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清
摘要:書法教學教什么?如何教?從2012年秋季從事書法教學工作以來,這個問題就一直在讓我反思和探索。后來看見《教育部關于中小學開展書法教育的意見》,其中第一點講到書法教育的重要意義,讓我明確了方向。的確,書法是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是人類文明的寶貴財富,應該作為基礎教育的重要內容。
關鍵詞:初中書法 入門 教學探微
通過書法教育對中小學生進行書寫基本技能的培養和書法藝術欣賞能力提高,是傳承中華民族優秀文化、培養愛國情懷的重要途徑,是提高學生漢字書寫能力、培養審美情趣、提高文化修養、促進全面發展的重要舉措。
然而,由于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以及電腦、手機的普及,人們的交流方式以及學習方式都發生了極大的變化,中小學生的漢字書寫能力大大削弱。為繼承和弘揚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提高國民素質,有必要在中小學加強書法教育。基于此,筆者在教學中,通過探索總結出了書法教學入門“四步”,以期和同行交流。
第一步,教會學生掌握正確的握筆姿勢和坐姿。
現在的初中學生,在書寫漢字時,其握筆姿勢很多同學仍然不正確。發現這個問題后,本人在教學中借鑒前人經驗,總結了握筆姿勢要訣,先要求學生背誦,然后示范講解。
硬筆書法要訣是:一寸距,二指圓,三指齊。意思是,握筆的拇指、食指、中指離筆尖的距離都是一寸。拇指和食指彎成圓。中指托筆的前端(上節)和拇指端、食指端對齊。
軟筆書法自古至今,執筆的方法五花八門,可以說應有盡有。筆者查資料得知,已故著名書法家沙孟海先生從古畫上書寫者的執筆姿勢考證認為,古人是用三指執筆法寫毛筆字的。因為那時候的人都盤腿坐在地上。到后來桌椅板凳開始大興,執筆方法也變為五格執筆法了。宋代大書家蘇東坡卻仍用三指執筆,當時有人指出他執筆方法不對頭,他卻說“執筆無定法,要使虛而寬”,就是說執筆沒有一定的標準方法,只要手心虛空,執筆靈便就行。再如握管法,用手掌將筆桿整把地抓住書寫。撮管法是將五個手指的指尖并攏在一起,捏住筆桿的尾部書寫。古人執筆方法眾多,但使用最廣泛,也可以說普遍接受的是“按、壓、鉤、頂、抵”五指執筆法,因此,流傳至今。
五指執筆法就是在教學中要求學生用右手五個手指把筆執穩,使手指各盡其能。我在教學中是這樣講的:大拇指的第一節內側按住筆桿一方,處于略水平的橫向狀態。食指的第一節或與第二節的關節處由外往里壓住筆桿。中指緊挨著食指,鉤住筆桿。無名指緊挨中指,用第一節指甲根部緊貼著筆桿頂住食指、中指往里壓的力。小指抵住無名指的內下側,略使上一點勁。這樣形成五個手指力量均勻地圍住筆的三個側面,使筆固定,手心虛空。
關于坐姿教學,我是這樣做的,請學生演示,教師一邊糾正一邊講解。要求身體坐正,兩腿自然平放,頭和上身稍向前傾,胸部離桌子一拳,兩臂平放在桌面。右手執筆寫字,左手按紙,紙要放正。當學生要寫字時,首先提醒他注意姿勢,然后再幫助他糾正錯誤姿勢。只要持之以恒,學生就逐漸掌握了正確的執筆方法和寫字姿勢。同時,在教學結束時給他們歸納口訣背誦:
“兩點靠,八字形,頭抬高,腳放平”。
第二步,教會學生寫準漢字的基本筆畫。
我們知道,漢字是由筆畫組成的,要想寫好漢字,一定要先練好筆畫。漢字的基本筆畫有八種,它們是:點、橫、豎、撇、捺、挑、折、鉤。
歷來學習八個基本筆畫,都是先從點畫開始,我們發現點畫比較難寫,于是就改為先從橫畫開始。這樣從易到難,效果較好。同時還將八個基本筆畫制成較大的掛圖,使用紅黑兩種顏色。紅色的表示本節課要學的筆畫,并在要學的基本筆畫中用虛線標出運筆路線,再一點就是根據同學們心理特點,學基本筆畫時不要學橫就單寫橫,學豎就單寫豎,而是帶著字學。
筆畫乍看好像比較簡單,但對于初中學生來說也很不簡單。一是因為筆畫有自己的特點,必須把握住;二是要掌握一定的方法才能寫得出來;三是學生第一次動手寫字,常言說:“萬事開頭難”。
為了學生便于掌握橫畫的寫法我們編了這樣一首歌謠:寫橫畫,要記牢,左稍低,右稍高,方頭圓尾要記清,逆鋒下筆要回鋒。下去要求學生背誦,并要求帶字反復書寫。同時,要求學生堅持每天書寫一篇帶筆畫字。其他筆畫教學類推。
第三步,初步學習漢字筆畫間架結構。
楷書間架結構的學習是書法練習的重要內容。學生在學習基本筆畫及偏旁部首的基礎上學好楷書的間架結構,是決定學生楷書字體好壞的重要技能。楷書間架結構的技法歷經歐陽詢的“楷書三十六法”,李淳的“楷書八十四法”及黃自元的“楷書九十二法”,很好地指導歷來的書法愛好者。
我在教學中選用了黃自元的“楷書九十二法”給學生講解示范。教學前,先對黃自元的生平向學生作簡要介紹。我們知道,黃自元是清代著名楷書家。一生勤于書法,博采顏、柳、歐各家之長,自成“黃”體。曾為同治皇帝生母錄寫神道碑,被譽為“字圣”。黃自元自幼跟從祖父德濂習字,常懸腕書寫,鍛煉臂力。初仿顏體,又摹柳體、歐體。楷字結構嚴謹、字形端莊、筆勢舒展、參差有致,但是略顯板滯,不能自辟蹊徑,未受書林見賞,但博采眾家之長,也卓然自成一家。晚年所仿《玄秘塔》《醴泉銘》《正氣歌》等,經周墨香木刻拓印發售,作為當時蒙學習字教材,所刻碑版,行世者頗多,流傳頗廣。著有《間架結構九十二法》,現已收入《中國書法大辭典》。
然后,在學生興趣激發出來之時,出示相關范例,讓學生欣賞,逐漸引入教學。學生后來一直學習認真,筆記詳實。許多同學學以致用,漢字書寫規范。
第四步,滲透書法章法意識,鼓勵嘗試布局謀篇。
布局和謀篇也叫章法。給你一篇文字,給你一張紙,請你把它寫出來,要想寫成一幅書法作品,你就必須要好好構思一番。有的人只知道寫字,但不知道究竟如何去布局和謀篇,這是很不夠的。因此,教學中仍然要滲透書法章法意識,鼓勵嘗試布局謀篇。
如何理解書法中的章法,應該是一個全局性的大概念,它所涉及的面是很廣的,如作品的款式、筆法的運用、字群的排列、線條和墨色、行間留白、上下款文措辭以及如何用印等,方方面面,都要事先考慮到。我國著名書法家張新明先生說,藝術給人以美感,書法藝術也不例外,也要給人以美的感受。如此眾多的內容,要想一下子在章法的概念里,安排得十全十美恐怕難以做到。事實上,章法如同兵法一樣,不同的戰役有不同的打法。不同款式的書法作品,有不同的章法要求,我們大不可以偏蓋全。我們一定要站在理性的角度,去把握好這個全局性的大概念。
教學中,經常讓學生看幻燈片中不同大書法家的書法作品,要求學生比較不同作品特點,歸納章法種類,教師予以講解。
為了提高學生學習書法興趣,教師還拿出自己平時書寫的作品,讓學生評判。我在教學中從不同的作品款式出發,予以介紹。如“對聯”“中堂”“條幅”“橫幅”“扇面”“條屏”“斗方”的章法技巧等。以上章法形式,在教學中,抓重點予以介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