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長征
(遼寧大學公共基礎學院 遼寧 沈陽 110036)
·文化研究·
英國文化創意“微創新”模式與政府支持體系對中國的啟示
范長征
(遼寧大學公共基礎學院 遼寧 沈陽 110036)
在英國文化創意模式中創意以個體屬性和特質定義,普遍性與無差異性的文化創意解讀秉持著每個個體都具備文化創意潛能,都是構成文化創意的社會網絡系統的“微生產力”行為之一,最終貢獻于整個文化創意社會。英國政府參與打造世界文化之都的政策制定與財政支持,助力英國文化創新日益向自我激勵、主動參與的趨向發展。
英國 文化創意 微創新 政府
創意產業的誕生以1998年英國政府文化傳媒與體育部的綱領性中首次提及文化創意產業為標志。剛剛接管從國家遺產部更名過來的文化傳媒與體育部大臣Chris Smith期望通過闡釋藝術文化與經濟增長之間的緊密關聯,而非文化遺產價值來促使英國政府增加文化預算[1](P145)。當我們在提及“文化”和屬于“文化的”范疇時,是否有可能首先去構想的是嶄新呈現的富于創新的文化創意產品,而非一味的陳舊遺留的、附著型的遺產性繼承物?在英國政府打造“世界創新之都“的探索中,創造力成為關鍵詞。在追求創新的過程中文化創意產業要不斷通過差異化發展、注重個體選擇性來逐漸滿足網絡時代的文化產品差異化需求以及市場細分趨向。
英國文化創意模式的特點之一即避免在創意與天賦之間建立必然聯系。文化創意是一種非差異化的人類能力,更不應與個人成就的水平直接相關聯。它不應該被作為在某一特定領域的超凡能力,而是一些普遍存在于每個個體的屬性和特質,如獨立思考力、提出不同尋常的問題的能力、構建出乎意料聯系的能力等。從這個角度而言,在英國文化創意模式中創意以個體屬性和特質定義,以區別于傳統的以成就定義的文化創意能力。文化創意也并非僅存在于藝術領域,普遍性與無差異性的文化創意解讀秉持著每個個體都具備文化創意潛能,都能夠充分發揮其創意潛能,最終貢獻于整個文化創意社會和全體民眾的福祉。英國文化創新日益向自我激勵、主動參與的趨向發展,而文化認同與文化創意參與也間接導致了社會包容與凝聚力,并進一步加強了經濟活躍性與參與度。科技進步、群體組織性變化使文化產業定位由“人力”工作向突出一系列性創新技能的“思考類文化創意”工作轉移,信息、組織網絡和人力資本成為文化產業生產力與競爭力的首要資源。
英國政府大力倡導讓民眾通過參與到全民文化創意網絡中逐漸形成個體身份認知,建立相互結合與關聯的全民文化創意社會有機體系。新定義下的全民文化創意系統在傳統的民眾與社區間通過想像與虛擬化的文化創意社區建立了更為廣泛與緊密的真實聯系。在文化產品生產與交換的對等傳播生態系統中,不同地點的對等群體和分散人群可以通過互聯網及Web 2.0平臺媒介以互動式和網絡化的文化傳播形式實現生產與交換協作共享。這些富有活力與想象力的微創造力共享了每個個體對文化的不同演繹與表達方式,也交流了對文化的各種理解與洞察。目前保持世界上播放歷史最長記錄的肥皂劇是英國的電視連續劇《加冕街》,自1960開播以來已持續了50多年并仍保有較高收視率。從1999年開始《加冕街》的粉絲們為自己建立了一個昵稱為“Corrie”的網站,它的瀏覽頁面和更新內容都來自于全世界《加冕街》粉絲的創意。Corrie.net上的信息量極為豐富與龐大,可以說是一個用戶參與共同創意的網站經典代表。同時還有Corrie博客版在另外的社交平臺上同樣承載著《加冕街》粉絲間的互動與交流。這些自組織與自反性的、具有共同目的與意圖的網站平臺成為了粉絲與專業制作團隊之間、讀者與作者之間、初學者與專家之間的互動社交網絡,人們樂于通過這樣的網絡彼此分享他們的故事與想象,憑借共同主題彼此間建立聯系,而Corrie其實充當的只是以文學為名的社交網絡噱頭。在各種視頻網站YouTube上,“Corrie”也在大行其道遍地開花。成千上萬的粉絲自己創意的視頻短片被上傳分享,粉絲們可以按照自己的品位與興趣點收藏整理這些資料,無論是來自劇情本身的插曲與場景片段,還是與劇集相關聯的外部衍生品。目前文化產業的研究愈來愈聚焦于形成自身不斷演進的、能夠產生源源不斷可持續創新生產力的網絡化系統,建立起專門技術與民眾文化創意相融合的知識體系,讓文化創意產業真正成為具有自生能力的創新體系。
隨著民眾對文化產品的個性化需求不斷發展,傳統的注重規模化效益的大眾市場已經無法代表和滿足特定小眾群體的文化需求,而社交網絡構建的互聯性可以整合零散的微用戶群改變傳統分銷渠道對發展小眾市場的制約,培養新生文化創新產品市場,催生日益龐大的小眾市場整體份額。文化創意社會正是通過這種差異化發展、注重個體選擇性來滿足網絡時代的文化產品差異化需求以及市場細分趨向。
當大眾開始追尋某一創造性想法或理念、市場以及影響力和認可度之時,你已很難把他們的創意屬性同藝術家或是文化產業的專業從業者完全加以區別化。這樣一個無限擴展了的文化創意產業定義須置于網絡復雜性理論以及開放創新體系的理念之下來進行思考。我們很容易發現關于文化創意的內涵遠非在藝術院校或是商學院所教授的內容,文化創意或創造力應該是適用于全體居民的屬性,需要整個社會網絡系統來支撐與運作,而它的最終“產品”則是知識的成長。
除了那些特別策劃精美包裝的媒體盛會、專業定制打造出的文化珍饈品或是保持距離感的文娛名星,更能夠代表群體社會認同度并得到廣泛傳播與認可的正是這些滲透于我們每日的平凡生活中業余創作者和微力量對特定群體文化的演繹與理解。
囊括藝術、傳媒等文化內涵的文化創意產業已日益成為英國的優勢支柱性產業。它們作為英國經濟最有活力部分的代表,成為了英國“新經濟”的驅動引擎,也令英國躋身于全球文化創意產業的領先行列之中。對國民而言,它的內在價值也不可忽視,文化創意產業富有創意與挑戰性的文化與藝術內涵不僅豐富了民眾的生活,也把個體社區緊密連接在一起。原英國國家文化遺產部,作為國家中央政府主管文化的行政部門,后更名為英國文化媒體體育部(DCMS)。它與文化創意產業委員會共同制定文化創意產業行業發展策略,并通過后者與創意產業從業者緊密協作,提供所需支持。對動漫、高端電視及視頻游戲、劇院等文化創意從業者推出稅收減免等優惠財政支持政策。由DCMS代表政府牽頭與中國等文化消費大國締結電影合作制作協議,通過電影制作與發行加強跨國強強聯手并積極拓展國際電影消費市場。
位于倫敦的英國文化媒體體育部僅有380名雇員直接為其工作,但是大多數廣為認知的針對文化與藝術、體育的工作都是通過47家緊密合作的公共機構來具體實施與開展的。它通過持續性地資助與自己“一臂之遙”的47家非政府執行公共文化機構緊密合作機構如倫敦藝術委員會、英國電影學院、大英圖書館、大英博物館、遺產彩票基金、國家遺產紀念基金等,以及非政府文化顧問機構為文化創意產業提供激勵機制與資金支持,并贊助英國城市文化項目。
1.“人人都可享有的偉大藝術與文化”戰略目標下的政府財政支持模式
2014年DCMS為英格蘭藝術委員會(Arts Council England)提供了4.59億英鎊的財政補助,并從2.32億英鎊的國家彩票收入中分得部分收益作為撥款。面向全體英國納稅人的文化贈品計劃(Cultural Gifts Scheme),由捐贈者向國家或公眾機構捐贈文化及其他文化遺產類作品,作為回饋在個人申報納稅時可根據捐贈品價值百分比享受一定比例的稅收減免優惠。CGS計劃來自捐贈的年收入資本可達3到4千萬英鎊。政府對于文化和藝術的投入也產生了意義深遠的影響。音樂、表演和視覺藝術對英國經濟的總增加值為45億,創造了22.4萬個就業崗位,2013-2014年78%的英國成年人參加了各種形式的藝術活動。DCMS還致力于文化創意產業的后備人才培養與支撐科技研發,向國家電影電視院校提供了500萬英鎊的資金資助用于為數字和文化創意產業提供技術及技能支持,并為英國電影學院的人才培養計劃投入2430萬英鎊的財政補助以及4490萬英鎊的彩票收入撥款。
DCMS對文化產業的支持不僅在全英國范圍內產生了積極正面的社會以及文化影響力,使文化創意產業成為英國經濟的重要貢獻力量。擁有360億英鎊產值文化創意產業的英國已成為全球軟實力的領頭羊。在DCMS對文化產業的大力扶持下英國社會對文化藝術活動的全民參與度迥然上升,達到了有史以來的最高水平——2013年平均每4至5名成人就有一人以某種形式參與文化藝術活動。英國通過制定政策與付諸實證緊密結合,完美的闡釋并表達了英國政府對文化產業內涵與價值的全新理解:文化與藝術創意無論對全體民眾的生活、社區乃至整個社會,還是對更廣泛的國家經濟范疇均產生意義深遠的影響。
DCMS資助的藝術項目中包括由英格蘭藝術委員會監管的600萬英鎊圖書館撥款,幫助圖書館服務探索與藝術家和藝術機構合作制作出版發行的新思路與路徑。2014年1月到11月,已經向合作的藝術家以及機構發放了35項總值超過150萬英鎊的資助與獎勵[2](P7)。2014年9月政府還啟動了新的戲劇領域稅收減免政策,幫助劇院等戲劇產業機構增加創作經費用于喜劇表演創作和喜劇藝術創新,吸引更多民眾走入劇院體驗戲劇文化內涵與創新,形成英國戲劇文化藝術的長盛不衰局面和并探索其作為文化產業的可持續發展之路。2015到2018年,ACE擬定了一系列的戰略性文化藝術資助計劃,每年總投資達1.04億英鎊。通過這些計劃的嶄新嘗試以實現預定的“人人都可享有的偉大藝術與文化”戰略目標。這些目標包括:豐富文化、藝術創作力的多元化;葆有文化藝術創意、博物館、圖書館文化內涵的生命力與可持續發展;每個孩子和年輕人都有機會體驗文化創意的豐富內涵并充分挖掘其文化創意潛能。英格蘭藝術委員會管理、DCMS與英國教育與技能部共同資助的“創意伙伴”(Creative Partnership)文化創意教育計劃,主要目標旨在于激發和培養青年一代有創造力的思考者,讓他們具備獨立思考、敢于質詢、勇于革新和冒險等文化創新技能,以迎接未來時代文化創意新格局的挑戰。
DCMS還啟動了1.5億英鎊的超級互聯城市計劃,構建全英范圍內世界級區域互聯,包括:把超高速寬帶設施、空中線纜以及移動設施覆蓋所有地區實現跨區域互聯;投入5.3億英鎊確保2015年前讓超高速寬帶覆蓋到90%以上的室內區域;啟動數字通訊設施戰略,持續為文化創意產業發展和相關經濟增長提供網絡及通訊平臺支撐。鋪開下一代4G移動通訊網絡并徹底改觀英國的寬帶網絡。
2.彩票發行資助文化產業
英國國家彩票(National Lottery)是英國一項特殊的文化產業,也是其文化創意產業的巨大經費資助來源與財政支柱。由DCMS掌控和管理的國家彩票發行基金(NLDF),在2010年之前此基金50%的收入被用于文化藝術、體育、遺產公益事業。2010年對彩票收入分配進行改革之后,這個比例增加到彩票總收入的60%。截至2014年3月底,國家彩票發行基金(NLDF)自1994年創立以來已為包括文化藝術在內的公益事業募集了超過310億英鎊資金[3](P2)。
2015到2018年,英格蘭藝術委員會(Arts Council England)將陸續從國家彩票收入中投入7億英鎊以及從DCSM的政府撥款中投入11億英鎊用于資助全英各地區藝術家和藝術機構申請者的文化與藝術創作項目[4](P1)。
ACE認為,廣受民眾喜愛的文化與藝術形式不僅能夠提升國民生活的滿意度與生活質量,有助于建立多元化多種族民族相互融合的社區,最終還能激發教育系統的相應發展,促進社會與經濟的騰飛,樹立國家的國際地位與影響力。所以基于以上理念,ACE的資助范圍輻射了廣泛的文化藝術領域活動——從戲劇到數字藝術,從閱讀到舞蹈表演藝術,從音樂到文學創作,從工藝品到收藏品等。ACE的公益資金投放面向全英所有地區的杰出藝術和文化代表,無論是個人還是機構,從服務于全國的重要文藝組織,小規模公司、個人藝術家、到藝術相關項目,都可以提出申請。
未來對文化創意科學研究的焦點之一必然集中在基于對全體大眾的分析上。文化科學研究在重構文化以及文化創意方面已取得了意義深遠的進步,它們不再是個人藝術天分的迸發或是公司實力的象征,而是作為“普通大眾”生活的一部分,正如前述每個人都可以成為“創意大眾”的一份子。每個人的生活片段都是構成文化創意的社會網絡系統的“微生產力”行為之一。把文化創意產業或是知識經濟視為脫離于大眾而獨立存在的專業或專家型的封閉系統,不論是作為個人精神世界靈感的迸發或是公司智慧的結晶甚至是自然法則的結論,都無益于文化創意產業和知識經濟實現可持續性與多產式地蓬勃發展,無法賦予它唯有根植于大眾社會系統才得以孕育的勃勃生機和無極限的創造力。
[1]Smith,DCMS,A new culturalframework[R].London:Department for Culture,Media and Sport.1998,p.145.
[2]Sue Owen,DepartmentforCulture,Media and Sport Mid-Year Report to Parliament,[DB/OL].(2014-12-18).http: //www.gov.uk/government/organizations/department-for-culture-media-sport/about,
[3]Department for Culture,Media and Sport,National Lottery Distribution Fund Account 2013-14,[DB/OL].(2014-8-15). http://www.gov.uk/government/organizations/department-for-cu lture-media-sport/about.
[4]England Arts Council,our-investment:2015-18,[DB/OL]. (2015-4-1).http://www.artscouncil.org.uk/funding/our-investment-2015-18/strategic-funds.
G124
A
1007-9106(2015)11-0127-04
* 本文為2014年度遼寧省社會科學規劃基金項目“英美文化創意戰略轉型對遼寧文化創意產業ECCI模式建構與財政支持體系的啟示研究”的階段性成果;課題批準號:L14DJY054。
范長征(1975—),女,遼寧大學公共基礎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為英美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