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雙慶,王 毅,鄒 明(.龍口市河道管理局,山東 龍口 65700;.龍口市水務局,山東 龍口 65700;.龍口市遲家溝水庫管理所,山東 龍口 65700)
龍口市水文站網現狀分析與發展對策
趙雙慶1,王毅2,鄒明3
(1.龍口市河道管理局,山東 龍口 265700;2.龍口市水務局,山東 龍口 265700;3.龍口市遲家溝水庫管理所,山東 龍口 265700)
【摘要】從龍口市水文站網的現狀分析入手,分析了目前龍口市水文站網存在的問題,提出了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法,為基層水文站網的建設管理提供借鑒。
【關鍵詞】龍口市;水文站網;現狀分析;發展對策
龍口市位于膠東半島,多年平均降水量586mm,人均占有水資源量365m3,為全國人均占有量的16%,屬資源性缺水地區。龍口市共有大小河流23條,主要有黃水河、泳汶河、曲欒河、北馬南河、龍口北河、八里沙河,均為季節性河流。全市共有水庫77座,其中:大型水庫1座,為王屋水庫;中型水庫2座,為遲家溝水庫和北邢家水庫;小型水庫74座。
1.1水位站網建設概況
龍口市目前建有水位站網38個,其中水位站3個,位于王屋水庫上游黃水河流域;雨量站35個,主要分布在龍口市黃水河、泳汶河、八里沙河及鄉鎮駐地。在2010年前,各雨量站采用人工觀測,2010年后,龍口市各雨量站全采用了自動測報系統,目前,采用人工與自動測報相結合的方式進行測報,主要實施水位動態觀測、雨量觀測和土壤墑情觀測等基礎性觀測。
1.2機構與人員
龍口市水文站網以王屋水文站為核心,該站位于龍口市大型水庫王屋水庫,屬全額事業編制單位,是純服務性的行業,歸煙臺市水文局直管,具體業務有:流量測驗、雨量觀測、蒸發觀測、土壤墑情、水情情報及各遙測站的維護。其他水位站點和雨量站點,均為委托管理,目前擁有水文技術人員2人、代辦人員4人。
2.1站網分布不全面,觀測項目偏少
龍口市的水文雨量測站網數達到38個點雨量站點,在空間上分布不合理,總體呈南多北少的現象。水位站點更是缺乏,僅在王屋水庫上游設有水位站點1處,對指導水庫防洪極為不利。水質采樣點等觀測項目偏少,水質監測全依托王屋站,水質采樣點設在王屋水庫,而作為龍口市母親河的黃水河,僅在黃河營入海口處設立了1個水質站點,只能用于監測該河流現狀,不能做到全面監控龍口市河流入海的水質情況。地下水的監測只有龍口市水務局進行部分檢測,而水文站僅對地表水進行觀測,地下水位的觀測還是個盲區。
2.2管理人員嚴重不足,水文設備落后
龍口市水位站網的管理人員僅有正式職工2人,其中一人還是女性,年齡偏大,其余為委托人員,管理人員嚴重不足,業務能力一般。水文設備投入不足,無先進儀器,目前仍采用人工觀測。一些雨量站的測報,雖然采用了自動測報,但數據處理部分全依托人工操作,不能與電腦系統連接,工作量較大,差錯率偏高。
2.3委托人員素質不高,社會保障措施滯后
龍口市雨量觀測站聘請當地人員進行管理,平均經費僅1000元/年。工資過低很難聘用優秀的人員,大多委托管理人員年齡偏大,能力有限。水文工作具有特殊性,不管狂風、暴雨等惡劣的天氣條件都要堅持觀測,特別是汛期,更要加強監測。但由于委托人員管理體制落后,沒有為其辦理意外事故保險、養老保險等,在觀測過程中一旦遇到安全事故,其損失無法得到相應補償。
3.1優化網站建設,促使網站布局更加合理
龍口市水文站網建設要結合龍口市當地實際,為確保水庫防洪安全,建議在北邢家水庫上游和遲家溝水庫上游新增2處入庫水量監測站,實時監測入庫流量和水質,為水庫防洪調度提供支撐;其余雨量站要和龍口市現有的防洪調度中心雨量遙測相互整合,充分利用當地的遙測數據,避免重復建設,達到資源共享,地下水位監測站的建立也可以與龍口市水務局開展合作,以當地現有測站為平臺,優化站網布局,使站網布局更廣,更合理。
3.2加大投入,引進先進水文設備
隨著水文現代化的建設,加快場地標準化建設,規范化建設、信息化建設是當務之急。要爭取財政投入,落實水文觀測場地標準化建設,增加先進的水文遙測設備,從水位、雨情到主要水庫、河流、山塘的水質監測,基本實現現代化。從降雨最大可能分析,對于雨量觀測站點分布現狀,建議設立暴雨盲點站。為減少遙測機器的故障率,保證資料質量,重點基本雨量站點采用雙套遙測設備,逐步減少人工觀測。
3.3完善委托人員管理體制,提高職工素質
目前委托人員工資過低,適當提高其工資待遇、穩定代辦員隊伍迫在眉睫。為吸引業務能力強的委托人員,應適當提高其福利待遇,以增強其事業心和責任感,從而進一步提高水文數據觀測質量。此外,還應當增加其勞動保障措施,為每個代辦員辦理事故保險、養老保險等社會保險。隨著遙測信息化的發展,每年定期對職工進行業務培訓,提高業務素質,掌握業務技能。
(責任編輯崔春梅)
【中圖分類號】P336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9-6159(2015)-06-0053-02
收稿日期:2015-03-15
作者簡介:趙雙慶(1977—),男,工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