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田徑明星劉翔昨天正式宣布退役。在那些獲得了奧運金牌等最高體育榮譽的中國人里,劉翔算得上是標志性人物之一。
中國以往的體育明星都與國家榮譽有一定聯系,輿論不時把這種聯系當做“問題”指出來,提出運動員就應為運動本身比賽,他們沒理由背上國家榮譽的包袱。這是一些人很真切的想法和呼吁,它們在社會多數人欣賞競技體育和愛國情懷的混合激流中沉浮。
中國社會還是很需要劉翔2004年所創造的那種勝利的。我們中的大多數人直到今天仍然渴望它們,盡管不斷有人批評舉國體制,主張李娜式的成功更應成為榜樣,但這樣的呼聲從未壓倒過奧運會中國運動員奪冠時雷鳴般的掌聲和歡呼聲。
如果奧運會男子110米欄金牌是今天被中國人摘取的,同樣會很轟動。但我們仍要說,2004年中國人因此收獲的快樂、振奮和自信比今天還是多一些。那時的中國加入世貿不太久,我們參與全球化的深度遠不及今天。中國體育向外邁的步子總是最快的,劉翔奪冠成為雅典奧運會中國最突出的收獲,它的熱度持續燃燒了4年。隨著時代的變遷,那樣的激情井噴或許在中國今后的體育中不太容易再現了。
劉翔得到巨大的榮譽,也為延續輝煌承受了難以置信的壓力。從這個意義上說,他在2008、2012兩屆奧運會上的表現是讓個人非常困窘的,社會因此而出現多少噓聲和嘲弄可想而知。無論劉翔是出于什么原因兩次帶著傷還要出現在賽道上,他顯然都是當時十幾億中國人中最難受的那個人。
有人說,劉翔的退役“拖拖拉拉了十多年”,這是中國最優秀運動員之一從巔峰最充滿戲劇性的滑落。人們經常搞不清應當同情他還是質疑他,挽留他還是“勸他走”。
昨天劉翔宣布結束職業生涯,他自己和公眾大概都松了一口氣。由于這一天總是要來,輿論毫不吃驚。最重要的是,在有了種種曲折之后,昨天劉翔的退役最終成為很有尊嚴的告別。輿論昨天集體回憶了這位年輕人曾經帶給國家的榮譽,以及帶給我們大家的那份驚喜,重溫了我們曾經受到的鼓舞。對于之后兩屆奧運會的不快記憶,人們很像是得到釋懷,真正放下了。
劉翔帶給我們的美好感受要比之后因他而生的復雜感覺分量重得多,這應算是公眾回望劉翔十幾年職業生涯的一份總結。他的成功來得正是時候,成為當時中國高歌猛進的一個激越音符。他的衰落則更多是個人悲劇,他已經獻給社會的東西,并不會因為他之后的賽場表現而打折。
中國需要劉翔這樣的青年,他們有天賦,而且能夠經過努力,在社會的鼓勵和幫助下把天賦釋放出來,登上輝煌的頂點。無論他們在這個頂點上站立多久,把這些頂點連起來,就有可能形成中華民族的新高度。劉翔大概要算“被議論最多的”奧運冠軍,但回頭看,他仍是那樣精彩、正面。
值得指出的是,劉翔的曲折經歷表明,中國社會正變得越來越成熟,多了寬容,對失敗的實際態度不再像過去那樣反應激烈。寬容是真正的鼓勵,也是社會最重要的尺度之一。劉翔在2008年失利后仍在跑道上撐了六七年,我們相信,社會對這種“撐”的評價也會越來越多份理解。這種理解其實代表了與改革有諸多聯系的社會綜合進步。希望劉翔未來人生仍有精彩。▲
環球時報2015-0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