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艷瓊 王學良 席武俊 楊正源
(云南楚雄師范學院地理科學與旅游管理學院,云南 楚雄 675000)
城市規劃原理主干課程建設研究★
尹艷瓊 王學良 席武俊 楊正源
(云南楚雄師范學院地理科學與旅游管理學院,云南 楚雄 675000)
基于課程定位、課程教學目標及課程建設面臨的現狀,對楚雄師范學院資源環境與城鄉規劃管理專業城市規劃原理課程建設進行了研究,以期能為我國高校資源環境與城鄉規劃管理專業課程建設提供參考。
城市規劃,課程建設,教學
高等學校本科資源環境與城鄉規劃管理專業的目標是,培養具備資源環境與城鄉規劃管理的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能在科研機構、高等學校、企事業單位和行政管理部門從事科研、教學、資源開發利用與規劃、管理等工作的資源環境與城鄉規劃管理高級專門人才[1]?!冻鞘幸巹澰怼氛n程是資源環境與城鄉規劃管理專業的一門專業必修主干課程,目前國內大多數高校城市規劃相關專業碩士研究生入學考試,城市規劃原理科目必須要考,城市規劃原理也是全國注冊城市規劃師考試的主要內容之一。因此該課程對提升資源環境與城鄉規劃管理專業學生的專業素養、設計實踐水平、學科綜合能力及后續的學習工作有著極為重要的作用。本文基于專業培養目標、課程定位與教學目標,分析楚雄師范學院資源環境與城鄉規劃管理專業《城市規劃原理》課程建設面臨的現狀及具體實踐,目的是交流課程建設中的一些思路和主要做法。
1.1 課程定位
《城市規劃原理》課程在楚雄師范學院是資源環境與城鄉規劃管理專業的必修主干課程,是一門理論與實踐并重的課程。該課程主要研究城市規劃的基本原理、規劃設計的原則和方法,以及規劃設計中的技術經濟問題,是在自然地理學、自然資源學、管理學等相關課程的基礎之上,進一步加強學生對專業基礎知識的學習,提高學生實際動手能力的重要課程,能為學生后續學習國土規劃、鄉鎮規劃、城市設計、城鄉住區規劃等課程及畢業后從事城市規劃相關行業奠定基礎,所以該課程在資源環境與城鄉規劃管理專業的課程體系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1.2 課程教學目標
本課程的教學目標是通過本課程理論及實踐教學,加強學生對專業理論基礎知識的學習,使學生了解城市規劃的具體過程以及方法,掌握城市規劃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引導學生樹立全面正確的城市規劃價值觀,培養學生的綜合分析能力、社會調查能力、豐富的想象能力和動手設計能力以及實際操作能力,為學生今后的就業、工作奠定扎實的專業基礎。
2.1 課程建設基礎薄弱
首先楚雄師范學院2006年在地理學背景下開始開設資源環境與城鄉規劃管理專業,相比省內外工科院校,該專業開辦歷史較短,積淀不足,專業師資力量薄弱。目前學校資源環境與城鄉規劃管理專業專任教師數量偏少、年齡偏輕、職稱偏低,真正城市規劃專業出身的教師不足3人,專業教師年齡均在35歲以下,職稱均在副教授以下,這些教師大部分碩士研究生畢業以后就直接進入學校工作,均存在城鄉規劃從業經驗不足的問題。其次楚雄師范學院所在城市——楚雄市,是云南省的一個地州城市,相比云南省的其他幾個城市昆明市、曲靖市、玉溪市來說,楚雄市城市規模較小,經濟發展水平不高,吸納資源環境與城鄉規劃管理專業畢業生的能力有限,對學校建設的支持和幫扶不足。再次,楚雄師范學院是地方本科院校,相比一本類高校,學生普遍存在基礎薄弱的問題。
2.2 課程學時短、內容多,學生知識儲備不足
城市規劃原理課程具有理論性強、涉及面廣、綜合性強、內容多且較為抽象等突出特點[2-4],在楚雄師范學院資源環境與城鄉規劃管理專業2011版人才培養方案中,該課程總學時72學時,其中理論54學時,實驗18學時。對資源環境與城鄉規劃專業的學生來說要學好該課程顯然受授課學時偏少的限制,而資源環境與城鄉規劃管理專業的學生相對來說又缺乏城市規劃相關知識儲備。因此,在這樣一個背景下,學生要真正學好并掌握城市規劃原理課程的精髓是很有難度的。
根據資源環境與城鄉規劃管理專業《城市規劃原理》課程定位與教學目標,結合楚雄師范學院實際,在《城市規劃原理》課程建設的過程中加強了以下幾個方面的研究。
3.1 整合教學內容
本課程選用同濟大學吳志強、李德華主編的《城市規劃原理(第四版)》教材,該教材有712頁,主要內容分5篇22章敘述,不僅知識體系完整、內容全面豐富,而且融入了新時代的一些理念和方法,可稱為城市規劃寶典。但對于楚雄師范學院資源環境與城鄉規劃管理專業學生來說,該教材內容太多,但是該課程的學時又不多。因此在教學過程中結合資源環境與城鄉規劃管理專業的培養目標,充分考慮學?,F狀及學生特點,不拘泥于教材,將理論教學內容整合為四大模塊:即城市與城市規劃、城市規劃的影響要素及其分析方法、城鄉空間規劃、城市專項規劃(見圖1)。城市與城市規劃模塊主要講解城市與城鎮化、城市規劃思想發展、城市規劃的價值觀等內容;城市規劃的影響要素及其分析方法模塊重點講解人口與社會等內容;城鄉空間規劃模塊主要講解城市規劃的類型與編制內容、城市用地分類及其適用性評價、總體規劃、控制性詳細規劃等內容;城市專項規劃模塊主要講解城市交通與道路系統、城市工程系統規劃、城鄉住區規劃、城市設計、城市遺產保護與城市復興等內容。

3.2 強化實驗環節
為加強學生對本門課程知識的理解、掌握和應用,本門課程安排了六個實驗。實驗一是楚雄市八角鎮現狀用地分析,目的是讓學生掌握城市用地、鎮用地的分類的方法,并能用AutoCAD軟件繪制現狀用地分析圖。實驗二是某兩個城市總體規劃對比分析,目的是讓學生了解城市總體規劃工作的基本步驟和方法,城市總體規劃文本、圖紙應包括哪些內容,讓學生能從城市定位(城市發展目標、城市性質、城市職能)、城市規模和城市布局形態等方面對一些城市的總體規劃進行對比分析。實驗三是楚雄市八角鎮現狀建筑分析,目的是讓學生掌握建筑分析的方法,在圖紙上能對磚混結構建筑、磚木結構建筑、土木結構建筑進行區分,會計算建筑面積、建筑基底面積、建筑密度、容積率等技術經濟指標。實驗四是楚雄市城市道路交通規劃現狀及對策分析,目的是通過對楚雄市城市道路交通現狀的實地調查研究,剖析現狀道路交通規劃存在的問題,并能根據理論課所學的關于城市交通與道路系統規劃的原理、方法提出相應的整改對策及方案。實驗五是楚雄市師院附小給排水規劃,目的是讓學生能對給定的規劃地塊進行給排水規劃設計。實驗六是楚雄市水閘口甘家巷改造規劃,目的是讓學生能對給定的居住區項目進行規劃設計。
3.3 加強校企聯系
目前楚雄師范學院資源環境與城鄉規劃管理專業初步建立了5個校外實習基地,即云南地質工程第二勘察院測繪隊、楚雄州規劃局、楚雄州規劃設計院、楚雄市城市建筑規劃設計有限公司、楚雄市新思成建筑規劃公司,合作進行順利,每年均有學生到以上單位進行專業綜合實習,教師在指導實習的過程中,深入到以上城市規劃相關行業單位,了解其的運作模式和最新動態,并將了解到的信息在課堂上傳遞給學生。同時邀請以上城市規劃相關行業單位技術人員到學校做專題講座,介紹相關行業單位技能素質要求及專業學習重點。再者,在上本門課程期間,鼓勵學生到城市規劃相關行業單位進行調研、實習或見習。通過幾年校企合作的探索、實踐,發現資源環境與城鄉規劃管理專業近幾屆學生的實踐能力、動手能力有了明顯的提高。
3.4 充分利用現代教育技術
現代教育技術的應用對學生學習效果的提升具有很大的幫助。在課程教學過程中,充分利用現代多媒體技術,教學內容全部采用多媒體演示,將抽象的理論知識更加直觀的呈現給學生。同時充分利用學?,F有的資源,充分利用好學校的Blackboard網絡教學平臺,例如教師在平臺上展示課程簡介、教學大綱、教學計劃、教學課件、教學視頻、參考文獻資料、課程學習方法介紹、熱點論題討論等內容,一方面方便學生瀏覽查閱,讓學生對該門課程有充分的了解。另一方面通過熱點論題討論加強教師和學生之間、學生和學生之間的交流溝通,掌握學生的學習動態,及時解決學生在學習該門課程中存在的問題。
3.5 改革教學方法
城市規劃既是一門理論性強的課程,又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5],應用恰當的教學方法對學生學好這門課程至關重要。在課程教學過程中為了增加該課程對學生的吸引力、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提升教學效果,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采用了以下幾種教學方法對城市規劃原理課程教學進行探索。
1)互動式教學法。在授課的過程中,教師避免采用以講為主的教學方法,而是采用教師提出城市問題或現象(例如造成我國城鎮化水平地區差異顯著的原因有哪些;城市規劃中如何進行有效的防震;在布置工業用地時,如何防止工業對城市環境的污染等),讓學生對這些城市問題和現象進行思考并進行班級討論,同時鼓勵學生大膽闡述自己的看法,教師再根據學生的闡述進行點評、總結,這樣在教學過程中不僅可以實現師生教學互動,還可以鍛煉學生的表達能力。
2)參與式教學法。在城市規劃原理課堂教學中,貫徹“以學生為本”的教學理念,改變以教師講授為主的傳統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參與到教學過程中。例如在課程實驗中,設計學生講解實驗成果這一環節,鼓勵學生在實驗過程中針對問題和現象提出自己的見解和看法,促使學生積極、主動的去學習這門課,以此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3)案例教學法。在教學過程中注意收集整理國內外一些經典城市規劃設計案例,并在理論課的講解過程中引入這些案例,通過對這些案例的介紹,加深學生對所學理論知識的印象,培養學生用所學知識分析實際問題的能力。例如在學習城市總體規劃、控制性詳細規劃、城鄉住區規劃等章節內容時引入楚雄市城市總體規劃(2004—2020)、楚雄市東南新城片區控制性詳細規劃、楚雄市城市花園小區規劃等案例,這些案例學生比較熟悉,資料也容易獲得,且與教學內容相對應,學生很容易吸收、消化。
3.6 改革課程考核制度
在楚雄師范學院傳統的課程考核制度是:課程總成績=60%的期末成績+20%期中成績+20%平時成績,其中平時成績包括作業成績、實驗成績及課堂表現等。因為城市規劃原理課程是理論和實踐并重的課程,因此不能只偏重期末的理論考核,還應強調學生學習過程和實踐能力的綜合考核。故該課程考核制度調整為:課程總成績=期末成績60%+期中成績10%+平時成績15%+實驗成績15%,其中平時成績包括作業成績、課堂表現及出勤情況等。
通過這兩年的課程建設及實踐,學生對該課程的學習熱情和興趣在不斷提高,能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課程的學習、討論、實驗及實踐中。從學生提交的書面作業、實驗報告及課程設計成果來看,近兩屆學生對城市規劃理論知識的掌握程度及實踐能力與往屆學生相比有了明顯的提高,同時學生的思維模式也有所轉變,有了一定的創造性。
城市規劃原理課程的建設在把握其精髓的基礎上,通過整合教學內容、強化實驗環節、加強校企聯系、充分利用現代教育技術、改革教學方法、改革課程考核制度等措施來加強這門課程的各個教學環節。目前,這門課程教學規范、教學文件齊全、教學資源日漸豐富,學生的學習環境、學習資源相比前幾年有了很大的改善,同時這門課程教學效果也有了明顯改善。
[1] 教育部高教司.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和專業介紹[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2] 楊詩源,鄭偉民.城鄉規劃管理專業城市規劃原理課程建設研究[J].內江師范學院學報,2009,24(10):94-98.
[3] 楊詩源,鄭偉民.地方高校課程建設中學生專業素質能力的培養——以泉州師院《城市規劃原理》課程為例[J].廊坊師范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2,12(5):114-117.
[4] 王 丹,趙天英.建筑學專業城市規劃原理課程教學改革探討[J].廊坊師范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2,12(3):122-123.
[5] 周 蕙.建筑學本科專業的城市規劃原理教材體系及教學方法改革探索[J].科教文匯,2013(22):65-66.
Research on main course construction ofCityPlanningPrinciple★
Yin Yanqiong Wang Xueliang Xi Wujun Yang Zhengyuan
(GeographicalScienceandTourismManagementDepartment,ChuxiongNormalUniversity,Chuxiong675000,China)
Based on course orientation, curriculum goal and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curricular development, this article analysis the feeling of the curricular development ofCityPlanningPrinciplesin the Chuxiong Normal University Major of Resources-Environment and Management of City-Village Planning, in hope of serving as a source of reference to promote the curricular development of the said major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cross the country.
city planning, curricular development, teaching
2015-03-08★:楚雄師范學院第九批主干課程建設項目
尹艷瓊(1982- ),女,碩士,講師
1009-6825(2015)14-0225-03
G642.0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