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雙峰(萊蕪市雪野水庫管理處,山東 萊蕪 271199)
萊蕪市水資源開發利用現狀及保護對策
張雙峰
(萊蕪市雪野水庫管理處,山東 萊蕪 271199)
【摘要】分析了萊蕪市水資源開發利用現狀及問題,綜合考慮水資源承載能力、水資源開發利用潛力以及萊蕪市的經濟社會發展預期,提出了水資源可持續開發利用的基本對策。
【關鍵詞】萊蕪市;水資源;開發利用;保護
萊蕪市地處魯中山區,泰山東麓,為大汶河發源地。全市河道分屬黃河和淮河兩大流域,其中黃河流域面積2 148.56 km2,占95.7%;淮河流域面積97.44 km2,占4.3%。全市多年平均降水量為712mm,年內降水量集中在汛期,降雨年際變化較大。多年平均水資源總量是5.81億m3,其中地表水資源量4.4億m3,地下水資源量3.14億m3,重復水量1.73億m3。
1.1水利工程建設現狀
萊蕪市有大中型水庫8座,總庫容3.25億m3,興利庫容2.04億m3;小型水庫189座,興利庫容5 646萬m3;塘壩1 187座,總庫容5 596萬m3。建有揚水站285處,機電井8 156眼(其中工業井214眼),引河工程78處,水力發電站2處。這些水利工程的建成及良好運行,為萊蕪市居民用水安全、工農業生產發展提供了水源保證。
1.2水資源開發利用程度
以當地地表水資源開發率、地下水開采率和水資源綜合開發利用率3個指標來衡量水資源開發利用程度。按萊蕪市最近10年平均實際供、用水量分析。全市供水設施多年平均實際總供水量為3.57億m3,其中當地地表水1.257億m3,占總供水量的35.2%;當地地下水2.129 7億m3,占59.7%;其他水源(包括污水回用、礦井水利用等)供水0.183 3億m3,占5.1%,所占比重較小。
從用水結構來看,農田灌溉用水量為1.74億m3,林牧漁畜用水量為0.15億m3,工業用水量為1.24億m3,居民生活用水量為0.33億m3,城鎮公共用水量為0.11億m3,分別占總用水量的49%、4%、35%、9%、3%。分析各用水部門歷年用水量變化趨勢可知,農業用水量逐年下降,工業用水量逐年上升,其余部門用水量均穩中有升。
2.1地表水資源利用率較低
萊蕪市出境水量主要包括:嬴汶河、牟汶河、贏汶河外流區和淄河流域4部分,其中嬴汶河、牟汶河兩河出境水量占總量的90%以上。根據萊蕪市歷年出境水量分析,1980年以來多年平均出境水量為1.51億m3,下游河道生態用水量及不可能被利用的洪水量按天然徑流量的15%考慮,即0.66億m3,經分析,萊蕪市尚可利用的最大雨洪資源量為0.85億m3。這是實現雨洪資源化的有利水資源條件。并且,淄河流域及嬴汶河外流區目前尚無大中型蓄水工程,地表水資源開發利用潛力較大。
2.2水庫灌區老化退化,水資源浪費嚴重
萊蕪市蓄水工程灌區設計面積3.43萬hm2,僅配套了1.73萬hm2,因工程老化失修、渠道淤積、渠墻坍塌等因素,實灌面積只有1.33萬hm2,渠道完好率只有62%,水的利用系數只達到0.35~0.40。灌溉效率低下,渠道大多存有跑、冒、滴、漏現象,水資源浪費嚴重。
2.3水資源緊缺,供需矛盾突出
萊蕪市水資源地區分布不均,年際變化較大,年內分配懸殊,造成區域性、季節性缺水和枯水年缺水非常突出。2020年,預測全市用水量(50%保證率)為4.27億m3,考慮水資源挖潛預測一次性供水量為4.60億m3,能維持基本平衡;2030年,萊蕪市預測用水量(50%保證率)將達到4.85億m3,水資源緊缺,供需矛盾將更加突出。
2.4水資源管理改革不夠深入
目前,萊蕪市水資源管理體系不完善、考核體系不健全,各級水行政主管部門對水資源管理的戰略性地位認識不足,責任意識淡薄,社會各界參與水資源管理機制有待完善,市場對水資源量和質的配置引導作用未得到有效發揮。
3.1加強工程建設,夯實水資源開發利用基礎條件
水利工程設施是開發和利用水資源的主要載體,應根據萊蕪市經濟發展需水預測,既積極爭取國家、省、市財政支持,又適當引入社會資本,加快水資源開發和利用工程建設步伐。目前,國家不斷加大對雨洪資源利用工程的投入力度,萊蕪市應抓住大好機遇,積極推進雪野水庫增容工程、大冶水庫增容工程、新建金水河水庫、擴建嶺東水庫、新建石灣水庫等一批新建和擴建蓄水工程,以此解決萊蕪市工程性缺水問題,強化雨洪資源利用措施,提高地表水利用率。
3.2加強統一管理,規范水資源開發利用秩序
按照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的規定,全面實施取水許可制度,嚴格控制對水資源的亂引濫取,全市取水許可證發放率達到100%。按照省政府135號令的規定,提高水資源費征收標準,加大征收力度,增強各用水單位的水資源有償使用意識和節水意識。加強對水資源開發利用的基礎研究,組織研究和編制全市水資源評價和開發利用研究、水資源中長期供求規劃、城市供水水源規劃、地下水開發利用規劃等工作,為今后全市水資源統一管理、合理開發和優化配置提供科學的指導和依據。
3.3加大節水力度,提高水的有效利用率
目前,萊蕪市農業、工業、生活等各用水部門水的有效利用率都較低,必須按照“開源節流、節約發展”的原則,不斷加大節水工作力度。在工程措施方面,在各行業積極推廣節水器具、節水工藝,政府可以在技術指導與政策性扶持方面投入適當的資金補助。在用水量占總用水量49%的農業領域,加快灌區配套與節水改造工程及部分小型農田水利工程建設,以實施節水示范工程為重點,加快射頻卡灌溉自動計量、噴灌、滴灌等高效節水技術的推廣。提高水價是促進節水的最有力的手段,萊蕪市城市供水價格還遠低于市場運營的要求,要充分發揮市場經濟對全社會節水自主性的引導作用。
在非工程措施方面,實施最嚴格的水資源管理制度,使水資源得到合理配置,用水效率和效益顯著提高。結合萊蕪實際,建立萊蕪市用水總量、年度用水量、用水效率、重點水功能區、地下水水源地預警和重點工程可供水量預警等一系列水資源管理控制指標體系。
3.4加強水資源保護,促進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
要嚴格實行用水總量控制與定額管理相結合的管理制度,逐步健全取水許可、水資源有償使用、建設項目水資源論證、水功能區管理、入河排污口監管等制度。加強對地下水開采的控制,嚴禁亂挖濫采,特別是在地下水超采區和地面沉降區,嚴格限制地下水的開采。對市政府已明確劃定保護范圍的鵬泉地下水水源地、喬店水庫等重點水源地,進一步加強定期水質監測,控制水源地周邊污染物的排放,保護好與人民生活密切相關的飲用水源。積極推進雪野水庫、楊家橫水庫、喬店水庫、葫蘆山水庫、大冶水庫、鵬泉地下水水源地等水源地保護工程建設。扎實開展水源地保護綜合整治行動,由市水利局牽頭,積極協調環保局、公安局、水源地屬地政府等有關部門和單位,嚴肅查處水源地污染事件,抓好保護水源地輿論宣傳工作,建立日常巡查與集中整治相結合的工作模式。
參考文獻
[1]汪恕誠.人水和諧,科學發展--新時期水利改革發展的時代特征[J].中國水利,2011(8):7-8.
[2]李計初.建立水資源管理三條紅線,實行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J].中國水利,2010(24):6-7.
(責任編輯趙其芬)
【中圖分類號】TV213.4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9-6159(2015)-07-0053-02
收稿日期:2015-03-05
作者簡介:張雙峰(1972—),男,助理工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