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華
(上海市青浦區金澤鎮社區衛生服務中心 上海 201718)
骨質疏松是一種以骨量減少、骨組織顯微結構退化為特征的全身代謝性骨病[1],患者骨脆性增高,易發生骨折。骨質疏松型腰痛(脾腎兩虛證)臨床常見,治療方法頗多,但療效各異。本文采用健腰壯骨方并結合自編健腰操治療骨質疏松型腰痛,以加強患者腰背肌力量、減輕腰部疼痛、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
收集金澤鎮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下屬3個衛生站點的門診骨質疏松型腰痛患者300例,均符合《上海市中醫病癥診療常規》[2]的診斷標準。按簡單隨機數字表法將患者分為觀察組150例和對照組150例。觀察組中男83例,女67例;年齡51~69歲,平均55.4歲;病程2~6年,平均3.1年。對照組中男81例,女69例;年齡50~67歲,平均59.5歲;病程3~7年,平均3.2年。兩組患者年齡、性別、病程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
1.1.1 診斷標準
參照《中國人骨質疏松癥建議診斷標準(2011)》[3]和《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4]診斷標準。主癥:腰脊疼痛、酸軟少力、肌肉枯萎瘦削、神疲倦怠;次癥:目眩、重者畏寒肢冷、食少便溏、或久瀉不止、舌質淡或偏紅、脈細弱無力。
1.1.2 納入標準
①腰部疼痛:具有典型骨質疏松癥狀,符合骨質疏松癥(脾腎兩虛證)診斷標準。②符合中醫脾腎兩虛證診斷標準[4]。③年齡50~70歲。④自愿作為受試對象,簽署知情同意書,能保證完成療程者。
1.1.3 排除標準
①有甲狀腺功能亢進、骨軟化癥、類風濕性關節炎、多發性骨髓瘤、外傷骨折后長期臥床等繼發性骨質疏松癥及其他嚴重合并癥者。②呈明顯駝背畸形,殘疾及喪失勞動能力者。③3個月內除鈣劑和維生素D以外曾使用過性激素、甲狀旁腺激素、雙磷酸鹽、降鈣素、糖皮質激素等影響骨代謝的藥物。④患有嚴重心血管疾病和肝、腎、肺及造血系統原發性疾病者。⑤在療程觀察期內不能按要求隨訪者。
1.1.4 中止臨床試驗標準
①病程未結束而出現嚴重不良反應者,對療程已超過1/2者計入統計。②試驗期間患者病情持續惡化、有可能發生危險事件,對療程已超過1/2者統計為無效。③研究期間未能按規定用藥或中途退出者。
觀察組采用健腰壯骨方(方藥(g):仙靈脾30,肉蓯蓉12,生地12,山茱萸9,懷牛膝9,當歸12,白芍12,徐長卿15,淮山藥12,白術12)治療,每日1帖,水煎服,日服2次。同時結合自編健腰操鍛煉:①屈膝拱腰:仰臥,屈膝足踩床面,以雙手、雙足及頸項部為支撐點,盡量挺腰、使身體成拱橋狀,上下各10次。②手膝爬行:以雙手及雙膝著地,可圓形爬行,每次3 m in。③展翅抱膝:兩腳分開站立,抬頭挺身,兩手由前向上側上舉,盡力將身體舒展;然后雙腳并立下蹲,兩手抱膝,盡量將身體團緊,最后挺身直立,連續做10次。④旋腰搭肩:腳不動,以腰脊為縱軸身體向右轉動90°,同時左手經體前由下向右上方向曲臂劃弧,至右肩部位,眼看左手;上體向左轉動,左手跟隨繼續經臉前向左劃至左側下,同時右手也向左劃弧,當右手劃至左肩部位時眼看右手。左右連續各做10次。⑤托腰倒走:直立后伸雙手托腰倒走,每次5 m in。鍛煉中根據患者自身情況量力而行,循序漸進,注息以鍛煉后不感疲勞及疼痛加重為宜,每個動作之間注意呼吸運動配合,不要強行屏氣。
對照組采用健腰壯骨方治療,每日1帖,水煎服,日服2次。兩組均服藥3個月。采用門診及書信方式進行定期隨訪。
療效評價根據《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4]中治療骨質疏松的標準:①顯效:疼痛完全消失,骨密度檢查顯示股指密度增加。②有效:疼痛明顯緩解,骨密度檢查未見骨質密度下降。③無效:與治療前比較,各方面均無改善。近期療效指3個月;遠期療效指6個月,每月隨訪1次。
用SPSS 19.0軟件進行統計分析,所得數據符合正態分布的采用χ2檢驗;不符合正態分布的采用非參數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3個月后,觀察組治愈54例(36.00%),顯效84例(56.00%),無效12例(8.00%),總有效率為92.00%;對照組治愈49例(32.67%),顯效74例(49.33%),無效27例(18.00%),總有效率為82.00%,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優于對照組。
隨訪6個月后,觀察組治愈55例,顯效86例,復發9例(6.00%);對照組治愈46例,顯效74例,復發30例(20.00%),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據統計,目前我國骨質疏松癥患者有83.9萬例,2025年將達到151.3萬例,其中,老年骨質疏松癥發病率高,男性占60.72%,女性占90.47%[5]。老年骨質疏松癥的最常見癥狀為腰背痛,占疼痛患者的70%~80%,嚴重時可以并發骨折,如果長期臥床且并發癥嚴重,可失去生活能力,甚至死亡[6]。因此,防治老年骨質疏松癥所致的腰痛越來越引起社會的重視,不僅是現代醫學有待解決的問題,也是社會化問題。
引起老年骨質丟失的因素復雜,可能與以下因素密切相關:①中老年人性激素分泌減少,女性絕經后雌激素降低,引起骨吸收增加,是導致老年骨質疏松癥的重要原因之一[7]。②隨年齡增長,鈣調節激素的分泌失調,致使骨代謝紊亂[8]。③老年人由于牙齒脫落及消化功能降低,胃納差、進食少,多有營養缺乏,致使蛋白質、鈣、磷、維生素及微量元素攝入不足[8]。④隨年齡增長,戶外運動減少也是老年人易患骨質疏松癥的重要原因[9]。⑤骨質疏松癥與維生素受體基因變異有密切關系[10]。
對于骨質疏松癥,西醫主要采用抗骨吸收藥(雌激素、降鈣素、雙磷酸鹽類)、促進骨形成藥(氟化物、類固醇)、礦化作用藥(鈣制劑、維生素D等)治療[11]。據祖國醫學記載和現代大量研究表明,骨質疏松型腰痛病理基礎是脾腎精氣耗損、骨髓失充、經絡氣血瘀滯,用健脾益氣、填精益腎、舒筋活絡藥物治療可以達到緩解腰痛、周身肢節疼痛、活動障礙的臨床效果,同時可改善骨質密度及代謝生化指標等[12]。健腰壯骨方結合自編健腰操在提高骨質疏松型腰痛的臨床有效率和降低疾病復發率方面存在優勢。
[1]李寧, 黃振武, 梅菊紅, 等. 飲食因素對絕經期婦女骨質疏松影響[J]. 中國公共衛生, 2011, 27(2): 183.
[2]上海市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 上海市中醫病證診療常規[M]. 2版. 上海: 上海中醫藥大學出版社, 2003: 410-411.
[3]中華醫學會骨質疏松和骨礦物鹽疾病分會. 原發性骨質疏松癥診治指南(2011)[J]. 中華骨質疏松和骨礦物鹽疾病雜志, 2011, 4(1): 2-17.
[4]鄭筱萸. 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M]. 北京: 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 2002: 357-360.
[5]李寧華, 區品中, 朱漢民, 等. 中國部分地區中老年人群骨質疏松癥患病率研究[J]. 中華醫學雜志, 2002, 115(5): 773-775.
[6]黃輝, 楊玉英. 對社區中老年人骨質疏松癥辨證施治效果評價[J]. 中國農村衛生事業管理, 2008, 28(6): 424-425.
[7]段永敏. 中西醫結合治療絕經后骨質疏松癥32例[J]. 深圳中西醫結合雜志, 2010, 20(1): 48-50.
[8]孫西霞, 馬彩云. 中藥辨證治療原發性骨質疏松癥的臨床觀察[J]. 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 2010, 19(28): 3564-3666.
[9]解成余. 中西醫結合治療絕經期骨質疏松癥40例療效觀察[J]. 新中醫, 2010, 42(11): 81-82.
[10]余武, 李敬會, 余國英. 鮭魚降鈣素針劑聯合仙靈骨葆膠囊對高齡男性老年骨質疏松癥患者骨密度的影響[J]. 廣東醫學, 2012, 5(9): 1322-1323.
[11]陳冰, 盧建華, 王維佳. 他汀類藥物治療骨質疏松的實驗研究進展[J]. 中醫正骨, 2005, 17(2): 50.
[12]盧勇, 史亮, 高振, 等. 經典中醫古方治療骨質疏松癥的系統評價[J]. 中國組織工程研究與臨床康復, 2011, 15(33): 6247-6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