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成春 王延樹 吳發紅
(鹽城工學院土木工程學院,江蘇 鹽城 224051)
法律基礎在工程合同管理課程中的重要性
邱成春 王延樹 吳發紅
(鹽城工學院土木工程學院,江蘇 鹽城 224051)
從工程管理專業培養目標、建設工程合同的地位、畢業生對工作所需課程知識需求情況等方面論述了法律基礎對于工程合同管理課程的重要性,提出了通過課程設置方式、教學內容與教材選擇、提高教師能力等培養學生法律意識的建議。
法律,合同,工程管理,培養
合同管理貫穿于工程項目實施的全過程,是工程項目管理的核心[1],其在項目管理和建筑業企業管理中的重要性日益明顯和突出。然而,工程合同管理的依據是合同,合同作為工程項目實施和管理的手段和工具,不僅明確了工程參與方之間復雜的權利義務關系,更重要的是合同是具有法律效力的協議,違反合同的行為將受到法律的制裁。要有效地進行合同管理,具備扎實的法律基礎十分重要。
1.1 工程管理專業培養目標
我國的工程管理專業始于20世紀80年代改革開放之后,其主要目的是為社會主義建設培養人才。工程管理專業要求學生能夠具備經濟學、管理學、專業技術和法律的綜合知識,使其在畢業后能夠在國內外的工程建設領域從事項目決策和全過程管理的工作。這一培養目標就要求高等學校工程管理專業對學生進行法律知識的傳授,培養學生的法律意識;而合同與法律密不可分,合同管理的相關活動都是受法律約束的,作為核心主干課程的《工程合同管理》課程應奠定學生的法律基礎。
1.2 建設工程合同在《合同法》中的地位
建設工程合同是承包人和發包人之間明確權利義務關系的一種協議,它是承包人進行工程建設的依據,也是發包人審核已完工程從而支付工程價款的標準。建設工程合同一般包括勘察、設計以及施工合同。在傳統民法中,建設工程合同屬于承攬合同的一種類型,比如德國、法國、日本、中國臺灣都將建設工程合同納入承攬合同之中。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于1999年3月15日通過,1999年10月1日起施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的分則中將建設工程合同列為15種有名合同中的一種,與承攬合同相并列,由此可見《合同法》對于建設工程合同的重視。《合同法》第十六章第269條~287條對建設工程合同進行了相關的規定。分則是以總則的規定為基礎的,要有效地進行合同管理首先需要掌握合同法的基本原理,包括合同訂立、效力、履行、變更和轉讓、違約責任等一般規定。目前,大部分工程合同管理教材都采用這樣的知識體系設置,即先講述合同法的基本原理,再講述專業合同具體應用。
1.3 畢業生就業后對課程知識的反饋
美國曾于1992年、1996年、2000年三次對全美400家一流的建筑公司的中上層管理人員進行調查,分析土木工程專業的畢業生在建筑施工工作中除了原先掌握的專業知識以外,還需要哪些管理知識。調查結果表明:1992年建筑管理方向27門課程中排名前三的課程分別是“財務管理”“建設規程及法規”“合同管理”;1996年的結果是“建設項目管理的法律問題”“合同管理”“建設規程和法規”;而2000年的結果是“建設項目管理的法律問題”“合同管理”“工程項目計劃、進度安排與控制”。這表明工程法律一類的課題處于絕對重要地位,通過法律手段對工程項目各參與方的行為進行約束是工程建設宏觀調控的體現,而利用合同規定各參與方的權責和平衡他們之間的利益則屬于工程微觀管理范疇[2]。因此,工程法律和合同管理問題勢必越來越重要,而合同管理須以法律知識為基礎,高等學校應加強對學生法律意識的培養。
2.1 課程設置方式
高等院校工程管理專業的培養方案和教學計劃都將工程合同管理列為核心主干課程,要有效地傳授合同管理知識,必須正確處理好該課程與其他課程的聯系。以鹽城工學院為例,工程合同管理相關課程主要包括“建設法規”“工程合同法律基礎”“合同管理與索賠”。首先,通過“建設法規”課程,使學生熟悉與工程建設相關的法律,如建筑法、合同法、招標投標法、各質量管理法規等;其次,通過“工程合同法律基礎”課程進行合同法原理以及各種專業合同示范文本的講解與分析,使學生建立工程合同的整體課程結構體系,掌握合同法基本理論和方法,具備分析合同的能力;最后,培養學生合同策劃、合同履行、合同變更及索賠管理等合同管理的能力,為工程實踐作好準備。這樣的課程設置方式將法律知識的儲備及法律意識的培養放在至關重要的地位。
2.2 課程內容及教材選擇
鹽城工學院的“工程合同法律基礎”課程選取的教材為東南大學李啟明教授主編的《土木工程合同管理》第二版[3],該書以工程合同類別為主線,在講述合同法的基本原理后,分別介紹了各類專業合同示范文本的主要內容,包括監理合同、勘察設計合同、建設工程施工合同、物資采購合同等,并分析了各自的管理特點,“合同管理與索賠”選取的教材為東南大學成虎教授主編的《工程合同管理》[4],以工程合同管理流程為主線,符合上述課程設置的要求。
同時,合同管理法律基礎應加強國際咨詢工程師聯合會頒布的工程合同范本FIDIC合同的講授,FIDIC合同被公認為是一部“施工法”[5],其中包含了眾多的英文法律用語,其用詞十分準確、嚴謹,我國的《建設工程施工合同示范文本》等現行規定都借鑒了FIDIC的相關條款,通過這些法律條款的學習不僅使學生奠定扎實的法律基礎,與國際工程合同管理接軌,而且有助于從較深的層次把握工程合同管理的涵義。
注重實務是工程合同管理的教學目標,案例教學與專題討論應在教學內容中得到強化。教師在平時生活中要關注工程建設中的一些官司或糾紛,積累教學資源,與時俱進。通過典型案例分析,增加感性認識,引導學生找出案例所涉及的法律條款,分析產生的原因,討論解決的方法,加深學生對教學內容的理解和應用。此外,在案例教學中,教師應當查閱并分析當年全國建造師、監理工程師、造價工程師等執業資格考試的考查內容,從中選取適當的案例進行講解,在幫助學生理解課堂知識的同時,也對學生以后的職業規劃進行相應的指導[6]。
2.3 加強教師能力的培養
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新時代的教師不僅承擔發展科學文化的任務,更為重要的是培養社會所需要的人才。工程建設是通過實踐才得以實現,作為一名教師,要理論聯系實際,把自己的知識能力武裝起來。要加強學生法律意識的培養,首先應提高教師自身的知識水平,教師應當努力掌握法律、經濟與技術等復合知識結構,使自己成為能夠連續施教“建設法律”“合同管理”等課程的人才,這樣有利于法律意識培養的連續性[5];其次,應強化教師的教學能力,應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適時地調整自己的教學方法,使其明白法律基礎在工程合同管理課程中的重要性,引導其通過所學內容對實際問題進行分析,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從而達到教學目標。
作為一名工程管理專業的教師,應當深刻認識法律基礎對于工程合同管理教學的重要性,從課程設置、教學內容、教學方法上重視對學生的法律意識的培養,同時不斷地武裝自己的知識結構和教學能力,從而提高授課效果,達到工程管理專業培養人才的目標。
[1] 張耀東.工程合同管理課程教學研究[J].高等建筑教育,2012,21(2):73-76.
[2] 曲淑英,盛 嚴,逯靜洲.從美國土建類畢業生的調查談我國土木高級管理人才的培養[J].教育探索,2007,196(10):76-77.
[3] 李啟明.土木工程合同管理[M].南京:東南大學建筑出版社,2008.
[4] 成 虎.工程合同管理[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5.
[5] 徐 迎,王在暉,丁建黨.工程合同管理課程應加強學生法律意識的培養[J].中國建設教育,2008,2(2):6-8.
[6] 佘立中.土建類學生工程合同管理能力的培養與探索[J].高等建筑教育,2004,13(2):59-63.
On importance of lawful foundation in courses of engineering contract management
Qiu Chengchun Wang Yanshu Wu Fahong
(CivilEngineeringCollege,YanchengUniversityofTechnology,Yancheng224051,China)
From training aims of engineering management majors, roles of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ntracts, and graduates’ knowledge demands of courses, the paper indicates the importance of the lawful foundation on the courses of engineering contract management, and points out the suggestions for the cultivation of students’ legal recognition from the course allocation ways, teaching contents and selections of textbooks, and promotion of teachers’ capacity.
law, contract, engineering management, cultivation
2014-11-27
邱成春(1985- ),男,博士,講師; 王延樹(1963- ),男,教授; 吳發紅(1969- ),男,教授
1009-6825(2015)04-0242-02
TU723.1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