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 祥 竹
(遼寧省交通高等專科學校,遼寧 沈陽 110122)
道路勘測設計高職課程教學模式的研究
孟 祥 竹
(遼寧省交通高等專科學校,遼寧 沈陽 110122)
針對交通土建工程的綜合性設計教學重視不夠、普遍學時低、理論淺、實踐少,以教學改革為重點,從提升學生設計與施工能力培養入手,科學定位,探討了交通土建方向高職院校道路勘測設計教學模式的改革方向,以強化學生綜合專業能力,適應不斷發展的社會需求。
交通土建,道路勘測,教學模式,高職
近年來,我國交通建設事業得到了長足的發展,國家高速公路網[1]基本成型,城鎮化建設急需推進。根據各省市的發展規劃,未來高速公路網將進一步加密,對已有線路進行大規模改擴建,在城鎮化建設中完善的交通基礎設施是基礎。整個交通行業對人才的需求依舊旺盛。
高職院校畢業生往往從事施工現場管理工作,相比較本科院校而言,對于現場的試驗檢測、測量等的動手能力更強。對于現場的技術問題的解決能力較差,與高職院校教學中側重于施工方面有關。道路勘測設計是交通土建專業的一門重要專業課程,從交通土建行業對人才的要求和高職院校學生職業發展的角度,將道路勘測設計與基礎課、實踐課教學融合在一起,探討適合高職院校和學生職業發展的教學模式,培養出符合我國交通土建事業發展,受企事業單位歡迎的創新型復合人才。
1.1 教學現狀
針對交通土建各個專業進行調研,道路勘測設計在各個專業教學大綱中為重點專業必修課,全部采用理論教學模式,缺乏實踐教學環節和課程設計。期末采用試卷考試的方式考核。
1.2 教學對象調查
教學對象為交通土建專業學生,通過隨機調研問卷,90%以上學生在課程開始之初對道路勘測設計這門課程有很高的興趣。期中調查問卷時,這一比例下降到40%以下。普遍反映出理論太強,難以跟上學習進度,缺乏感性認識。期末調查問卷中,70%的學生表示對課程認知模糊,知識點和技能掌握不夠。
《道路勘測設計》與基礎課程聯系緊密[2],從學生認知角度,《道路勘測設計》從理論上加深不少,與專業實踐直接掛鉤。如何引領從書本理論認知到實踐職業技能過渡,是必須考量的問題。在引領過程中,如何加強學生對于知識點與勘測設計技能的掌握是最終目標。
3.1 梳理教學內容
根據高職院校交通土建專業教學大綱,結合行業對人才的要求以及高職院校學生自己綜合素質,把握教學過程中的重點和難點,精細的設計教學過程。綜合考量下,確定《道路勘測設計》教學重點[3]主要有平面設計、縱斷面設計、橫斷面設計、平面交叉口設計、道路的選線與定線。難點主要有平曲線的計算、豎曲線的計算、設置超高加寬的計算,如何選線及定線。對于勘測設計的基本原理、線形設計的方法作為重點講解。對于工程可行性研究、交通量預測等可以略過。在實際教學中,把最新科研成果與前沿知識滲透到教學中,使學生緊跟行業發展的步伐,更好的理順道路設計的思路,了解行業的發展趨勢。
3.2 教學模式的研究
《道路勘測設計》與實際工程聯系緊密。學生未進入施工現場,對道路的空間想象一片空白,傳統的板書教學容易缺乏直觀感性認知,使學生容易失去學習的興趣和動力。采用多樣性教學手段,強化工程認知,激發學生學習熱情,引領學生從理論到實踐技能掌握的轉變。
課程開始之初,依托道路實訓場,1∶1比例的真實道路場景,帶領學生參觀,進行認知的講解,提高學生對道路的感性認識,激發興趣。課程中采用多媒體教學[4],理論聯系實際,以工程實例講解理論知識點,使教學內容生動,有說服力和感染力,對于平面線形、縱斷面線形、橫斷面設計等不同教學內容,分階段引領學生到實訓場對線形設計的必要性和原因進行講解。
在課程教學進入到線形設計之初,將課程設計引入。對學生進行分組,分派不同的課程設計任務。課程設計與理論教學節點一一對應,同步進行設計實踐訓練。通過多媒體技術,對線形設計中應避免的方案進行可視化的動畫教學[5],模擬真實道路運營環境,強化學生對線形設計不同方法優缺點的認知。學生通過紙上手工選線定線并進行計算,整體設計成果。同時,開展道路設計軟件的學習,對課程設計各個分組的設計任務,再通過設計軟件重新進行設計計算,并繪制施工圖。對比人工設計計算與軟件設計的方案的差異。這些教學方法手段和思路相對傳統教學模式,更加生動形象,更具有啟發性,更符合道路勘測教學的特點,顯著提高教學效果。
3.3 互動性教學的研究
在《道路勘測設計》教學過程中,針對每個教學和設計節點,安排適當的課時,讓學生各個設計小組對批次的階段性設計成果進行復核,對方案進行評比,并加以解釋說明設計的思路和方法。并進行多次答辯考核,作為學生個人期末成績的一部分。通過互動式教學方式,增加學生對課程的理解能力,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同時提高了教學質量。
針對《道路勘測設計》教學改革模式,對遼寧省交通高等專科學校監理工程安全方向專業2014級65名學生進行問卷調查和隨機面談。調查結果顯示,95%的學生表示課程壓力較大,主要是教學環節銜接緊密,學習任務較重。但同時,93%的學生表示對道路勘測設計的認知非常深刻,對勘測設計的知識點和技能掌握較好,通過期末測驗和答辯,也印證了學生對課程掌握能力非常好。但在問卷調查中,也出現一些問題,比如普遍反映的學習壓力大等問題,在以后的教學中將進一步探討研究。
教學模式的研究是一個不斷完善沒有終點的過程,通過《道路勘測設計》教學模式的研究和實踐,全面提高了學生對交通土建行業的認知,提升了學生的專業素養,改善了教學效果,提高了教學質量,對于高職院校學生的培養目標也更清晰,培養的學生更符合行業的要求,同時對學生自己的職業發展更有幫助。
[1] 楊少偉,朱照宏.道路勘測設計[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4.
[2] 王 龍,謝曉光.《道路勘測設計》課堂教學改革實踐[J].中國電力教育,2008(1):78-79.
[3] 張樹光,張向東,張 彬.交通土建專業綜合改革[J].遼寧工程技術大學,2003(SI):65-67.
[4] 劉玉濤,安素平.多媒體課件設計中應注意的問題[J].中國遠程教育,2004(13):60-63.
[5] 孫國富,劉運通.道路勘測設計課程的數字化教學改革[J].高等建筑教育,2006,15(2):74-77.
Research on teaching model forRoadSurveyandDesignin higher vocational courses
Meng Xiangzhu
(LiaoningProvincialCollegeofCommunications,Shenyang110122,China)
According to some problems in the teaching of communication and civil engineering, including neglect of education, insufficient common class hours, lack in theoretic learning and practice, the paper starts from promoting students’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capacities with the orientation of teaching reform with scientific positioning, and explores the reform direction for the road survey design teaching models at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with the orientation of communication civil construction, so as to intensify students’ comprehensive capacities of adhering to developing society.
communications and civil engineering, road survey, teaching model, higher vocational teaching
2015-01-06
孟祥竹(1986- ),男,碩士,講師
1009-6825(2015)08-0237-02
G642.0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