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艷美 鐘秀宏 閆美田
摘要:近年來我國病毒性肝炎發病率持續升高,病原體主要有甲型肝炎病毒(HAV)、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丁型肝炎病毒(HDV)和戊型肝炎病毒(HEV),血清學標志物檢測是臨床上肝炎感染診斷和療效評估的主要方法。通過對各種病毒性肝炎血清學標志物檢測進行綜述,對肝炎血清學標志物檢測的正確使用和分析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肝炎病毒 標志物 血清學檢測
病毒性肝炎是一種由多種病毒引起的以損害肝臟為主的全身性的急性或慢性持續性傳染病,病原主要有甲型肝炎病毒(HAV)、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丁型肝炎病毒(HDV)、戊型肝炎病毒(HEV),其血清學標志物檢測臨床意義如下。
一、HAV的血清學檢測
HAV引起的甲型肝炎是我國發病較高的病毒性肝炎,常引起區域性流行。HAV抗原檢測反映了病毒血癥的存在,但是檢出率低。目前臨床最常用的方法是血清抗體的測定。HAV感染后,病人體內出現二種抗體,一種是HAV-IgM.該抗體在黃疸期開始出現,急性達最高濃度后開始下降,發病第12周后消失,但在感染好轉或復發時可重新出現或效價升高,表明抗體效價與HAV的活動和復制水平呈平行趨勢。血清抗HAV-IgM的檢出是確診HAV急性感染的重要免疫學依據,也可用于甲肝復發的動態觀察。另外,抗HAV-IgM還可從病人唾液中查出。另一種抗體為HAV-IgG,也在感染早期出現,2~3個月達到高峰,以后逐漸下降,并保存終身,該抗體是一種保護性抗體,單份血清陽性顯示機體已經建立免疫力,見于既往感染或注射甲肝疫苗后;雙份血清(間隔2~3個月),抗體效價呈4倍以上增高時,也有回顧性診斷急性HAV感染的意義。
二、HBV的血清學檢測
由于乙型肝炎的發病機制與機體免疫反應密切相關,所以,HBV感染的診斷主要依賴HBV血清學標志的檢測,最常用的HBV“五項指標”檢查(即HBe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近年來,由于分子生物技術的發展,可用PCR法檢測標本中的HBV-DNA。目前多采用ELISA法,但在實際工作中發現,普通的 ELISA方法因本身方法學的局限,使之在臨床應用上存在著很多問題,如試劑的靈敏度太低、變異大、特異性不強、線性范圍小、前帶現象、后帶現象等,需做進一步的分析,才可對HBV的濃度進行正確的檢測及評估。HBs-Ag的檢出為HBV感染的標志:急性乙肝者感染后20~24天,ALT升高前2~8周可檢出,慢性乙肝多呈持續陽性,極難徹底清除。抗HBs出現于乙肝恢復期,是保護性免疫的標志,單項抗HBs低效價陽性多為非特異性反應引起的假陽性(疫苗接種者除外)。抗HBc為總抗體,包括IgG、IgM、IgA、IgE。目前認為HBc不具有保護性,該抗體陽性為HBV感染的標志。HBeAg遲于HBsAg一周出現,先于HBsAg消失,持續陽性≧10周預示慢性化。抗HBe為保護性抗體,是病毒復制終止,傳染性降低或消失的標志,一般不與HBeAg同時出現。PCR法檢測血清標本中的HBV-DNA具有高敏感性,HBV-DNA陽性表明HBV感染且具有傳染性。
三、HCV的血清學檢測
丙型肝炎病毒主要經過血液或血液制品傳播,也可以通過皮鞋、黏膜或母嬰傳播。潛伏期為2~26周。HCV是RNA病毒,具有極高的變異性。HCV變異的原因是“免疫逃避”,HCV變異的血清學檢測具有較高的靈敏度。酶免疫法測定,特異性強但靈敏度不夠高,而ELISA法應用較多。許方等研究發現,丙肝病毒核心抗原檢測對于丙型肝炎診斷的價值,HCV-cAg也是在丙肝病毒感染者體內出現的早期感染標志,幾乎與HCV-RNA同時出現,且ELISA法檢測HCV-cAg簡便、快速,能開展ELISA檢測的實驗室均可開展,并且無需增加特殊設備。HCV-cAg檢測與HCV-Ab檢測能相互補充,兩者聯合檢測更理想,能有效減少丙肝窗口期的漏檢,有助于實現丙肝的早期防治。
四、HDV的血清學檢測
HDV引起的丁型肝炎在我國感染率不高。丁型肝炎病毒為缺陷病毒,是乙肝病毒的專性共生體。HDV感染的診斷可采用酶免疫試驗、放射免疫試驗及ELISA法等方法檢測患者血清中的抗原標志物,但由于抗原標志物多出現于發病早期,且進持續1~2周,故診斷較晚的急性感染者不能檢出。慢性感染者,由于HDV與抗體形成了復合物,檢驗也很困難。急性感染1~2周內HDV抗體檢測率為90%,而持續高效價抗HDV-IgG或IgM的檢出有助于慢性感染的確診。
五、HEV的血清學檢測
戊型肝炎是一種廣泛流行于發展中國家,主要經糞一口途徑傳播的病毒性肝炎,青壯年感染為主,男性居多。戊型肝炎是由戊型肝炎病毒(HEV)引起,是一種單股正鏈RNA病毒。HEV引起的戊型肝炎主要在我國新疆等地流行,戊肝主要經消化道傳播,但目前認為和血液傳播也有關。目前臨床常用檢測病人血清抗HEV來判斷感染情況。若抗HEV陽性表示感染,兩份血清抗體效價是4倍以上增加有助于診斷急性感染。孫俊紅等認為抗-HEVIgM檢測是診斷戊肝近期感染最重要的方法,抗-HEV IgG檢測對戊肝感染長期鑒別診斷最為重要。對于戊肝診斷早期應以抗-HEV IgM檢測為主,以抗-HEV IgG檢測為輔,對于發展期則應抗-HEV IgG為主,抗-HEV IgM為輔。
隨著近年來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外出就餐的機會大大增多,個別餐飲部門餐具消毒不規范,人員體檢不正規,導致急、慢性肝病的發病率呈上升趨勢,有些肝炎沒有典型的臨床癥狀,未引起相應的重視,在一些外界因素(與乙肝感染患者接觸、過度疲勞等)的影響下會加重病情,導致并發癥(肝纖維化、肝硬化以及肝癌)的發生。隨著實驗室檢測技術的不斷發展,病毒性肝炎的血清學標志物檢測越來越多,多種血清學標志物檢測在病毒性肝炎分類、診斷和療效評估等方面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因此,正確地理解這些檢測標志物的臨床意義,對于病毒性肝炎的臨床診斷和治療具有重要的意義。
參考文獻:
[1]劉勇,張瑩.乙型肝炎病毒的檢測技術進展及其臨床應用[J].中國實用內科雜志,2007,27(3):236-238.
[2]許方,李曉蘭,祝琳.丙肝病毒核心抗原檢測對于丙型肝炎診斷的價值[J].中國實驗診斷學,2010,14(5):713-715.
[3]孫俊紅,李雷花.戊型肝炎病毒檢測方法學評價[J].中國實用醫藥,2015,10(18):91-92.
[4]王娟,錢潔,龍治平.肝炎病毒標志物檢測的臨床分析[J].中國醫師雜志,2002.252-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