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海龍
(1.太原理工大學礦業工程學院,太原 030024;2.山西晉能集團有限公司,太原 030031)
煤礦安全風險預控管理體系建設
閆海龍1,2
(1.太原理工大學礦業工程學院,太原 030024;2.山西晉能集團有限公司,太原 030031)
煤礦安全風險預控體系以生產系統安全要素管理為基礎,以PDCA管理為運行模式,核心內容是風險預控,重點管理人員不安全行為,依靠科學的考評機制來推動,體現了系統管理、預防為主的理念和全員參與、持續改進的特點。本文從煤礦安全風險預控體系的含義、構成、建設、運行、流程等方面作了詳細論述,對煤礦安全風險預控體系的建立具有借鑒意義。
煤礦安全;風險控制;信息化
1.1 煤礦安全風險預控管理體系含義
煤礦安全風險預控管理體系針對礦井各系統、各環節、各崗位中存在的危險源和風險,通過落實管理標準和管理措施,重點管控人員的不安全行為,達到“人、機、環、管”的最佳匹配,使各類風險降低到可承受和允許的范圍。煤礦安全風險預控體系具有鮮明的科學性、先進性和實用性,是煤礦安全管理實現規范化、標準化、程序化、系統化的有效途徑。
1.2 煤礦安全風險預控管理體系構成
煤礦安全風險預控管理體系主要由七部分組成:生產系統安全要素管理、安全風險預控管理、人員不安全行為管理、體系運行保障管理、綜合管理、檢查審核與管理評審和信息管理系統。煤礦安全風險預控管理體系構成圖,見圖1。
煤礦安全風險預控管理是一個系統的安全管理模式,不同于日常的隱患排查治理和各類安全檢查等單一的管理方法,它具有全員參與、全面管理、預控為主、風險預警、閉合管理、持續改進的特點。煤礦安全風險預控管理體系建設過程可分為五個階段,即:策劃與啟動、貫標培訓、編寫體系文件、體系建立和運行、體系的完善與持續改進。
2.1 策劃與啟動
首先,借助中介服務機構或科研院所根據礦井實際情況編制《煤礦安全風險預控管理體系建設實施方案》;其次,成立安全風險預控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和各專項工作小組,明確職責任務,固定3~ 5名專職人員,領導小組組長由礦長擔任,辦公室負責體系建設各階段任務下達與進度控制、日常考核評審等工作;再次,在現有機構設置不變的情況下,所有科室區隊均加入各專項工作小組,分別負責本部門風險體系建設的具體工作,主要包括:危險源辨識、危險源風險評估、危險源管理標準和管理措施的制定、現場整改風險解除、內部培訓等工作。
2.2 貫標培訓
項目啟動后,由煤礦人員或中介服務機構對煤礦領導層、管理層、執行層等相關人員分批分類集中開展以下幾種內容的貫標培訓。
1)組織全體員工學習《煤礦安全風險預控管理體系規范》(AQ1093-2011)[1],使全礦職工從領導層到執行層,從干部到工人,對煤礦安全風險預控管理有一個總體上的認識,了解風險預控管理的基本內容,主要組成部分,各子系統功能、各生產要素以及建設過程等基礎知識。
2)對參與危險源辨識的各科室、生產隊組人員進行危險源辨識培訓,熟練掌握系統安全分析法和工作任務分析法兩種危險源辨識方法。
3)進行危險源風險評估培訓,使員工熟練使用風險矩陣評價法對所有危險源進行風險等級劃分,依此確定管理的重點區域和項目。
4)進行危險源管理標準和管理措施的編寫培訓,使各部門參與編寫的人員,主要是中層管理人員和技術員,掌握編寫的要點和方法。
5)進行體系文件編寫的培訓,使體系建設工作組負責編寫文件的人員清楚體系文件的構成、各體系文件的主要內容及編寫要點。
6)對井下作業人員進行現場整改培訓,使各崗位人員對照本崗位管理標準和管理措施對井下現場進行整改,使其達到或符合本崗位或本工序的管理標準,從而實現各個作業現場的標準化、規范化。
為了保障培訓的效果,煤礦的主要負責人要親自主持并參加培訓,做到全員參與,并組織嚴格的考試,同時結合各種宣傳方式,使員工對煤礦安全風險預控管理體系的基本組成、建設過程、運用方式等有一個全面的認識了解。
2.3 編寫體系文件
煤礦安全風險預控管理體系文件是煤礦安全風險預控管理體系信息及其載體的總稱[2]。體系文件具體包括《管理手冊》、《管理制度》、《風險管理標準與管理措施》、《程序文件》、《考核評分標準》、《人員不安全行為管理手冊》、《風險管理手冊》和《安全文化建設實施手冊》等。
體系文件的編寫從系統的角度出發,包含了一系列相關的制度、手冊、標準、措施的文件,要求煤礦各個部門全員參與,是實現煤礦安全風險預控基礎性工作。
2.4 體系建立與運行
在煤礦安全風險預控管理體系建立過程中礦井主要負責人必須予以高度重視,在人、財、物、組織方面給予大力支持。煤礦在成立預控體系領導組、辦公室、各專項工作組后,編制《煤礦安全風險預控管理體系建設方案》,按照煤礦安全風險預控管理流程,逐步開展7個方面的具體工作。
1)安全風險預控管理:在前期培訓的基礎上,以科室隊組為單位開展全面、系統的危險源辨識。煤礦各風險管理小組組織本單位所有人員(包括負責人、技術員、工人)按照工作任務分析法和各工序流程,找出本單位所有的工作任務,對各崗位、各工序存在的危險源進行辨識,并按照人、機、環、管四方面進行歸類,確定每一個危險源的管理部門和管理人員。危險源辨識完成后,用風險評估矩陣法對每一個危險源發生風險的可能性以及造成的損失進行評估,從而確定風險等級。各風險預控管理小組針對每一個危險源及其風險等級編制管理標準和管理措施。由煤礦安全風險預控管理領導組下設的各個專業組對危險源、風險等級、管理標準和管理措施進行補充、完善、修改及審核,經過幾次修改確定后,下發到各科室隊組進行現場整治和宣貫培訓。風險預控體系是一個開放的系統,在正常運行過程中隨著生產實際的變化,危險源辨識、風險評估、管理標準和管理措施的制定都需要不斷完善改進。
2)體系運行保障管理:為保障安全風險預控體系的建立和順利運行,必須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保障機制。體系運行保障管理主要包含組織保障、制度保障、技術保障、資金保障、安全文化保障。煤礦要建立健全由主要負責人領導的安全風險預控管理組織機構,建立健全一系列管理制度,各項保障管理制度全部以正式文件形式下發。
3)人員不安全行為管理:包含員工需求分析、員工準入管理、員工崗位規范、員工不安全行為分類、不安全行為控制措施、員工行為監督、員工心理研究、員工培訓教育、員工檔案管理等。在危險源辨識的基礎上,對識別出的員工不安全行為進行梳理分類,并制定員工不安全行為控制措施;制定員工崗位規范;建立員工教育培訓機制,提高員工安全知識、意識和技能;建立員工行為監督制度,對不安全行為進行監督和控制;建立健全員工檔案,匯總員工信息,實現分類管理;分析員工心理活動,滿足員工安全心理需求。煤礦事故統計表明,導致事故的直接原因中,約80%以上是人的不安全行為,所以加強人員不安全行為的管理,對于降低事故率意義重大。
4)生產系統安全要素管理:主要包括回采管理、掘進管理、機電管理、運輸提升管理、“一通三防”管理、地測管理、安全監控管理、防治水管理、壓氣管理、爆破管理、起重管理、登高管理、地面各系統管理等內容。對應各系統建立管理控制程序,并依各程序開展日常管理工作,使各系統要素處于可控狀態。
5)綜合管理:主要包括煤礦準入管理、應急與事故管理、消防管理、安全救護管理、手工工具管理、環境保護管理、標識標志管理、職業健康管理和承包商管理等內容。根據安全法律法規、行業標準、規程規范等制定相應的管理標準和考核制度。
6)檢查、審核與管理評審:制定風險預控管理考核評價標準,制定體系審核程序,定期或不定期開展安全監督檢查,并審核體系實際運行情況與體系的符合性,對體系的適宜性、充分性進行管理評審,確保體系的有效運行和持續改進。
7)信息管理系統:在危險源辨識、風險評估、制定管理標準與管理措施、編寫程序文件、制定考核辦法等各項前期工作均已完成的情況下,針對性的開發系統軟件,從而實現預控體系運行的信息化、規范化、程序化、系統化。
煤礦安全風險預控管理體系信息管理系統是一個龐大的系統,包含多個功能子系統,體現了全面安全系統的理念;同時,也是一個開放的系統,其功能可隨礦井安全生產的需要不斷的增加、擴充,體現了持續改進、不斷完善的理念。
安全風險預控體系信息管理系統包括的子系統,見圖2。
2.5 體系的完善與持續改進
煤礦安全風險預控體系是一個開放的系統,在體系運行階段,不斷發現預控體系本身、體系在信息平臺上的運行狀況、員工理解和使用信息系統等方面存在的漏洞、缺陷,并及時補充完善。
煤礦安全風險預控管理流程主要包括危險源辨識、風險評估、制定風險管控標準和措施、危險源監測、危險源風險預警、體系績效考評等過程。
1)通過危險源辨識,明確安全管理的對象,按照一定程序和方法盡可能辨識出煤礦各系統各環節存在的危險源,查清其數量,掌握其分布。
2)通過風險評估,明確管理重點,對已查清的所有危險源進行危險性評價,對每個危險源發生失控的可能性以及造成的后果進行定量分析,從而篩選出安全管控重點。
3)通過制定風險管控標準和管控措施,明確管理依據,落實管理責任,依據國家相關的安全法規和標準要求,對所有危險源制定對應的管控標準和管控措施,并明確負責的部門和人員。
4)通過危險源監測,及時發現危險源狀態及風險變化,掌握其是否處于受控范圍。
5)通過風險預警機制,對超出安全臨界狀態的危險源按照預先設定的警示級別,逐級報警通知相關責任人采取管控措施,降低或消除風險。
6)通過體系績效考評,檢查各環節責任落實情況和體系運行效果,評價各系統、各生產要素安全等級,推動體系持續有效發揮作用。
煤礦安全風險預控管理體系的建立過程也是對礦井各系統、各環節、各崗位存在的危險源進行全員分析辨識的過程,可使每名員工對本崗位存在的危險源以及管理標準、防范措施有全面的認識并熟練掌握,從而減少不安全行為,有效遏制事故的發生。煤礦安全風險預控管理體系強調過程控制,變事后處理為事前防范,變被動安全為主動安全,用信息化的手段對“人、機、環、管”各方面進行有效控制,推動安全管理長效機制的建立。煤礦安全風險預控管理體系的推廣將成為我國煤礦安全管理的必然趨勢。
[1]AQ/T1093-2011.煤礦安全風險預控體系建設規范[S].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總局,2012.
[2]郝貴.煤礦安全風險預控管理體系[M].北京:煤炭工業出版社,2012.
Safety Risk Pre-control Management System Construction in Mines
YAN Hailong
(1.College of Mining Engineering,Taiyu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Taiyuan 030024,China; (2.Shanxi Jinneng Group Co.,Ltd.,Taiyuan 030031,China)
Safety risk pre-control system is based on safety element management in production system,with PDCA management as its running mode and risk pre-control as its core.The focus is the management of staff unsafe behaviors.Moved by scientific assessment,the system represents the principles of systematic management,prevention first,total participation,and continuous improvement.The paper elaborates the safety risk pre-control management system in terms of implication,composition, construction,operation,and process,which is useful for similar mines.
safety in mines;risk control;informationization
X936
A
1672-5050(2015)02-0067-04
10.3969/j.cnki.issn1672-5050sxmt.2015.02.021
(編輯:劉新光)
2014-09-09
閆海龍(1973-),男,山西新絳人,在讀工程碩士研究生,工程師,從事煤礦安全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