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聃
國務院辦公廳日前印發《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2014年食品安全重點工作安排的通知》。2014年食品安全重點工作包括:食用農產品質量安仝源頭治理;嬰幼兒配方乳粉專項整治;畜禽屠宰和肉制品專項整治等等。通知就2014年食品安全重點工作作出安排:一、深入開展治理整頓,著力解決突出問題;二、加強監管能力建設,夯實監管工作基礎;三、完善法規標準,加強制度建設;四、落實企業主體責任,推動社會共治。
通覽這則通矢¨,不難看到“重點”二字名至實歸。通知不僅覆蓋了當前輿論最關注的食品安全領域,譬如嬰幼兒配方乳粉、兒童食品、學校及周邊食品,更在要求建立起一個仝方位的管理體系。它既要求完善法規標準,還強調落實企業主體責任,推動社會共治。尤其是通知再次強調要加強食品安全監管能力建沒,這樣的常識,兀疑重復一千遍也不嫌多。
從生產、流通到最后的消費終端,食品安全風險幾乎都兀處不在,正因如此,食品安全工作無疑是項系統性的工程,但這依舊無法回避一個關鍵性的問題:食品安全更是生產出來的,抑或是監管出來的?從人性來說,“個體經濟人”的道德往往是靠不住的。對于食品安全監管,真正重要的仍是日常監管的力度。以犯罪之名而進行的不安全食品生產,同然需要嚴懲,但監管力度的重要性要遠大于生產者道德血液的多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