閻宏毅
【摘 要】素質教育在高校已實施了多年,但從總體上看,依然沒有真正擺脫應試教育的影響。導游業務是一門實踐性較強學科,隨著行業發展日益變化,傳統的教學模式不能滿足社會企業用人的需求,為了更好地實現課程教學對學生職業素質和技能培養的框架,因此,對課程教學內容、教學模式的創新勢在必行。
【關鍵詞】教學模式;創新;實踐教學
1 目前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1 教學內容實踐性薄弱
迫于導游資格考試的壓力,很大部分高職高專院校旅游專業在對待《導游業務》這門課上,都是采用傳統的教學模式,放大導游資格考試這個門檻,把理論教學放到極為重要的高度,忽視了導游業務這門課程本身具有的對實踐的指導性。
1.2 教師缺乏實踐經驗
《導游業務》課程實踐性強的這個特點,要求授課教師不僅需要扎實的專業基礎,同時應具有實際帶團經驗和在旅行社工作的經歷。但在實際教學當中,教師的帶團經歷總是有限的,而從行業聘請的經驗豐富的導游又缺乏理論基礎,使整個教學很難做到理論與實踐的完美結合。
1.3 教學方式傳統單一
傳統的教學模式基本上都是采用單純的課堂教學形式,教師主導課堂,學生被動接受,上課記筆記、下課做習題、考完就忘記的單向灌輸式教學使學生掌握知識不靈活,不能體現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教師和學生之間缺乏互動,沒有反饋性,對事物的分析能力及動手能力更是無從談起。
2 教學模式的創新
教學模式是實施教學的一般理論,是教學思想與教學規律的反映,它具體規定了教學過程中師生雙方的活動,實施教學的程序,應遵循的原則及運用的注意事項,成為師生雙方教與學活動的指南。根據專業培養目標和本課程在行業典型崗位工作等方面的實際應用,在教學模式上進行了改革與創新。
2.1 教學模式設計
改變專業教師閉門造車的現狀,引入“校企合作、工學交替”的教學模式。導游業務課程一般在第四學期開設,將授課學期的教學做成校內2周(旅行社見習)+14周(校內授課或實訓)。教師通過帶隊到旅行社去實踐鍛煉,直接從第一線獲得導游業務最直接知識,豐富自己的實踐能力,同時把實踐案例帶到教學中,對學生進行技巧知識的傳授。有利于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提高教學效果。
2.2 教學方法設計
不斷總結和嘗試運用創新的教學方法,教學過程應實行精講多練,理論講授側重基本理論的闡述和導游職業素養的訓練,理論緊密聯系實際,通過啟發式教學,鼓勵獨立思考,激發學生主動性,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循序漸進地提高學生的自信心和能力與技能,體現出高職教學的理念和特色。
2.2.1 案例教學法
案例教學是指以案例為教材,讓受教育者通過閱讀、分析和思考,以及相互間進行討論和爭辯,以提高思維、推理和處理問題能力的教學過程。它具有高度的仿真性、富有能動性和創造性,是加強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的有效教學方法之一,是將書本理論知識轉化為現實工作能力的有效途徑。它既是一種教學活動,也是一種教學方法,特別適合靈活性大、應用性強的導游業務的課堂教學。
2.2.2 情景模擬教學法
教學中配有一系列的工作場景圖片及錄像,如準備工作場景;接站服務場景;入店服務場景等,先讓學生看場景圖片及錄像,形成感性認識;再讓學生模擬工作場景進行情景對話,將教材中枯燥的導游工作程序和規范條文轉化為一個個真實的情景對話和工作場景。現在通行的教材中只告訴規范和注意事項,具體怎樣運用語言沒有范本。我們通過這樣的教學改革和實踐,力求讓學生在盡可能短的時間內對這些工作語言由熟悉到熟練運用。
2.2.3 角色扮演法
導游工作程序性很強,其中某一環節出了差錯就會給后續工作造成很大的麻煩,給整個行程造成不可挽回的損失。在景區(景點)導游帶團服務、地陪帶團服務、全陪帶團服務、領隊帶團服務等每學習情境內容講解完之后,讓學生分別輪流扮演地陪、全陪、領隊,進行各環節工作的實操,對每一工作的具體內容、先后順序及進行時間有清晰的認識,并能模擬完成地陪、全陪、領隊的整個工作任務。
2.2.4 導游業務競賽法
本課程為了檢驗學生的所學與所做,及時了解自己的不足與別人的優點,還專門在課程實施過程中安排了“導游講解大賽”和“模擬導游”兩個項目的競賽,同時配合教學內容,組織“繞口令”、“講故事”比賽等第二課堂活動。比賽制定評比規則和評分標準并邀請課程組成員教師作為評委,在學生之間形成良性競爭,極大地調動了各小組完成任務的積極性。
2.3 教學手段設計
2.3.1 充分利用現代化設備、多媒體教學等手段輔助教學
該課程在傳統教學手段的基礎上,即一本教科書、一支粉筆、一塊黑板就能完成教學,更多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將多媒體、投影儀、攝像機、照相機、DVD機、電腦、網絡等搬入課堂,作為直觀教具,輔助教學,有助于師生間信息的傳遞和交流。
2.3.2 利用周邊環境、企業、學校優勢教學環境,實現現場教學
該門課程擺脫傳統意義上課堂就是在教室學習的理解,借助校內實訓室、校園、校車、市區景區、校企合作旅行社、旅游目的地實踐等與職業活動相關的內外部課堂,實現模擬仿真教學、現場教學,使學生親歷未來工作情境,體現教學直觀性、實踐性、職業性、開放性。
2.3.3 網絡課程建設,為課程教學提供網絡平臺
學院設有自己的網絡課程平臺,該課程在平臺中有自己的網站,本課程網站是針對課程獨有的需求進行設計的,開發學生自主學習平臺,交互學習功能性強,自主學習實用性強。
2.4 學習方法設計
導游業務課程教學活動的組織十分注重學生競爭意識與團隊協作精神的培養,該課程許多任務要求學生自主進行分組,共同完成課堂作業。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自薦組長,根據各自條件與資源合理分工,激勵優秀,教師總結。為了完成作業,每組學生要進行任務分工,如收集素材(網絡、企業資料報表等)、文字整理、PPT制作、成果展示等。在成果展示中,學生積極表現,氣氛活躍,學生全員參與,小組成員密切配合,小組之間相互競爭,互相評比指點,提高了學生勇于競爭的意識,培養了團結協作精神。
總之,導游業務是一門實踐性較強學科,其行業發展變化迅速,因此,課程內容在保持相對穩定和體現新的內容方面,以及如何更加符合高職高專教學的要求,還有待進一步完善。如何實現培養學生的職業能力與企業的崗位需求實現零距離的接軌,進一步發揮高職高專教育的特色。進一步發揮現有的優勢和特色是本課程面臨的挑戰。
【參考文獻】
[1]祁穎.對旅游管理專業教學方法改革的思考[J].長春師范學院學報,2005(7).
[2]周密,趙西萍.旅游專業情景教學及效果評價[J].旅游學刊,2003(1).
[3]盧小琴.關于《導游業務》教學改革的探討[J].產業與科技論壇,2009(6).
[4]張穎.淺析高職高專導游實務課程教學改革[J].吉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1(6).
[責任編輯:湯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