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以忠 楊淑艷 任曠 鐘秀宏 趙東海 趙麗微 楊寧江
摘要:隨著國家對創新型人才培養的重視,學校的課程教學都面臨前所未有的壓力。引入或創建先進的教學模式,營造出適合的教學環境無疑是實現人才培養目標的有利途徑。分析了現在病理教學模式的不足,闡明了ABT(Adaptive Blended Teaching Model)教學模式的優點,并結合病理學的學科特點及教學實際具備的軟硬件條件,構建出基于ABT模式的合理的教學環境,為今后的教學實踐勾畫一張可行的藍圖。
關鍵詞:病理學 ABT教學模式 創新教育
現代教育技術及網絡、通信等技術的發展,為教學的多元化提供了無限可能,以往的教學制度、教學模式及教學方法等顯然已經跟不上時代發展對人才培養的需要,教學改革早已勢在必行。然而教學改革的成功于否,往往取決于我們對固有教學模式的認識程度。否則,我們將無法理解改革的必要性,也無從知道改革應當采取的措施。
一、病理教學模式存在的問題
病理學是一門基礎醫學課程,在醫學教育中起著聯系其它基礎醫學課程和臨床課程的橋梁作用,這種特殊的地位,讓病理學所涉及的內容非常廣泛,因此教學中課堂信息量往往很大。盡管我們在實際的教學中,也試圖通過對教學方法的改進增加信息的傳遞效率,提高學生的興趣,但有限的課堂時間及教師與學生極少的課后交流機會,往往限制了學生對學習內容的思考,產生的疑問也很難得到及時解答。同樣,由于得不到學生對教學內容的足夠的反饋信息,教師不了解學生的學習偏好,也難以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僅通過期終考試作為評價教學效果的方法,無法對學生學習過程中的全方位能力提升作出合理的評估,也不利于教師自身教學能力的提升。在依然以傳統的面對面教學模式(face-to-face teaching)為主的大課堂教學中,顯然不利于創新型和應用型人才的培養。當然,基于電腦和網絡技術下的數字化教學模式,如微課程、慕課公開課(MOOC,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等,無疑是傳統教學模式的有益補充,學生可以在這種形勢下獲取到更多的信息,而且沒有時間和空間的限制,主動性更強。但是,數字化教學模式也有其不足,它缺乏教與學的互動,學生往往出于主動的學習目的,但卻是在被動的接受。在這種情況下,引入或創建新型教學模式就成為必然。
二、ABT教學模式的優勢
ABT或ABTL(Adaptive Blended Teachingand Learning Model)又稱適應性混成式教學模式,是隨著電腦和寬頻網絡的普及而出現的一種新型的教學模式,是數字化教學與傳統教學相結合的產物,已成為國內外教學理論領域熱門的研究課題。但ABT模式絕不是簡單的傳統教學模式與數字化教學模式的拼湊,它強調以學習者為中心的觀念和教與學雙向適應性學習的觀念,并努力建立一種即可以容納教師觀點又可以容納學生觀點的知識分享架構。在這種架構下,教師和學生交流的媒介不再是單一的教室、教材或視聽資料和網絡,在時間和空間上有了更大的自由。同時,教學過程也不再是單純的傳播和接受,而是有了可以發表意見或討論的更大空間,這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批判性思維。因為在這一模式下,學生可以通過各種方式表達自己的觀點和看法,而不再受時間和空間限制,甚至不再考慮權威的心理制約。而不惟上,不惟權威,不惟書,只追求真理和真像,正是創新型人才所應有的素質。在教學實踐中,ABT教學模式已被證明它的確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益和學習興趣。
三、ABT教學模式的構建條件
教師、學生、媒介是教學活動的三元素,ABT教學模式能否成功構建,就取決于三元素是否以滿足ABT教學模式要求。教師豐富的專業知識自不必說,因ABT教學模式的特殊需要,教師應該對電腦、網絡技術、網頁制作、相關軟件、網絡交流工具等要有一定的了解和應用能力。目前來看,大多數的青年教師基本都具備這樣的能力,對年齡偏大的教師在有些方面的確有一定的難度。學生至少應該具備對電腦、網絡搜索引擎、網絡交流工具等的應用能力。病理學課程一般都在本科層次大學二年級開設,經過一年多的大學計算機課程的學習,相信這些也都不成問題,通過調查,100%的學生都有上網和搜索信息以及聊天的經歷。
媒介是教學活動的平臺與知識的載體,它包括了實體教室、紙質或電子教材、電腦、通信工具、有線或無線網絡等。
四、病理教學ABT模式架構
ABT模式專注于教學環境的創設,區別于單純的教學方法的運用,但它又與教學方法的靈活運用密不可分。教學中我們仍然以PBL教學法與案例教學法的精神為內核,只是學習與討論的地點不再局限于教室方寸之地,而是將其與各種數字化的交流平臺相結合。這樣,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可以通過自己的微博、微信、博客、網頁或者聊天群等向同學或教師提出問題、分享學習心得或者幫別人解決疑問。教師在課堂之外的數字化平臺中變成一種符號,除對個別同學進行答疑外,也以對等身份參與同學們平時的學習交流,并最大限度為學生提供學習資源。同時,教師應對學生在ABT教學模式下的參與度進行有效監督,對其參與方法進行正確引導,鼓勵學生建立自己的學習網頁、專題交流群等,激勵學生大膽發言,敢于提問或質問,對在其中表現突出者進行獎勵。
總之,在病理教學中引入ABT教學模式意在將傳統的教學模式與數字化平臺加以有機的結合,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和教學環境,而非單純的注重于教學方法的改良。相信通過教學環境的改善,必能為創新型人才的培養創造有利的條件。
參考文獻:
[1]McShane, K.Integrating face-to-face and online teaching: academics role concept and teaching choices[J].Teaching in Higher Education,2004,9(1):3-16.
[2]Turkington, T. & Frank, R.,DITonline:A journalistic experiment in blended, collaborative teaching and learning[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ducation and Development using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JEDICT),2005,1(2):145-155.
[3]Janet, M.Blended Learning and Online Tutoring:A Good Practice Guide[M], Gower Publishing Ltd,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