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新育
新一輪伊朗核問題談判近日達成框架協議。在伊朗做出較大讓步的條件下,西方將解除對伊朗的石油和金融制裁。如果最終協議6月達成,西方對伊朗制裁出現實質性松動,那么這將對中國的經貿與外交戰略影響深遠。
就中國經貿全局而言,伊朗更大規模進入國際石油市場,石油供給增多,對油價的抑制增強,有利于我國這個全世界最大石油進口國。由于制裁,目前伊朗原油日出口量僅有100萬桶左右。伊朗石油部長3月表態,制裁解除后將把原油日出口量提高100萬桶。市場機構預期,如果伊朗核協議達成,2015年6個月伊朗石油日出口量可望增加20萬-60萬桶,2016年可望再增加70萬桶。就中伊雙邊經貿而言,伊朗的收入和購買力可望大幅度增加,與伊朗的貿易金融往來也會大大便利。
對中國而言,伊朗核協議還有一項重大潛在價值,亦即此項妥協可望為解決朝鮮核問題提供一定示范和參考。這項價值對于俄羅斯同樣較為重大,對于美國的意義也不可低估。
同時,對伊朗制裁放松也會大大增加伊朗市場上與我國企業競爭的有分量對手。伊朗遭受美歐貿易制裁30余年,客觀上使得中國資本、設備、消費品等在伊朗市場上難遇對手。倘若制裁大幅度松動,情況將發生變化,屆時長期被動選擇“中國制造”帶來的“審美疲勞”會潛移默化地加強伊朗客戶優先選擇西方產品的傾向,甚至可能導致伊朗客戶在中方交易條件占優時仍做出非理性選擇。在這種情況下,我們不得不加快實現中伊經貿的提質升級。如果我們能及時提升對伊朗經貿的質量,那么伊朗突破禁運制裁對中伊經貿就是十足的動力和機遇。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伊朗核協議一旦達成,瓜達爾港作為阿富汗、中亞腹地出海口的商業前景可能受到影響。因為瓜達爾港至上述腹地沿途正是極端主義、恐怖主義、分裂主義“三股勢力”肆虐的重災區,秩序嚴重失控,在可預見的未來難以根本改觀。伊朗的社會秩序相對好得多,政府控制力相對強得多,國民素質明顯優于巴基斯坦和阿富汗。盡管瓜達爾港作為港口的自然稟賦,可能勝于伊朗的恰赫巴哈爾港,但是一旦伊朗遭受的西方禁運制裁全面放松,恰赫巴哈爾港作為中亞乃至阿富汗的出海口,很有可能比瓜達爾港發展更好。事實上,近十余年來,印度就是通過恰赫巴哈爾港與阿富汗實現了貿易。與此同時,巴基斯坦的關稅壁壘和國內強大的運輸業利益集團,與印度和阿富汗之間錯綜復雜的政治矛盾等,還會進一步扭曲巴基斯坦市場,抬高物流等各項成本,惡化瓜達爾港的商業前景。▲
(作者是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研究員)
國際論壇版文章除社評外,均不代表本報觀點。歡迎讀者參與討論。電子信箱:taolun@globaltimes.com.cn
環球時報2015-0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