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曉東
(山西省陽泉一監,山西陽泉045011)
今年是司法部提出的教育改造質量年,進一步提高教育改造質量是監獄機關更好地履行職責、深入推進社會管理創新和新形勢下推動監獄工作科學發展的必然要求,要切實增強做好教育改造工作的責任感和緊迫感,針對當前監內罪犯在改造中所表現出的暴力行為做好針對性的教育改造是當前深化改造工作、提高改造質量的有效途徑。
獄中罪犯在日常改造中遇有問題不通過正當途徑解決,而是采用暴力行為的原因是多種因素決定的,是主觀與客觀各種因素相互滲透、互為條件、反復強化,從量變到質變的發展過程。
1.強烈的反改造意識。在監管教育罪犯過程中,充滿著監管與反監管、改造與反改造、教育與反教育的斗爭。始終會有不同的罪犯在不同的階段表現出對監獄管理的不滿。他們抱著個人偏見,以反改造的心態對待監獄的監管,錯誤歪曲地觀察和評價監獄制度和民警的管理,總認為監獄在侵犯自己的權益,民警在找自己的茬,他們把監獄和民警管理中存在的一些不足看得一無是處,處處充滿懷疑、厭煩和反感。還有一些罪犯,在個人家庭、婚姻等方面遇到挫折時,不從自己身上找原因,而是遷怒于監獄、社會和他人
2.人生觀庸俗,道德水準低下,存在不良心理機制。一些罪犯存在極端的個人主義思想,他們奉行“人不為己,天誅地滅”,為了自己的私利,可以不惜損害他人的利益,用暴力爭奪不當利益;一些罪犯存在腐朽的享樂主義思想,把吃喝玩樂當作人生追求目標,追求非份的物質財富和低級糜爛的精神生活;為滿足欲望不擇手段;還有的罪犯存在“哥們義氣”、“老鄉觀念”,拉幫結伙,爭強好勝,他們分不清團結互助和流氓習氣,做事不計后果,甚至有的罪犯把橫行霸道、為所欲為、無人敢惹當做“英雄”行為。
1.人的動物屬性的原因。人有著生而有之的動物屬性,遵循優勝劣汰的自然競爭法則,為了自身的繁衍生息不斷地發生爭斗,是動物屬性的延伸。雖然有人類社會中的道德標準對人起到一定的約束作用,但爭斗始終藏在人的內心之中。爭斗作為一種最原始、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必然成為一些道德標準低下的人處理各種矛盾的首選方式。
2.當前社會影響的原因。我國社會治安形勢嚴峻,暴力犯罪活動嚴重。根據專家預測,在今后—段時期內,暴力型犯罪呈增多趨勢,導致暴力型罪犯在監獄押犯中的比例也將加大。
3.監獄管理的原因。目前,維護監獄安全穩定成為首要任務。一些單位、部門和領導為了不出事、不影響單位的成績,對一些存在問題的罪犯單純以說教為主,缺乏應有的懲治手段和打擊力度;有的甚至損害到了基層監獄民警的身體健康和切身利益,導致民警隊伍士氣低下,工作流于表面,責任感降低,結果助長了某些罪犯的囂張氣焰,導致了惡果的產生。
1.具有明顯的暴力性和危險性。這是暴力性罪犯最本質的特性。暴力性罪犯在日常改造中為滿足個人私利,不惜使用暴力,哪怕是簡單的排隊問題都會以最直接的暴力來解決;遇事較為沖動,一言不合即動手,表現為反改造心理強,下手狠毒,毫不留情,有極大地危險性。
2.社會適應性差,誘發率極高。大多數暴力性罪犯文化程度較低,虛榮心強,愛面子,爭強好勝,特別是對問題不能冷靜地看待,也不善于運用言辭表達,錯誤地認為“爭強斗勝是解決問題的最好辦法”,無視法律的存在。在一些人際交往的沖突環境中,由于性格暴躁,好沖動,缺乏情緒情感的自我調節能力,極易受他人的鼓惑采取暴力行為,造成嚴重后果。
3.性格表現反差大。性格外向的罪犯入監后,喜歡四出活動,認老鄉,拉幫結派,恃強凌弱,極個別罪犯還會藐視監規隊紀,頂撞監獄民警;性格內向型的罪犯則表現為沉默寡言,少與他人交往,不輕易惹事生非,能服從管理,參加勞動,看似表現良好,但如果一旦超出其忍耐范圍,必然會行為失控,暴露出其兇殘的一面。
4.言談舉止具有明顯的挑釁、攻擊性。例如,有的犯人在就餐時把饅頭剝皮,甚至是咬兩口就丟入垃圾桶,回過頭來卻抱怨監獄不讓自己吃飽飯,這種行為是表現得最為突出的情緒外泄型罪犯,他們不畏法律和監獄環境,犯人角色意識淡化,雖經監獄打擊,仍表現出為所欲為,爭強逞能,拉幫結伙,排斥攻擊其他犯人。
5.有的暴力性罪犯已形成攻擊心理定勢。他們接觸社會陰暗面較深,深受社會負面和不良影視媒體影響,在自己長期違法犯罪經歷中逐漸形成了一種錯誤的攻擊習慣定勢。
1.提高社會意識,加強道德教育。人的動物屬性和道德規范是人類幾千年野蠻和文明斗爭的本質原因,社會的發展很大程度上是這兩種力量交織的結果。只有提高社會意識,加強個人道德教育,提高道德水準,才能更好地發揮出人類社會中的道德文明對人的動物屬性的約束、限制和疏導作用。也只有用道德才能將這個世界向和諧與包容的方向引導,從根本上減少暴力性、攻擊性行為的出現。
2.在教育罪犯的過程中,要善于使用個別教育手段。對罪犯依法嚴格管理的基礎上要與以理服人相結合,不能只教不管,也不能只管不教。同時,采取表揚鼓勵與批評相結合的方法,對罪犯的思想行為,要隨時掌握并通過個別談話等形式,全面迅速地收集各種信息,并及時作出針對性教育,使其好的思想和行為得以鞏固發揚,落后的思想和行為及時被制止。
3.要注重解決實際問題。罪犯們的要求有合理、不合理和無理的;也有能辦到的和暫時辦不到的要求,對他們的各種要求,要進行認真的分析研究:對涉及罪犯切身利益的問題要在監獄的能力范圍內,及早制定出合理的解決辦法,以促進罪犯的改造;對那些非分的要求則要堅決拒絕,不能無原則的遷就妥協。
4.注重從平時入手、小事入手。對待罪犯在改造過程中出現的對其影響較大的問題落實好“十必談”制度。罪犯的思想行為惡習較深,俗話說“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因此,要從日常的小事對其進行點評啟迪,逐步改變,積少成多,通過量變引起質變,實現對罪犯的教育改造目的。
5.注重罪犯的反復性與反復教育相統一。暴力性罪犯由于性格、惡習程度等原因,往往會出現改造態度的波動性,反復性較強。要把握這一辯證發展規律,正確看待罪犯表現的反復,在平時應加強關注,一旦其改造出現反復,教育就應及時跟上,必須要做好“打持久仗”的準備。
6.注重做好仔細觀察與深入分析。做好個別教育工作,增進改造者與被改造者之間的心理溝通,及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必須對罪犯在生活、學習、勞動三大現場中的表現進行仔細觀察,并善于通過形式看本質,通過罪犯日常改造的表面現象,分析、發掘罪犯內心深處心態,深入運用心理學手段對其個性心理的階段發展進行深入分析,然后制定相應的改造對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