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森 秦慶峰
摘要:從教學改革的角度出發,通過探討云南省高校公共體育課的教學現狀,發現問題,并在此基礎上,對高校公共體育課教學休閑化提出相應的建議,以滿足現代大學生的需求。
關鍵詞:普通高校 公共體育課 教學休閑化
伴隨經濟的發展,科技的進步,現代人的生活方式發生了很大變化。工作時間的減少,休閑時間的增多,促使人們對生活質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與此同時,伴隨素質教育的改革,在追求“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下,高等學校的體育教學改革也得到了很大的發展。“休閑”元素融入體育教學已經成為教學改革的必然趨勢。現代大學生對體育課是“既愛又恨”,喜歡體育運動但是不喜歡枯燥無味的體育課。因此,如何將休閑元素融入到高校的體育教學中去,讓體育課重新充滿“活力”成為擺在學校和高校體育教師面前的一個非常重要的課題。
一、公共體育課教學內容現狀
教學內容往往體現時代特點,教學內容的豐富程度往往決定了學生的喜愛程度。在云南省普通高校的公共體育課程中依然存在很大的問題,具體表現如下:
第一,傳統的田徑課和三大球項目依然占據大學體育課程的主要內容。田徑課中的男子1000米和女子800米項目依然存在,也是現代大學生不喜歡的運動項目。雖然學生也知道耐力項目對身體的好處,但是,學生參與的積極性不高,很多學生的目標是及格就可以。因此,練習過程中認真程度和主動性都不高。籃排足三大球項目在高校體育教學中依然是占有主導地位,從小學階段開始的運動項目重復的學習,使現代大學生對此沒有了新奇感,所以,體育課參與的熱情也不高。另外,考核評價體系沒有變化。評價體系往往是硬性指標,如命中率和時間等考核指標,學生對其是比較熟悉。
第二,校本課程開發力度不夠,缺乏特色,難以滿足學生多元化的體育需求。云南屬于高原地區和多民族地區,特有的少數民族運動沒有得到很好的開發和繼承。教學內容與平原地區的相似度較高,導致了現代大學生對體育課程的喜愛程度的降低。一方面,是現代大學生的廣泛需求;另一方面,是教學項目的局限,兩者的矛盾降低了學生對體育課的熱情,從而導致了大學生參與體育運動積極性的降低,體質的下降。
第三,體育教學項目的競技色彩依然很濃。新課改強調改變“繁、難、偏、舊”的教學內容,讓學生更多地了解、參與、學習體育的新的知識。而傳統教學內容體系中“競技教材化”的現象依然存在,教學方式比較傳統,因此,學生在體育課的過程中主體能動性不高,體育課的時效性不強。
二、體育課教學休閑化的含義
休閑時代的帶來,促使學校體育必須融入“休閑”之要求。我國體育教學指導思想在經歷了“三基”論、體質論后,向終身體育、快樂體育、休閑體育演化。休閑體育教育是為了滿足人們對于休閑娛樂的需要,通過教育的方式引導其形成科學、健康的價值觀和生活方式,從而全面提高人們的生活品質。休閑體育教育和學校體育的結合是學校體育改革的必然發展趨勢。休閑理念融入體育教學實踐是休閑時代背景下體育課程改革的必然趨勢,為滿足學生休閑需要,學校體育必須融入休閑元素,所以在高校體育教學中必須體現教學的休閑化特點,讓學生在體育鍛煉中不僅學習體育的基本知識,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同時也讓學生體會到休閑娛樂之樂趣,真正做到寓教于樂,快樂體育。
所謂體育教學休閑化,是指體育教學遵循教學的基本規律,教學目標合乎現代大學生對體育鍛煉和休閑的追求,注重學生的過程體驗,變換不同的體育教學方式,在教學過程中滿足大學生的不同要求,比如緩解壓力、增長體育見識、提高生命和生活質量、獲取終身體育技能,達到全面發展等的休閑需求,促進學生主體自身的和諧。
三、體育教學休閑化的運用
體育教學休閑化最大地體現在于休閑特色的教學模式貫穿于體育教學過程之中,一方面,可以豐富教學內容;另一方面,給傳統的體育教學注入新的活力,最主要的是提高學生參與體育運動的積極性,從而引導學生從體育課的“外在壓力”中解放出來,變成了學生的主動學習,這樣也與素質教育和終身體育的理念相匹配。
1.改變教學理念
傳統的體育課教學過程中教師的地位是不容挑戰的。體育教學模式單調,無法引起學生的積極性,所以休閑時代背景下的高校體育課,體育教師應該首先解放思想,正確認識休閑體育教育和學校體育的聯系,努力將“休閑”元素融入到自己的教學體系中去。在授課過程中努力做到教師為輔,學生為主,教師積極引導學生去思考,去鍛煉,努力讓更多的大學生在體育課學習的同時得到放松,既增強了體質,又獲得快樂。高校體育教師不僅僅是體育知識的傳授者,更重要的是傳遞積極的健身方式和生活態度,要指導學生健康發展。教學理念的解放必然會讓學生在體育課中得到很大的釋放,學生的積極性必然會提高,從而活躍了課堂氣氛,對于學生的學習和掌握都有很大的幫助。
2.引進新興休閑體育項目,開發傳承民族特色項目
從云南部分高校進行的教學休閑化的改革情況來看,新興運動休閑項目的出現,導致沒有了過去體育課的枯燥、呆板和功利性,而更多的是輕松、刺激和愉快,從而有利于培養學生的終身體育思想的形成。籃排足三大球變身為三人制籃球、軟式排球、花式足球、五人制足球等項目依然受到大學生的喜愛。比如,軟式排球的引進對學生快速學習和掌握排球技術有很大幫助。由于軟式排球特殊的材質,對于排球基本技術學習的初級階段,可以用軟式排球來代替硬式排球,效果好于一直采用硬式排球教學的方法。新興運動項目像飛盤、趣味田徑、山地自行車、戶外運動、拓展訓練、瑜珈、有氧舞蹈、輪滑、街舞等項目非常火爆,體育課上的學習積極性高,課后閑暇時間學生自己練習的人數在增加,從而促使學生變為“我要學”“我要練”,真正發揮了學生的主管能動性,從而有利于培養學生鍛煉的好習慣。
云南屬于少數民族聚居地,少數民族特有的一些運動項目都可以通過開發,改變融入到大學體育課程之中,這也是對傳統文化的繼承和發揚,使得民族體育文化的現代性得以凸現,并將進一步提升民族傳統體育的文化品位和精神內涵。
比如,竹竿舞引入課堂,可以很好地發展學生的靈敏素質和速度素質。“搶花炮”引入體育課堂,可以很好地提高學生的團結協作能力和奔跑能力,學生感覺如同在游戲中獲得了快樂的同時也增強了身體素質。
3.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
我國傳統的教學模式主要是“三基”教學模式,其遵循學生認識規律和技能形成規律進行的,在教學中突出了教師的主體地位。該教學模式主要流程是教師示范講解,學生分組自己練習,之后是糾錯,再練習。此教學模式在我國傳統體育教學中沿襲了很多年,學生對此相當熟悉,對學習技術動作沒有很大的積極性。因此,迫切需要創新新的教學模式,如可以采用德國的俱樂部式教學模式。主張在體育教學中開發人的運動行為能力,強調運動體驗和參與。此種教學模式可以大大的提高學生參與體育運動的積極性,不僅體驗體育運動的樂趣,同時也體驗到社會與人生。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隨時和學生交流互動,隨時了解學生的想法,從而引導學生積極的參與其中,與學生一起體驗其中的快樂。另外,可以采用日本的“目標學習”教學模式。讓學生進行探究體驗創新樂趣,設置2~3個體驗運動和學習樂趣的教學環節,層層推進,使學生體會到學習、挑戰的樂趣。
4.改變傳統的評價模式
新《綱要》在課程評價的指導思想、評價的內容、評價的方式等方面都有了全新的變化。對學生學習評價的指導思想由重甄別、選拔功能轉向重激勵、發展功能。評價的內容由重運動成績轉向了重全面發展。新《綱要》對學生學習的評價內容有:體能、知識技能、學習態度與行為、交往合作精神、情意表現五方面。評價的領域大大拓寬,評價內容與課程目標保持了高度的協調一致,體現了素質教育思想,注重學生的全面發展。體育考核的評價方式也不能像以前那樣僅僅依靠最后的具體指標來評價,教師應該從多方面考核學生的學習過程,比如學生的出勤率、課上的學習態度,練習的積極性、合作的精神等指標綜合考核學生的能力。
四、體育教學休閑化的作用
通過改革實施休閑化體育教學,既遵循既了“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又順應了新課改的要求,充分提高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對以后的社會體育和終身體育發展都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所以,體育教學休閑化可以促進大學生的個性按照,促進校園的和諧。
總之,云南省普通高校公共體育課教學休閑化的改革是一個漫長而又艱辛的路程,體育教學改革的好壞,對學生的發展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同時對社會體育運動的發展起到很大的作用。
參考文獻:
[1]蘇秀燕.構建普通高校休閑教育體育課程的理論研究[D].2007.
[2]孟凡強.休閑體育教育教學改革的初步探索[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08,(33).
[3]王放.高校體育課程校本開發的理論研究[D].吉林大學,2007.
[4]毛振明.體育教學改革新視野[M].北京: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04.
[5]薛海紅.高等學校體育與休閑體育教育[J].西安工程科技學院學報.
[6]陳小蓉.大學體育課程改革[M].人民體育出版社,2004.
[7]胡飛燕.現代學校體育功能多元化拓展的思考[J].體育文化導刊,2006.
[8]羅林.我國高校實施休閑體育教育的必要性及其途徑分析.江西教育科研,2007,(11).
[9]倪瑞芳.關于開展學校休閑體育教育的探討[J].蕪湖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6,(08).
[10]肖偉君.論高校休閑運動與健康教育[J].中山大學學報,200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