課程理論知識教學偏多,而對學生實踐創新能力培養的重視程度不夠。這往往反映在教學課時的安排上,一般理論教學時間占到了整個教學體系的80%以上,而實踐課所占比例不到20%。
(三)師生比例嚴重失衡,師資隊伍建設有待加強
高?,F在的師資隊伍中往往是年齡偏大的老師比較多,年輕老師偏少。這些資歷久的老師多半是出了校門就進入大學教學,雖然擁有高學歷,但可能并未真正在專業崗位上工作或歷練過。即便是課題調研或是其他因素關系曾經有接觸過有關工作,但仍然沒有系統性的或是全面的實踐經驗,更多的只能是教授書本知識,知識更新不足,不能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不能更好地打開學生視野,不利于學生們了解現代社會對人才的要求以及快速適應社會生活。
四、卓越金融專業人才培養的對策建議
(一)深化課程目標,建立多樣化的課程設置
對于金融專業人才來說,現階段的金融教學課程設置應該符合社會對于金融專業人才的培養目標,應該具有針對性、多樣性、前沿性和適應性,需要牢牢把握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創新與實踐能力相呼應的培養目標,全方位地做到高校培養出來的金融專業人才是社會需要的,是能夠在社會中獲得一席之位的人才。endprint
(二)課程體系設置明晰化,轉變傳統的教學模式
正如問題中提到的目前中國的教學模式仍然采用傳統的“填鴨式教學”,學生們只會死記硬背,而不能將所學到的知識靈活運用。所以,在今后的教學過程中,應該轉變傳統的教學模式,可以采用專題研究的方式,老師不是主講人,而是采用學生主講的方式,充分發揮學生的創造性,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而不再是老師講、學生聽;學生可以自由發揮,與老師針對某一問題進行辯論,發散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或是采用其他方式調動學生的情緒;除此之外,課程體系設置應該更加明晰化。
(三)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提高教學整體水平
在師資隊伍建設方面,需要著重考查教師其專業工作的實際水平,不能僅僅以學歷或資歷來考量教師水平的高低。學??梢怨膭罱處熢诩倨诨蚴菦]課的學期到基層或是相關部門進行調研或是參與社會實踐,經過實踐鍛煉獲得第一手的實踐經驗,理論與實際充分結合,在教學過程中,就可以把實踐當中的實例或是一些經驗教訓傳授給學生們,豐富教師的教學內容。
五、結論與討論
在深入剖析“卓越計劃下金融工程師”的內在需求的基礎上,通過分析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和金融專業的特點,提出基于AFP項目的卓越金融專業人才培養模式。以東北農業大學AFP項目為案例,以學生為中心,采用個性化的培養方法和手段加強學生的參與性,建立與企業界的緊密聯系,多渠道、多形式、多環節地培養學生的實踐意識與實踐能力。當然,目前關于卓越金融專業人才培養計劃高校開展的甚少,教育部卓越工程師計劃的實施要求和培養標準起到了指導性方向,還需要各高校針對自己的辦學特色,研究制定出適合本學校的卓越金融專業人才培養模式。
參考文獻:
[1] 林健.“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專業培養方案研[J].清華大學教育研究,2011,(2).
[2] 林健.“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通用標準研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4).
[3] 付雄,陳春玲.以科技競賽為載體的大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研究[J].計算機教育,2011,(6):29-31.
[4] 苗雨君,李喜云,楊蕙璇,徐麗,張月武.企業 ERP 沙盤模擬經營對抗教學研究與實踐[J].現代教育科學,2009,(5):88-90.
[5] 陳藝.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模式探究[J].職業技術教育,2009,(14):81.
[6] 蔣滿霖,曹友林.淺議新形勢下對金融學教學改革的幾點認識[J].企業導報,2010,(3):216-217.
[7] 康金莉,付紅.金融危機環境下金融教學改革研究[J].商場現代化,2009,57(4):386-387.
[8] 王曉軍.論現代金融人才培養與高校金融教學改革[J].當代經濟,2008,(7).
[9] 齊美東.基于創新型人才培養的金融學專業實踐教學措施探討[J].中國城市經濟,2011,(4).
[10] 楊輝,李翠霞,張永強.論高等農業院校工商管理專業創業型人才培養模式[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3,(2):151-153.
[11] 楊輝.高等農業院校工商管理類專業實踐教學體系建構問題研究[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3,(11):148-150.
[12] 楊輝,張永強.“雙創”視角下農產品市場營銷精品資源共享課建設研究[J].教書育人,2013,(12):104-106.
[13] 楊輝,楊雪,鄒慶華,等.高等農業院??萍紙@與大學生創業的聯動機制研究——基于東北農業大學的實證個案解析[J].黑龍江
教育學院學報,2012,(9):19-20.
[14] 楊輝,龐金波,等.基于AFP項目的卓越金融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研究[J].黑龍江畜牧獸醫,2014,(13):193-195.
[責任編輯 安世友]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