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川
日前,環境保護部和國土資源部向媒體發布了全國土壤污染狀況調查公報。調查結果顯示,全國土壤環境狀況總體不容樂觀,部分地區土壤污染較嚴重,耕地土壤環境質量堪憂。全國土壤總的點位超標率為16.1%,其中輕微、輕度、中度和重度污染點位比例分別為1 1.2%、2.3%、1.5%和11%。從土地利用類型看,耕地、林地、草地土壤點位超標率分別為19.4%、10.0%、10.4%。
人們常說“毒樹難結善果”,污染土壤里長出的莊稼還可靠嗎?這幾年引起公眾關注和恐慌的鎘大米事件,究其原因,南于土壤鎘含量超標,導致大米里鎘超標,而食用了鎘大米,可能引起痛痛病,鎘在腎臟中累積,最后導致腎衰竭。更可怕的是,即使停止食用高鎘大米,腎衰癥狀依然會持續。權威統計顯示,中同每年有1200萬噸糧食遭到重金屬污染,直接經濟損失超過200億元。而這些糧食足以每年多養活4000多萬人。很顯然,土壤污染的損害性不容小覷。
遺憾的是,目前防范土壤污染正面臨諸多困境。治理重要,防范污染更重要。亡羊補牢不如未雨綢繆,與其等到被污染后再花巨大資金治理,不如一開始就編制制度籬笆,嚴防土壤被污染。有人大代表建議,盡快出臺《土壤污染防治法》,確立“預防為主”的立法原則,從源頭上預防污染,控制和消除污染源。
土壤經不起污染。應建立土壤污染責任終身追究機制,加強對涉重金屬企業廢水、廢氣、廢渣等監督檢查。一系列嚴明的制度設計,嚴厲的防范,才能保持土壤純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