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小 源
(陜建集團總公司,陜西 西安 710003)
·綠色環保·建筑節能·
基于項目施工的綠色與偽綠色因素分析
張 小 源
(陜建集團總公司,陜西 西安 710003)
介紹綠色施工的內涵和基本知識,結合工程實踐分析在工程項目施工過程中分部分項工程施工中的偽綠色的因素,總結了實施綠色施工的施工技術和管理措施,探索建立綠色施工的發展模式,以發揮綠色施工的引領和示范作用。
綠色施工,偽綠色因素,施工技術,環境保護
綠色施工的基本概念[1]:根據GB/T 50640—2010建筑工程綠色施工評價標準,綠色施工是在保證質量、安全等基本要求的前提下,通過科學管理和技術進步,最大限度地節約資源,減少對環境負面影響,實現“四節一環保”(節能、節地、節水、節材和環境保護)的建筑工程施工活動,是以可持續發展為目的,以科學管理和技術進步為實現途徑,以減少資源消耗和保護環境,以施工過程的污染排放最小和資源有效利用為特點。強調改善作業環境、減輕勞動強度的以人為本思想。
在我國[2]建筑能耗總量占27%~30%,耗能巨大,城市中的土地、能源、水、材料等資源消耗及污水、垃圾等污染物排放約50%是由建筑產生的。實施綠色施工具有極其迫切的必要性。當前,在工程項目建設的整個施工過程中既有綠色施工也大量存在著不綠色即偽綠色因素,它不但造成了環境的損害,能源及材料的極大浪費,而且違背綠色發展的理念。本節就工程項目分部、分項工程施工過程中的偽綠色因素加以剖析。
1.1 工程項目各分部工程施工共同的偽綠色因素
在編制施工組織設計和施工方案的時候不進行綠色施工策劃,不貫徹“四節一保”要求和措施;在施工前沒有對專項施工方案和綠色施工的相關內容進行交底。分部分項或檢驗批施工質量不合格和施工材料不達標造成返工返修應是最不“綠色”的偽綠色因素,此外,在施工過程中,場地生活區和結構施工工程施工場地臨時設施布置未統籌考慮在整個施工期內搭拆數次,造成不必要的浪費,工地臨時化糞池不及時清理或未與城市污水管網連接造成土壤和環境的污染;生活區的操作間未設置排水溝、食堂污水排放未設置隔油池或不及時清理、食堂外未設置封閉式泔水桶造成土壤及環境的污染等等也是重要的偽綠色因素。由于這些具有共同性,以下不再贅述。
1.2 現以地基與基礎工程偽綠色因素分析為例做具體剖析
地基與基礎工程主要涉及的施工要素有:施工方法、工藝流程、物質材料、機具設備等。如土石方施工、土釘墻、錨桿、混凝土支撐、排樁及鋼支撐等基坑支護以及混凝土樁基及基礎施工等。包括土石方的挖、填、運輸及壓實;錨桿、鋼支撐、水泥攪拌樁、地下連續墻、混凝土支撐、SMW工法、混凝土板樁、鋼板樁、土釘墻及鋼筋混凝土結構施工等。
1.2.1 從環境保護的環節分析偽綠色因素
1)土方施工和地基處理施工前,沒有對施工現場的水文、地質、生物及地下管線布設情況進行調查,施工時,造成地表以下設施、文物及周邊環境的破壞。
2)運輸車輛泥土存在裝載過高過滿,運輸過程中“滴、灑、漏”現象,車輛未嚴格執行沖洗制度。
3)在施工降水時隨意排放地下水,并造成現場場地及道路的積水。
4)夜晚施工機械設備、運輸車輛開啟強光作業時無措施,對周邊居民生活造成光污染等不利影響。
5)打樁機產生的振動和噪聲,混凝土支撐體系拆除時產生的揚塵污染和噪聲。
6)樁基、土釘、錨桿及地下連續墻等施工時會產生泥漿污染,污染施工現場。
7)現場用氧氣、乙炔、油漆在存儲和施工過程中的不當而造成的現場污染。
8)施工現場隨意焚燒土工布和包裝袋等。
9)砌砌和裝飾裝修工序仍采用現場拌制的砂漿,其材料在加工和拌制過程中還產生大量的揚塵和廢氣物,同時增加了工人的勞動強度和工作量。
1.2.2 從節材與材料資源利用環節分析偽綠色因素
1)建筑拆除廢棄物和工業廢料、渣土等能利用卻沒有有效利用直接運送到城市垃圾消納場。
2)在使用鋼管樁時沒有進行保護而產生銹蝕;SMW樁在支護施工完成后,沒有對其中的型鋼板進行回收。
3)邊坡所采用塑料布沒有回收。
4)灌注樁和地下連續墻施工中導致的斷層斷樁現象。
5)結構施工采用普通的木模板普通鋼管腳手架體系。
1.2.3 節水與水資源利用環節分析偽綠色因素
1)城市高層和超高層越來越高而基坑也越來越深,基坑降水亦成為城市高層和超高層施工不可缺少的項目,大多數基坑施工時,降水是無任何措施的用水泵連續抽排,少則3個月,多則1年多,造成了地下水的巨大浪費。
2)未有效利用基坑降水、沖洗車輛用水等。
3)在施工現場產生生產、生活用水沒有進行任何處理或者是處理達不到相關環保標準即排除出場外或夜里排出去。
1.2.4 從節能與能源利用環節分析偽綠色因素
1)施工現場施工機械選型未根據施工方案及實際作業條件考慮經濟及功效負荷運轉情況,導致費用增加、功效降低。
2)現場施工機械未做優化,造成機械閑置時間過長,利用率低下。
3)未做現場土方工程平衡計算,造成大量土方從施工現場運出后按垃圾處理,而后又買土運回回填。
1.2.5 從節地與土地資源保護環節分析偽綠色因素
1)施工總平面布置隨意布置未考慮原有建筑物、構筑物道路、管線為施工現場服務。
2)施工時野蠻操作,造成原地形地貌或文物損壞或破壞或場地長期堆放占用了大量的土地。
1)工程項目實施綠色施工應結合日常工作中偽綠色因素分析,依據“四節一環保”的內容并可根據氣候條件、建筑特點,周圍場地情況,因地制宜、經濟適用。
2)地基與基礎工程綠色施工技術和管理措施。
a.環境保護。
現場車輛尾氣及施工機械設備施工過程中噪聲排放不得超過相關規定的限值。如執行國家標準GB 12523—2011建筑施工場界噪音排放標準,晝間不大于70分貝,夜間不大于50分貝。運輸車輛泥土不得裝載超高,杜絕運輸過程中“滴、灑、漏”現象,嚴格執行車輛沖洗制度。現場的照明可采用大功率LED投光燈、配置智能定時開關,并設置定型燈罩,夜間電焊作業時采用鐵制遮光罩擋光,以免對周圍居民的干擾。設置污水或廢水沉淀池,對現場設置的化糞池定期清理。現場生活區、辦公區設置封閉式垃圾桶或垃圾箱,并分為可回收與不可回收,每天派專人進行清運。盡量購買或租賃無聲或低噪聲振動設備,合理安排作業時間,盡量減少夜間施工。樓層內清理時,可利用電梯井、管道井設置專用垃圾管道作為垃圾運輸的垂直通道,將垃圾運送至指定地點。
b.節材與材料資源利用。
現場采用廢舊模板、方木接長、短鋼筋再利用等技術,提高材料利用率。采用可多次重復利用工具式設施如防護欄桿、圍欄、電梯井防護門、工地大門、作業棚等。優化模板施工方案,使混凝土結構面達到免粉刷效果。優先采用搭設快、專業技能要求低、安全可靠度高的插接式鋼管腳手架及支撐架,盤銷式鋼管腳手架及支撐架等管件合一鋼管腳手架及支撐架技術。利用混凝土余、廢料制作斜槎磚、蓋板、過梁等小型或零星構件。內部辦公文件可實行電子化傳閱,紙張進行雙面使用。在砌砌及粉刷工序中推廣采用預拌砂漿或干混砂漿[3]。預拌砂漿和干混砂漿是節能降耗的產品,和自拌砂漿相比,每生產1 t預拌砂漿可節約水泥43 kg、石灰34 kg、砂50 kg、利用粉煤灰85 kg(按平均值計算)按水泥和石灰生產的能耗計算,可節約標煤17.5 kg、減少CO2排放115 kg。
c.節水與水資源利用。
利用基坑降水設置儲備池,用于混凝土養護及廁所沖、洗車臺用水、道路灑水等。經取樣檢測,符合混凝土拌合用水標準,可用于混凝土拌合用水。選擇有利于節水的施工措施,如混凝土養護采取薄膜包裹覆蓋或噴養護液,杜絕無節水措施混凝土澆水養護及砌塊洇水,沖洗泵管廢水設置回收系統,廢水沉淀后變清再重復利用。
d.節能與能源利用。
嚴格依據現場的實際條件及工藝要求經濟、合理、適用的機械設備,并且合理搭配,合理安排施工順序、工作面和施工進度,提高各種機械的使用率和滿載率。執行場地土方平衡技術,合理安排土方開挖與回填。在工地生產區、生活區、辦公區分別安裝電表進行計量,每月進行核算、對比分析。施工現場能耗大戶如塔吊、施工電梯等設備也要裝設電表分表計量,每月進行核算、對比分析。施工現場用電設備應盡量集中布置,宜錯峰用電,建立施工設備用電、用油計量臺賬,加強管理,保持機械設備的低耗、高效狀態。有條件的施工現場可以利用化糞池及生活垃圾修建沼氣池,利用專用沼氣燃氣設備為職工食堂提供燃氣資源。
e.節地與土地資源保護。
施工總平面布置充分利用原有建筑物、構筑物道路、管線為施工服務。現場規劃可以利用項目的室外總體設計,道路等盡可能與竣工后規劃道路重合。對短期裸露的土地上進行鋪網覆蓋,對長期裸露的土地進行綠化。根據工程項目的地域地點及具體情況合理布置,分階段,實行動態管理。原土體改良作業時與土方開挖及回填作業施工等綜合考慮,提高場地利用率。施工材料和設備機具放置在塔吊作業半徑范圍內,不同材料、設備放置時間順序統籌管理,使有限的施工場地能夠進行效率最大化的周轉利用。
習總書記提出“讓人民群眾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這是給建筑業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增加建筑產品的綠色含量,充分發揮綠色施工及綠色建筑的引領和示范作用,把綠色施工都要納入到建筑產業現代化的大戰略中去,摒棄現行的許多很難滿足綠色施工要求的施工工藝、施工設備和傳統管理理念,探索和建立綠色施工和低碳建筑的發展模式,建立標準化設計、工廠化制造、機械化裝配、信息化管理的全新綠色施工方式,引導建筑行業健康、可持續發展。
[1] GB/T 50640—2010,建筑工程綠色施工評價標準[S].
[2] 2012年6月中建協吳濤副會長兼秘書長在國家級工法成果推廣應用與綠色施工示范工程觀摩會上的講話時的數據[Z].
[3] 中國建設工程造價管理協會.《建設工程造價管理理論與實務(三)》[M].北京:中國計劃出版社,2005.
Analysis on green and pseudo green factors based on project construction
Zhang Xiaoyuan
(ShaanxiConstructionGroupCorporation,Xi’an710003,China)
This paper introduced the connotation and basic knowledges of green construction, combining with the engineering practice analyzed the pseudo green factors of partial project construction in project construction process, summarized the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and management measures implementation of green construction, explored the development mode establishment of green construction, so as to play the leading and exemplary role of green construction.
green construction, pseudo green factors,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2015-03-09
張小源(1967- ),男,高級工程師
1009-6825(2015)14-0197-02
TU201.5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