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軍,王曉光,夏 忠(新泰市水利和漁業局,山東 新泰 271200)
新泰市坡耕地治理試點工程建管模式探索
張軍,王曉光,夏忠
(新泰市水利和漁業局,山東 新泰 271200)
【摘要】新泰市在蓮花區坡耕地水土流失綜合治理試點工程建設過程中,立足當地實際,積極探索試點工程建管新思路,提出了工程招投標與村民自主建設相結合的建管模式,在施工中嘗試用混凝土六棱預制磚護堰替代片亂石護堰等施工方法,力求使工程達到資金節約,質量不降的目標。
【關鍵詞】新泰市;水土流失;坡耕地治理;建管模式
新泰市地處魯中腹地、泰山東麓,區域總面積1946km2,人口140萬,轄20個鄉鎮街道、916個行政村(居)、1個省級高新技術開發區,境內有中小河流106條,總長645km,山區丘陵面積占區域總面積的78.8%,歷史上水土流失面積曾一度達到1431km2,占區域總面積的73.5%,是全省水土流失重點縣市之一。新泰市委、市政府歷來高度重視以水利建設為重點的農業工作,堅持把水土保持治理工作作為大興水利、鞏固農業的重中之重,以蓮花區全國坡耕地水土流失綜合治理試點工程為抓手,從2011年項目起動開始,全面拉開了低山丘陵區坡耕地綜合治理的大陣勢。在無經驗可借鑒的情況下,探索出了坡耕地治理的建管新路子,開創了全市水土流失綜合治理試點工程工作新局面。
新泰市蓮花區坡耕地水土流失綜合治理試點工程位于該市蓮花山、金斗山前低山丘陵區,以蓮花路為主線向左右延伸,總投資3000萬元,其中中央1000萬元、省30萬元、市配套1970萬元,建設規模1005.56hm2,涉及青云街道和泉溝2個鄉鎮街道、15個行政村。該工程于2011-11下達投資計劃,12月下達預算資金。整個工程于2012-02下旬動工,歷時10個月全面竣工,共完成投資2938萬元,治理坡耕地981hm2,其中石坎磚砍梯田80hm2、土坎梯田181hm2,蓄水池46個,沉砂函1312個,截/排水溝111.6km,過路涵管3408個,田間道路45.3km,栽植黃花菜12.6萬株,新建揚水站4座,其中風力揚水站1座。
2.1工程建設措施
1)整合土地資源,保障群眾利益。坡耕地水土流失綜合治理工程面大、量廣,涉及千家萬戶,要使工程高質量、順利進行,必須先收地,后治理。項目區內土地現狀是以戶經營為主,土地分散經營與規模化治理的矛盾必須先解決。為了打破這種狀況,保證工程建設質量及施工進度,采取了“收地→治理→再分地”的施工模式。即項目區土地先由村集體丈量登記后統一收回,做到“化零為整”,使工程治理質量提高、施工速度加快,施工效果好,真正體現出了規模治理效應。工程治理完成后,再將原有土地及通過治理新增土地交給農戶,既保證了農戶土地面積不減少的利益,又解決了區內道路、水利工程的占地問題。
2)嚴格工程招標,靈活掌握施工。結合工程施工特點和實際情況,新泰市嚴格明確項目法人為市水利和漁業局,青云街道辦事處和泉溝鎮人民政府為承建單位,具體負責項目實施。在工作中,積極采取“工程四制”和村民自主建設相結合的建設管理方式,大力推進工程招投標與村民自建分類進行,有效推進了項目實施。一方面,工程所需的片亂石、六棱體預制磚塊、管材等主要材料由市水利和漁業局通過政府采購、公開招標確定,工程監理采取全部內容捆綁式公開招標,嚴格招投標程序,提高工程透明度,確保了陽光操作;另一方面,對需要動用大型機械的土地整理、需要技工的石堰磚堰壘砌、水利工程、生產路等項目施工,由鄉鎮街道自行組織公開招投標,由市紀委、市財政統一監督、把關,既便于工程協調開展,又保障了工程進度;再一方面,對機械整理后的人工整理、土埂和耕地內側排水溝等需要人工較多的施工項目,按照村民自建的原則,有序組織農戶開展施工,市政府和鄉鎮街道給予人工補助,有力地調動了項目區農民參與的積極性,他們通過在自己土地上勞動,不僅能掙到工錢,而且營造了工程共建的良好氛圍。
3)嚴格技術要求,把好施工質量。按照水土保持施工規范要求,堅持統一施工標準,在把好施工質量關口方面,重點做了3項工作。一是突出重點,嚴格施工放線。土地平整重點把握放線關口,每塊圖斑梯田放線都沿等高線、分片控制,關鍵部位定樁定位,線型因地制宜,大彎順向,小彎取直,做到平順美觀。二是抓住關鍵,制定施工要訣。針對施工群體和實際情況,抓住施工細節,科學制定了一套通俗易懂的要訣,以點帶面保障了工程質量。在具體施工過程中,新泰市積極摸索經驗,在磚堰鋪設時,總結提煉了“大工整坡掛線,小工運磚鋪磚”的人員搭配組合方式,既保證了磚堰整齊美觀,又提高了鋪磚進度,達到了速度與質量雙贏。三是樹立樣板,堅持典型引路。工程建設初期,該市在每一標段均建成一片1hm2坡改梯樣板,作為施工參照標準,使各施工隊有樣可學、有標可尋。同時,施工技術、監理人員嚴把質量,為工程高標準、高質量建設提供了保障。
2.2工程管理措施
1)足額配套資金,嚴格資金支付。在施工期間,新泰市全面建立完善了工程計量、支付等規章制度。工程計量、資金支付嚴格按照合同執行,工程開工預付10%的啟動資金,支付進度資金按60%執行,竣工并經市審計部門審計定案后付至審計定案值的90%,一年后支付剩余10%的質量保證金。工程撥付的每一筆資金,都依據監理簽證,由市財政局審核、把關、認定后,通過市財政集中支付中心網上撥付,全面確保了資金使用安全。需要市配套的1970萬元資金及時撥付到位,為保障工程順利實施提供了強有力支撐。
2)加強組織領導,保障項目進度。新泰市堅持把該工程作為改善農業生產條件的重要抓手,將其列入全市36個重點項目進行管理,成立了由市長任組長、分管市長為副組長,發改、水利、財政、國土、林業、審計等部門主要負責同志為成員的市蓮花區坡耕地水土流失綜合治理試點工程建設指揮部,下設辦公室在市水利和漁業局,全面負責工程實施。同時,市政府與項目區鄉鎮街道簽訂了“坡耕地綜合治理目標責任書”,堅持“一周一調度、一月一點評、半年一考核”,對有關部門單位、鄉鎮街道及時進行督導、點評、考核,充分激發了各級干部工作熱情,有效保證了工程順利開展。青云、泉溝2個鄉鎮街道也各自成立了工程現場施工指揮部,深入一線,強化調度,加強督導,及時發現工程建設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并切實給予解決,有效提高了辦事效率,加快了工程建設速度。
3)強化工程管護,保障工程效益發揮。管護工作直接關系到項目區工程效益的正常發揮。因此在項目建設中做到“工程上馬,管護到位”。制訂管護制度,組建管護隊伍,簽訂管護合同,籌集管護費用,確保管護工作落到實處,工程效益正常發揮。
根據項目工程的特點制訂不同的管護辦法。首先對能夠為農民帶來直接經濟效益的機電井、管灌、輸電工程,明確產權歸集體所有,確定專人管理,根據運行時間適當收取管護基金。這樣承包人供水越多,收益越大,用水者越多,交費越多。到目前為止,沒有發生大的維修、損壞和輸變電線路初偷盜行為,承包人的收益也比以前有所提高。辦法對頭,群眾有勁頭,承包者責任心強了,服務意識提高了,村民澆地更及時了,集體負擔輕了,工程得到了保護。其次,對不能直接帶來經濟效益的公益性工程管護(如道路、林木等),采取專業管護隊管護方式,選聘責任心強、思想覺悟高、家務負擔輕的中老年同志參與。按路段確定專人負責,明確責任和管護標準,每月定期檢查,并根據管護優劣情況給予獎懲,發放管護費。
蓮花區坡耕地水土流失綜合治理試點工程作為全國試點,自項目實施以來,給新泰市帶來了諸多效益。一是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通過工程實施,項目區水土流失治理度達到88.25%,較好地控制了項目區水土流失;項目區林草覆蓋率較治理前提高了9.61個百分點,年保土總量達到3.77萬t,生態環境得到改善,促進了人水和諧發展。二是水利設施得到逐步完善。通過修建塘壩、蓄水池、蓄水谷坊、揚水站等水利設施,全面攔蓄了項目區內地面徑流,基本做到了小雨不出地、中雨不出溝道、大雨不出項目區,根本解決了土地灌溉難的問題,改善了農業生產條件。三是項目區耕地明顯增加。通過采取坡改梯工程治理措施,為當地增加高標準梯田1000hm2。另外,項目區凈增土地106hm2,按目前種植花生計算,僅此一項年可增加收入202萬元。四是有力地促進了農業結構調整。自蓮花區坡耕地水土流失綜合治理工程建成后,結合目前農業示范基地建設,已新栽植大櫻桃、核桃等經濟林233.33hm2、黃花菜12.6萬株。初步測算,到工程發揮效益年,年可增加經濟效益935.23萬元,促進了當地農業穩步發展、農民持續增收。同時,項目區位于新泰市蓮花路兩側,整個工程貫穿金斗山、墨石山和蓮花山三大風景區,沿線布景設點,融合旅游產業一體發展,為建設市東北部生態農業旅游觀光帶奠定了堅實基礎。
當前,我國坡耕地水土流失綜合治理工程才剛剛起步,各方面工作還處在試點、探索階段。隨著近幾年國家對生態建設的加強,人們的生態、環保意識不斷增強,坡耕地治理工作在政府領導、全民參與和社會支持的大好環境下,在各項措施、制度會不斷完善下,該項工作勢必會得到飛速發展。
參考文獻
[1]陳雷.認真貫徹執行中央水利工作會議精神扎實推進坡耕地水土流失綜合治理工作[J].中國水土保持,2011(9):1-4.
[2]汪永剛,李志忠,王敦民,等.堅持不懈興修梯田 改善生態開發產業[J].中國水土保持,2009(8):35-36.
[3]尚夢平.搶抓機遇乘勢而上 努力實現水土保持工作新跨越.山東水利,2011(4):3-6.
[4]段義字,白小麗.莊浪縣坡耕地水土流失綜合治理成效及存在的問題與對策.中國水土保持,2011(10):34-36.
(責任編輯趙其芬)
【中圖分類號】S157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9-6159(2015)-05-0069-03
作者簡介:張軍(1973—),男,助理工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