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特別報道
打破壁壘 貫通產業 轉型升級 發揮保險對經濟提質增效升級的引擎作用
《實施意見》著重強調保險業在“促進經濟轉型升級”中的引擎作用,要求“增強保險對新經濟新業態的培育作用”。保險業率先試水新業態發展模式,特別是眾安在線保險公司依托大數據和互聯網新技術探索新穎的專業化發展道路可圈可點。此外,太平洋保險、平安保險、太平保險等保險集團已在滬設立互聯網業務中心,新業態保險企業日益增加。《實施意見》鼓勵大力發展互聯網保險,加強保險公司與各類新興金融機構、互聯網企業的業務合作,支持保險公司積極運用網絡、云計算、大數據、移動互聯網等新技術促進保險業銷售渠道和服務模式創新。
“加大保險對科技創新的支持力度”針對性強。上海于2010年年底啟動科技型中小企業貸款履約保證保險試點,已經完成四期,累計為712家企業提供21.11億元的貸款支持額度。該項目支持的信貸規模逐年大幅增長,覆蓋包括電子信息、生物醫藥、新材料、新能源、高新服務業等在內的眾多高新產業。
對于科技型中小企業,上海已經構建起保險服務體系,支持經濟轉型發展。政策扶持方面,為首次投保出口信用險的企業爭取到50%的保費扶持財政政策,企業受惠面持續擴大。產品創新方面,創新推出“企業衛士”保險、“諾亞方舟”保險,涵蓋機器損失、產品責任等十多種風險。下一步,上海將研究建立科技保險保費補貼機制,鼓勵和支持保險公司和保險中介研發適合科技企業需求的創新保險產品,鼓勵和支持科技企業投保各類科技保險。擴大科技型中小企業貸款履約保證保險覆蓋面,為小微企業提供綜合金融服務。
在“發揮保險對貿易轉型升級的保障功能”方面,上海也是先行先試,卓有成效。2014年前三季度,短期出口信用保險支持上海一般貿易出口196.5億美元,同比增長17.8%,一般貿易滲透率29.6%,有效支持了出口“保訂單”任務;中長期出口信用保險和海外投資租賃保險支持出口4.49億美元,有力保障企業“走出去”。
《實施意見》提出,今后要進一步發展進口貿易信用保險,改善進口企業貿易條件,推動國內貿易、信用融資、電子商務等信用保險發展。
在“支持保險資金深度參與上海城市建設”方面,上海創新保險資金運用方式,大力支持民生安居工程。上海基礎設施和不動產債權投資計劃規模位列全國之首,在養老醫療產業、重大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作用突出。一是以股權形式參與舊區改造,太保資產通過與虹口區等共同設立合作企業的方式,簽約投資18億元參與虹口區舊區改造項目和相關的城市建設項目,創新了保險資金的投資模式。二是發行資產支持計劃募集資金投資民生安居工程,擬募集資金270億元專項投資于上海舊改投資基金。三是以債權投資計劃形式募集資金投向舊城改造的土地儲備項目,包括注冊規模高達500億元的上海土儲中心不動產債權投資計劃。
此外,《實施意見》強化保險與文化產業的合作聯動。支持保險機構通過投資企業股權、債權、基金、資產支持計劃等形式,為文化企業提供資金支持。研究建設文化保險保費補貼政策,大力發展藝術品、影視、動漫、游戲、演藝以及相關版權、品牌、商標等文化產業保險。
(摘自上海保監局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