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喜春
(渭南職業技術學院 陜西 渭南 714000)
系統性模塊型病例教學法是一種以護理學理論體系為核心,鏈接了內科護理學、外科護理學、基礎護理學等護理專業核心課程,根據教學目的和教學內容的要求,鏈接所對應系統的基本知識點,對教學內容進行系統性的優化組合,運用真實的病例或精心設計的病例,將學生引入特定的情景中,引導學生對病例進行分析,提出問題,進而解決問題的教學方法。教師在教學中扮演著設計者和激勵者的角色,通過對病例進行分析和指導,鼓勵學生積極參與討論,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傳統的護理教育課程體系模式,分科過細,難使學生對人體與生命現象形成綜合的、整體的概念,不利于學生對知識的整體把握和綜合應用。因此,許多高校要求護理教學內容應全面化,以培養目標為指導,對學科相關內容進行優化整合,加強各類知識的橫向聯系,為學生提供系統的專業知識體系,培養學生全面的、自主的、創新的、與臨床緊密聯系的思維方式。目前,我國護理高等教育對于系統性的護理基礎知識研究較少,如何將護理基礎知識進行有效的組合是目前急需解決的問題[1]。
通過對我校護理高職類學生進行系統性模塊型病例教學法的干預研究,探討完善高職護理教學方法的對策,為優化整合教學資源,提高學生的知識水平、行為能力、情感水平和教師教學滿意度提供基礎資料和倫理依據。
聘請臨床護理專家和我校教學名家,將護理知識進行科學的,有效的、系統的設計,構建系統性模塊型病例。采用類實驗方法對我校護理高職專業學生進行系統性模塊型病例教學法的干預措施,同時與采用傳統教學法的學生進行對照分析[2]。

E1=實驗組1,E2=對照組;O1=干預前評估,O2=干預后評估;X1=施加干預1(系統性模塊型病例教學法),X2=施加干預2(傳統教學法)
本研究選取符合納入標準的我校護理專業學生100 例為實驗對象。采用數字表的方法將其隨機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兩組,每組50 例。納入標準:(1)同意參加此次研究的學生:(2)身體健康,聽說讀寫能力正常:排除標準:(1)既往有精神障礙者;(2)拒絕參加者。
1. 學生方面
研究結果顯示:(1)系統性模塊型病例教學法較傳統教學法在提高護理高職生知識水平(理論知識、技能知識)的作用效果明顯高于傳統教學法。(2)系統性模塊型病例教學法較傳統教學法在提高護理高職學生行為能力水平(綜合分析能力、自主學習能力、理論與實際相結合能力)明顯高于傳統教學法. (3)系統性模塊型病例教學法較傳統教學法在提高護理高職學生情感水平(醫德情感、學習興趣和主動性、自信心)的作用效果顯著。
2. 教師方面 系統性模塊型病例教學法在提高教師自身自學能力和教學滿意度的作用效果差異高于傳統教學法。
1. 系統性模塊型病例教學法能夠改變傳統教學中學生被動接受知識的方式,可以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同時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加強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有利培養學生綜合能力。同時,病例教學法遵從了"實踐-教學-實踐"的模式,將理論知識與臨床實踐緊密的相結合,在一定程度上為學生提供了接觸"臨床病人"的機會,有利于學生轉變角色,盡早的適應臨床工作。
2. 研究表明,正確的應用系統論的觀點,可以深入的闡明護理教學內容的重點和難點、全面的考慮解決問題的方法、措施和步驟、辯證施教、優化教學過程。還能夠提高學生主動思考的能力和學習的積極性。有研究認為:我國護理高等教育的課程體系分科過細,難以使得學生對人體和生命現象形成綜合的,整體性的概念,不利于學生對知識的整體性把握。只有通過對相關知識進行優化組合,加強各類知識的橫向性聯系,才能培養出全面的,具有創新性思維方式的學生。
3. 結果顯示:以系統論為指導,將護理基礎知識按照人體和生命結構進行模塊式劃分,引入相應的真實病例,編寫相應的仿真病例,通過這種方式將知識進行有效的整合和利用,可以優化教學內容、減少重復內容,同時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綜合能力,節省教學資源,符合我國高等護理事業高速發展的需要。
4. 通過對護理高職學生進行系統性模塊型病例教學法教學,可以提高護理高職學生理論知識水平、技能操作水平、綜合分析能力、自主學習能力、理論與實際相結合能力、醫德情感、學習興趣和主動性以及自信心。同時,提高教師的自身知識水平和教學的滿意度。減少教學中相同內容的重復出現,節約了教學資源,為護理高職教育提供科學的、系統的、具有普遍適用性的教學方法。
[1] 劉敦,宋繼紅,高驥. 護理專業本科生與大專生對演示實驗教學評價的比較分析[J]. 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2,28 (35):9 -11
[2] 王才康. 護理課程設置改革中教學內容、安排、方法的變革[J]. 中華護理雜志,2000,35 (10):616 -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