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來,通過流轉、合作、聯營等多種形式,積極推進農村土地適度規模經營,取得了初步成果。以農業增產、農民增收為目標,采取得力措施,了解農民在土地流轉中的主體地位,鼓勵和支持承包土地向專業大戶、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等規模經營主體流轉。探索不同方式的土地流轉模式,解放思想、攻堅克難,積極穩妥地推進土地流轉,發展適度規模經營,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奠定堅實的基礎。實踐證明,農村土地適度規模經營既可提高農業生產的能力,又可改變農民弱勢的地位,同時,可以發展現代農業生產,穩固農業中堅力量。
關鍵詞:土地流轉模式;存在問題;建議;風險防范
中圖分類號: F301 文獻標識碼: A DOI編號: 10.14025/j.cnki.jlny.2015.03.016
1土地流轉的幾種模式
1.1土地托管模式
目前,以托管和半托管方式流轉土地,實現規模經營。大部分農機都集中在農機大戶和農機合作組織手中,除一些務工戶短期把土地流轉出去外,其他農戶基本把耕作環節托管給農機大戶和農民合作組織。全托管方式農戶不參與耕、種、收等全部生產環節。生產周期結束后,合作社或農機大戶將糧食送到農戶手中。半托管方式農戶參與部分生產環節,主要是收獲環節。通過對農戶的合理引導和政策扶持,不僅僅帶來土地的規模經營,而且細化了合作社內部的分工與協作,推進了農業的專業化和標準化發展。
1.2合作組織模式
近年來,以種植業為主的農民合作社、農業協會組織有了較快的發展,從事園藝特產和經濟作物種植的合作組織發展迅速。合作組織多依托農業能人、經濟人及科技人員為中心建立,有自己的章程和組織原則,責任和利益共享,能合理配置勞動力資源,經常性地進行技術引進和技術指導、專人負責信息采集及市場營銷,其他人可以專心從事土地耕作。合作組織的發展和壯大,基本實現統一耕翻、統一播種、統一施肥、統一噴藥、統一收獲和分戶收儲的“五統一”聯合經營模式。
1.3企業運營模式
大力推行“公司+訂單+農戶”的運營模式,對推進規模經營及農業的現代化和標準化建設發揮了積極的促進作用。此外,“公司+中介組織+農民”是一個比較理想的模式,中介組織可以是農民直接組成的合作社或農業協會,也可以是保險企業或農業專項服務組織,通過“反租倒包”及訂單形式,有效組織農民生產,同時也解除了農民的后顧之憂。
1.4開展農村宅基地使用權及其房屋產權置換城鎮社區住房試點
以建新型社區為依托,以開展農村宅基地使用權及其房屋產權置換城鎮社區住房試點,促進農村規模經營發展和農村人口向城鎮有序轉移,農民遷入新區,可騰出宅基地,村集體統一經營土地,年終按股分紅。農民的生活質量和生活環境明顯得到改善。
2土地流轉規模經營存在的問題
對流轉規模經營主體扶持、支持力度不夠,特別是財政、金融扶持方面;對土地流轉服務體系建設投入不夠;長期流轉土地農民有顧慮,擔心政策、糧食價格出現較大變動。
3建議及對策
加速確權登記,摸清底數,為農業生產要素市場化打下基礎,為農村市場經濟發展創造條件;加大對規模經營主體扶持、支持力度,在財政、金融方面提供支持,解決規模經營發展過程中的資金瓶頸問題;加大對流轉部門的投入力度,達到標準化、規范化水平。加強人員培訓,提高工作人員服務能力和水平;積極開展農村集體資產產權制度改革試點。探索集體土地股權化,集體資產股份化,實現農民“持股進城”,讓外出務工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利益獲得長久保障;擴大農業保險險種和理賠額度,減少經營風險;完善相關配套法律措施,依法行政,依法辦事。
4做好風險防范及保障工作
4.1嚴格堅持“三不得”原則
不得改變土地集體所有性質、不得改變土地用途、不得損害農民土地承包權益,確保穩定。
4.2業務主管部門嚴格把關
對流轉合同履行情況進行全方位監管,對大規模流轉土地情況進行全程跟蹤和指導,確保不出現問題和紕漏。
4.3建立工商企業進入審查制度
建立工商企業進入審查制度,防止非農化和非糧化,保證糧食安全和農民利益不受侵害,避免土地流轉風險。
4.4爭取金融信貸支持
開展土地收益保證貸款。縣級成立了物權融資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簡稱“物權融資公司”),本著平等協商、利民便民、合法合規、風險可控的原則,農民將其一部分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給該公司,公司再將土地轉包給該農民,并向金融機構出具愿意與農民共同償還借款的承諾,金融機構按照統一的貸款利率,向農民提供貸款的模式。現在這項業務正式運作,開局良好,解決了農民融資難題;銀信部門將種糧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龍頭企業等經營主體納入信用評價體系中,積極給予信貸支持;鼓勵民間資本參與土地規模經營,形成多方面融資渠道籌措資金。支持具備條件的規模經營主體利用其他方式直接融資。
4.5努力完善社會保障
人社部門探索建立有效的農村社會保障機制,逐步擴大參保的覆蓋范圍。對于將土地長期轉讓出去進城務工的農民,可以自行選擇參加城鎮居民醫療保險或新農合,進入城鎮的農民被企業錄用后,可以參加城鎮職工醫療、工傷、生育保險,在就業、子女教育與市民有同等待遇。對遷入城鎮定居,有穩定職業和固定住所的農民,開展以農村宅基地使用權及其房屋產權置換城鎮社區住房試點,促進農村規模經營發展和農村人口向城鎮有序轉移。
作者簡介:喬國娟,大專學歷,公主嶺市葦子溝街道農村經濟管理站,經濟師,研究方向:農村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