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揚
摘要:傳統教育,把教師和學生的關系形象地比喻為“園丁”和“花朵”,“工程師”和“產品”,把學生主體的成長過程等同于“園丁”培育“花朵”,“工程師”設計“產品”的過程。而新《課程標準》則強調學生的主體作用,強調教師要有生命的意識,要以學生發展為本,強調童真、童心、童趣,強調教學過程是給生命注入知識,使課堂教學成為師生生命歷程重要的組成部分。
關鍵詞:課堂活力 教學活動 實踐體會
新《課程標準》強調學生的主體作用,強調教師要有生命的意識,要以學生發展為本。這無疑給曾經以“我是一名‘人類靈魂的工程師”而自豪、驕傲的教師們敲起了警鐘,它要求教師必須轉變教育觀念,巧妙地運用課堂教學藝術,真正地喚醒學生的主體意識,促進學生個體生命的充分自由發展,使課堂教學煥發生命的活力,下面結合小學數學教學,從引導學生的情感、思維、動作自主參與教學活動等方面,談幾點課改實踐體會。
一、解放學生,讓學生做學習的真正主人
新《課程標準》明確指出:“教師要調整學生積極的學習心態,激發學習的興趣?!薄霸谝欢ǖ姆秶鷥?,允許學生對學習內容有一定的選擇權利。”作為數學教師,當務之急的是思想上進行教育觀念轉變,探索開辟一條“輕負擔,高質量”的新路,從而能大膽地減少無效的作業,減少練習資料,從根本上卸掉學生身上的包袱。于是,筆者試著在不違反教學原則的前提下,學生喜歡怎樣學就引導他們怎樣學,學生喜歡做什么就多給做什么的機會,改變傳統教學中學生只聽不思維、不動口,教師動口講、不啟發的局面。
例如,在教學“數的認識”時,本人問了一個“你知道你所在的組有幾個人”這樣的問題,在等待學生的答案時,無意中發現一個學生東張西望地數,于是,我因勢利導讓他站起來數??此麛档媚敲撮_心,我還讓他數班上的男生有多少人?女生有多少人?我還特地帶領學生走出教室,去數一數校園里有幾盆花,引導他們注意觀察校園里還有哪些物體,有意識地培養他們的觀察能力,讓他們意識到生活中時時處處有數學、時時處處用得上數學,從而培養學生熱愛數學的情感。
實踐證明,這樣的教學,能讓學生領會數學本身具有無窮的美妙,學生學得興奮、輕松又投人,既發展了學生熱愛數學的情感,又能更積極地投入到學習數學的過程之中。
二、提供嘗試機會,培養學生參與探索意識
傳統教學都是由教師精心設計出一系列邏輯嚴密的問題,采用一問一答的形式,牽著學生的思維往自己的教學思路上走,其結果只能是學生主體地位被忽略,學生的思維受到抑制,即學生雖然獲取了知識而沒有形成能力。如教學長方形的特征,有的教師習慣于先讓學生沿著長邊對折,量一量,得出結論;再沿著寬邊折一折,量一量,得出結論。這種教學過程表面上看似乎全體參與,全體動手,實質上是讓學生按教師設計好的步子一步一步走到終點的。這種流于表面的淺層參與,難以激發學生的自主參與熱情,如果能放手讓學生自己想辦法,自己動手操作,看一看長方形的邊有什么特點,留給他們思考的空間,他們也能夠從不同角度,用不同方法得出結論的。
如學習三角形面積時,本人設計了這樣的教學過程:先讓學生準備幾張平行四邊形的紙,并量出它們的底和高后,再提出一系列“把平行四邊形平均分成兩份,有幾種分法?”“所分出來的分別是什么圖形?試比較所分的兩個三角形有什么共同特點?”“它和平行四邊形有怎么樣的關系呢?你能求出其中一個三角形的面積嗎?”“要推導出三角形的面積公式,你行嗎”這樣的問題,通過讓學生動手操作,引導他們在比較中尋找圖形之間的聯系,抓住本質,尋找共同點,從而推導出三角形的面積公式。這樣的教學,既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又激活了思維,學到有用的思考方法。教師扶得過多,只會培養學生思維的惰性,反而不利于學生參與探索意識的培養。
三、創設問題情境,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教育學家斯普朗格說,教育絕非單純的文化傳遞,教育之為教育正是它能把一個人格心靈“喚醒”,這是教育的核心所在。即是說教育的最終目的不是傳授已有的東西,而是要把人的創造力誘導出來,將生命感、價值感“喚醒”,一直到精神生活運動的根。可見,作為一名小學教師,在小學這個基礎教育階段必須要致力于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設法點燃學生心中的創新火花,從而逐步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這就要求教師要創設具有一定難度,需要學生努力而又力所能及的問題情境,通過藝術教學誘發學生的積極思維活動。
四、創造想象訓練的機會,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愛因斯坦說:“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著世界上的一切,推動著進步,并且是知識進化的源泉?!笨梢?,培養學生能夠創造性學習,發展學生的想象力,使學生善于創造尤為重要。在教學中,教師要經常指導學生進行想象創造的訓練,從而點燃學生的創新之火。如本人在教學長方體的體積后,設計了這樣的一道題:把一個蘋果擺在講臺上,問“誰能求出蘋果的體積”,學生們起初愣住了,都說沒辦法計算出蘋果的體積。于是,我及時引導說:“只要把蘋果的形狀變成長方體,不就能求出來了嗎?!蓖瑢W們忽受啟發,紛紛議論起來,有的說,把它壓成長方體,再求出蘋果的體積;有的說,拿一把刀子來削,再割補成一個長方體,就能求出蘋果的體積;有的說把蘋果塞進一個長方體里,再求出蘋果的體積……我順勢引導學生繼續交流討論,鼓勵學生敢說敢想,并將討論作為課堂交流的主要形式,讓學生充分發表意見。終于有一個學生說:“把蘋果放在裝滿了水的長方體杯子里后,再拿出來,杯子里少掉的水就是蘋果的體積,這時,全班同學情不自禁都站來為他鼓掌。由此可見,教師創造一定的想象訓練的機會,讓學生能夠插上想象的翅膀,能使學生的積極性及靈感得到充分的發揮,迸射出創造性的火花。
總之,學生只有在情感、思維、動作等方面自主參與了教學活動,主體性得到充分的體現,課堂中的素質教育才能真正落到實處,課堂教學才會煥發生命的活力,從而促進學生個體生命的充分自由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