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兒
編輯/長歌
《科學生活》:人們常說“字如其人”,您是書法領域的專家,請您給學生和家長們解釋一下,寫字對于孩子品德的塑造有什么幫助?
程老師:我們可以從書法的楷書四大家看出他們各自的風格。典型的故事就是柳公權的“心正則筆正”,柳公權的柳體楷書是以骨力見長,不僅字寫得好,做人也如其字,鐵骨錚錚,深得世人欽佩。“心正則筆正”這幾個字其實是柳公權對當時唐朝皇帝穆宗的“筆諫”。有一次,穆宗問他:“筆何盡善?”意思是,寫字要怎么樣才能達到完美的境界?柳公權回答道:“用筆在心,心正則筆正。”這話說得太絕妙了,它貌似談書法藝術,實際上是借此規勸穆宗要奮發向上,努力把政務處理好,可謂話中有話。柳公權從書法的角度來勸誡穆宗應該做一個好皇帝,穆宗聽出了弦外之音,“知其筆諫”,一時“改容”,即變得既嚴肅又有幾分不安。
歐陽詢的字寫得很美,歐陽詢本人也長得很小個的,他的字也很秀氣。顏真卿,他是大將軍,寫的字也像個“大將軍”,很豪放。所以說,字如其人,一個是說字的形態、形狀上與人相似,像顏真卿長得很魁梧,他的字也“魁梧”。另一個,字與人的內心也是有聯系的,像毛澤東的字是豪放的,他的為人也是豪放的。
當然也有反例。像宋朝的書法四大家:蘇黃米蔡,蘇是蘇東坡、黃是黃庭堅、米是米芾、之前是蔡京,后來改為蔡襄。因為古人認為人品即字品,蔡京這個人的人品不好,所以,后人把他從宋代書法四大家里踢出去了,換成了蔡襄。這也是中國傳統儒家思想的體現。
如趙孟頫,他的字很秀美,他本是宋朝的皇室宗親,但是他在宋亡之后仕元,所以,世人說他的字是軟骨頭,人也軟骨頭。當然,這個評價有失偏頗,因為在特定的歷史條件之下,個人的力量不足以扭轉全局。不過趙孟頫的字確實偏柔了一些,但也是柔中見剛。
風格強烈一點的如張旭、懷素,他們被稱為“顛張醉素”,張旭是瘋瘋癲癲的,懷素是喝醉酒寫字的。包括詩仙李白,他是浪漫主義詩人,他的字也是浪漫、豪放的,像《上陽臺詩》。據史料所載,玄宗命賦宮中行樂詩,李白揮毫立就十章,筆勢遒利,鳳峙龍拏,原墨跡詩文曰:“山高水長,物象千萬,非有老筆,清壯何窮。十八日上陽臺,太白。”此帖蒼勁雄壯中見姿媚挺秀,一如李白豪邁、俊逸的詩風。
所以,我們從古人的字當中,也可以看出這個人是豪放的還是嚴謹的,趙孟頫就比較嚴謹,明朝書法家文征明也是較嚴謹的,而唐朝的張旭、宋朝的蘇東坡都屬于豪放的。
《科學生活》:相對于現在快節奏的生活,書法屬于慢生活。學習書法對調節現代人快節奏的生活有何益處?
程老師:從書法的角度來說,也有些奇怪,從中國的書法藝術的傳承來說,雖然學習書法的人越來越多,可以臨摹的字帖、資料也越來越豐富,包括網絡時代也大大方便了人們書法的學習,但是,書法藝術在晉朝的時代也就是王羲之所處的時代是中國書法藝術最輝煌的時期,后人難以企及、超越。也有書法家評論唐朝之后的楷書也走向沒落,認為柳公權是楷書的最后一人。當然宋元時期的趙孟頫也是楷書的四大家之一。
科學技術的發展日新月異,而書法藝術卻很難做到超越古人,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有很多。雖然學習書法的硬件越來越完善,但是人們的生活節奏越來越快,壓力越來越大,人們已經沒有古人練習書法的閑情逸致,也沒有很多的時間和精力去研究、練習書法。就以上海為例,郊區書法家也不少。
對于現在的小孩子來說,學習書法可以使小孩子的內心安靜。現在很小的孩子,就成天抱個手機、平板電腦玩游戲。與其這樣,還不如讓孩子練練書法,接受一些傳統文化的熏陶,陶冶一下心境。同時,在學習書法的過程中,孩子還可以學到很多傳統文化的知識,如古代詩詞、對聯,還有許多歷史知識等。
《科學生活》:看來,學習書法對孩子性格的塑造也是大有幫助的,請您和家長朋友們分享一下這方面的事例?
程老師:這種例子還是很多的。比如說,我這邊的一個參加過書法表演的小男孩。他原來是一個性情很急躁的小朋友,是在上幼兒園時開始學習書法的,現在他已經五年級了。最初在親子班時,遇到和家長不開心,這個小孩子就會向大人吼“你走開!”有什么事情不順他心,他就會發火。作為老師,我也經常和他溝通,針對他的特點,逐漸地疏導他、教育他。在漫長的學習書法的過程中,這個小孩子的脾氣也變得舒緩了,不再那么急躁,變成了很孝順的孩子,之前和家長爭吵的現象再也沒有了,說明書法對性格的培養、塑造起到了積極的作用,它可以讓人的心態變得平和。后來,這個小男孩還成了個陽光男孩,足球踢得也好,是學校足球隊的成員。能靜能動,當他靜下心來可以寫上兩三個小時的書法。
還有我以前教過的一個男孩,后來考上了上大美院的國畫系。他有一個怪癖,幾乎不和別的孩子交流,即便是很要好的小朋友碰一下他的頭,他也會大發雷霆。但是,他對書法有一種特殊的興趣。起初每次來學書法,坐在教室里就會哇哇大哭,不想學要逃出去。這個時候,老師就要絕對耐心,勸他坐下來,教他寫第一筆,告訴他在這一筆里面哪里寫得好,讓他先能坐得住。就這樣他慢慢培養起了對書法的興趣,在他讀二年級時,就有機會到日本參加書法表演了。從日本回來以后,他更加熱衷于書法的練習,他媽媽有一次半夜兩點鐘起來上洗手間,發現兒子房間的燈還亮著,推門一看,發現兒子還在寫毛筆字。對于一個二年級的孩子來說,書法是多么有魅力啊!
還有一個孩子,有一次為了去德國表演,就是現場在一張紙上寫兩個大字。為了這個表演,他非常刻苦,一個假期用光了6大瓶墨汁。所以,培養孩子學習書法的過程,也和書法本身一樣,要柔中帶剛,剛中有柔,兩者是辨證統一的。
《科學生活》:您教授的書法課程,都有哪些內容?請您簡單地給家長朋友們介紹一下,以方便家長選擇。
程老師:一般來說,先學楷書,除趙孟頫之外的另外三位書法家即柳公權、歐陽詢、顏真卿的字體。楷書練個三四年時間,當然這中間也穿插些一點篆隸書的教學。從幼兒園開始學書法的小孩子,等他們到四五年級時,我會教他們行書,主要是王羲之的行書,還有趙孟頫的行書。有些小孩子學行書的能力差一點,那么,就用趙孟頫的楷書過渡一下,再寫趙孟頫的行書。等到孩子們再大一點,個性強烈一點的孩子可以學宋朝米芾的行書,大部分的孩子學王羲之的行書。
《科學生活》:幼兒園、小學的孩子還有時間練習,初中、高中的學生還有這個時間和精力繼續學習書法嗎?在中考、高考壓力下,孩子們是如何做到的呢?
程老師:針對這個問題,我做過調研,有些學校作業比較少,那么,這樣的孩子繼續訓練楷書,學習難一點的楷書,像褚遂良的楷書、虞世南的楷書等。而那些課業負擔比較重的孩子,以行書為主,臨帖、創作的過程當中,以寫自己課本當中的古詩詞為主。因為,對于孩子來說,行書寫起來比較放松,相對來說,寫楷書花費的時間長。
《科學生活》:您前面提到了,在教孩子們寫書法時增加了很多趣味性的課程,比如墨畫,孩子們很感興趣。那么,在孩子們創作的書法作品中有哪些創意呢?
程老師:學習書法,從字的本身來說,不要求孩子們去創造,學習書法就是以千百年來流傳下來的最好碑帖來臨摹。所謂的創造是指形式上的創造,比如形狀上的改變,可以讓孩子們寫扇面:團扇、折扇;還有條幅、拼接;可以參與一些活動,春節時可以寫春聯;可以寫書簽;教師節可以寫賀卡;還可以做盤子,古人寫瓷盤,孩子們可以嘗試寫紙盤,體驗一下瓷盤的藝術等;還可以布置一下家里的書房,等等,讓書法與生活更接近。
《科學生活》:魯迅曾說:“我國文字具備三美,意美以感心;音美以感耳;形美以感目。”您在平時的教學中是如何培養孩子們的審美情趣的?
程老師:書法教育要逐步培養孩子的審美情趣,這種審美情趣—旦濃郁了,自然會產生美與丑的選擇,他們的心靈會得到凈化,意趣、情操、道德觀念會變得純真。
書法中的漢字是點、橫、鉤、撇以及粗細、長短的線條組合,它是以形象為基礎和“以形美義”的系統,書法的條線剛柔相濟,縱橫有度,結構間架疏密有致,收放有度,把漢字的形體美表現得淋漓盡致。所以,在書法教學中,我會準確地把握漢字的形象特征,讓孩子們充分認識到漢字的形象美。還要注意聯系他們生活中的已知信息,進行合理想象,觸類旁通,吃透字的形象姿態及結構特征,從中剖析出用筆的方法,從而認識和掌握筆畫結構之間的本質規律。
例如,教學點畫,“點”,或似高峰墜石,或似飛鳥側下,啟發學員注意觀察點畫像什么,有的說像水滴、有的說像石頭等。于是,我告訴孩子們:“古人云‘點如高峰墜石”,并提問:“點為什么如‘墜石,而不是躺在山上的石頭呢?”最后,孩子們悟出了寫點畫時要表現出點畫的動感,并說出點畫像眼睛、像蓄勢待發的老鼠,十分形象生動。教學撇畫時,我會引導孩子們探究撇畫由粗逐漸向左下細出,撇尖豎挺銳利,順勢斜出,其形似一把“刀”。教學“懸針豎”時,“懸針豎”下端尖尖,其形似一根針。又如教學“水”、“山”等字時,“水”有蜿蜒穿流而過之勢、“山”有高峰綿延矗立之形,縱觀它們的形象極其優美。
《科學生活》:書法作品的欣賞也是孩子們學習書法的一個重要方面,您是如何教孩子們的?孩子們該如何在對書法作品的欣賞中提高自己的書法水平?
程老師:學習書法還得學會欣賞,欣賞過程中,我們需要深切了解書法家的甘苦,研究他們立身處世的人格,因為他們的一切悲傷、喜怒、歌頌與譴責,一切內在的精神世界都隱隱約約地但卻是真實地蘊蓄在筆畫之中,我們可從優美的筆畫中無形中受到人格的熏陶。同時,在欣賞作品時,不僅要一個字—個字地看,而且要把它當作一個藝術整體來看待。一個字像一個戰士,那這個戰士就要威猛矯健;一篇字則像一支部隊,那這支部隊陣容嚴整、旗幟飛揚。要看筆力、氣勢和疏密、張弛、均衡、向背配合得如何。通過欣賞、指導,可以激發我們對寫字的愛好和興趣,從而體會它的美。
書法中的繪畫美大致包含漢字的結構美和書法作品的章法美。漢字的結構美,前人曾有“—字之法,貴在結構,結構有道,則字無不佳”的說法。因為,掌握字形的間架結構是寫好字的關鍵。寫字結構美的原則應該是:筆畫之間,結構單位之間的搭配能夠相輔相成,互相協調,整體效果好。筆畫的長短、粗細、俯仰、伸縮和結構單位的寬窄、大小、高低、斜正及爭讓程度,主次關系,向背動勢,空間大小等均應妥當處理,筆畫分布相稱。每個字要有合理內在的聯系,使之不空曠、不擁擠、不松弛、不倒塌,這樣寫出來的字就會穩健挺拔,生動而富有氣勢,給人以美的享受,這樣,反復練習,孩子們頭腦中就會有“這個字這樣寫很漂亮”的觀念并形成寫好字的習慣。這種習慣到后來必然會使之能自覺地觸類旁通、舉一反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