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上海國資記者 左沈怡
已經錯過第三方支付進場期的城市一卡通,能否后發制人?
移動支付其實早在十幾年前就已經在生活中實現應用,只是并未將數據實現對接與沉淀。上海市民人手一張的交通卡,便是通過NFC技術實現實時支付。交通卡每年會有大量資金沉淀,如果實現O2O的打通,并且能夠將其應用到其他場景的支付中,就會形成一個城市的關于居民吃住行的海量數據庫。這些數據及卡片中的沉淀資金,足以支撐一個銀行的運轉,這亦是如今移動支付玩家饞涎之關鍵。
其實,滿足類似條件的,并不止交通卡一張。上海百聯集團的百聯OK卡曾經是上海購物用途最為廣泛的一張預付費卡,而預付費的深刻含義在于資金的沉淀,也就是如今支付寶的實體版。那么在這樣的情況下,實際上如今支付寶可以做的事,那張OK卡也都應當可以實現。但令人遺憾的是,OK卡并未取得支付全牌照,并未有長足的突破。
目前上海滿足支付全牌照的卡只有一張,就是上海都市旅游卡。該卡是由上海久事公司、上海交通卡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市旅游局聯合投資,但一直比較低調,普及率并不高。
據官方介紹,上海都市旅游卡具有上海公共交通卡的支付功能和商戶消費功能。該卡在吃、住、行、游、購、娛各領域覆蓋面廣,一卡多用,功能涵蓋城市居民所有消費領域。
類似的城市一卡通有香港的八達通為樣板,但是始終尚未見到該類一卡通有向互聯網金融延伸的趨勢。
據上海都市旅游卡的負責人介紹,該卡片的核心價值在于交通支付功能,并擁有支付業務許可證,從而能夠打通線上線下的紐帶與橋梁。競爭優勢則是居民的消費習慣和極高的使用粘性。香港的八達通每日有高達1.3億元消費額。此外,快捷也是一大優勢,比起打開應用掃一下的5秒,用卡刷一下僅需0.3秒。
目前,上海都市旅游卡正在積極進入移動支付領域,希望能夠在大數據時代贏得市場。然而,如今進入第三方支付市場似乎有些滯后,從刷二維碼到刷臉到,各類支付神器競相登臺,近場NFC技術支持下的城市一卡通是否還有立足之地?
支付業務非此即彼,面對蓬勃發展的移動支付,城市一卡通路在何方?
比較掃碼支付、NFC支付和預付費卡支付三種模式,可以看到各有千秋。掃碼移動支付安全性低,受環境擴展模式簡便,正在快速擴張期,用戶端使用便利性非常高。
NFC移動支付,作為近場支付使用PBOC標準,安全性高,尤其銀聯應用非常廣泛,但部分城市的行業應用需要對設備進行適配性調整。NFC移動支付過手機客戶端直接對卡進行管理,可以直接查詢、通過網銀轉賬充值。更普及的運用需待NFC設備普及,手機端則鼓勵消費者使用NFC-SIM卡。
相較而言,傳統預付卡使用CPU卡的安全性高,而使用M1或條碼的安全性相對較低。同時受自身受理環境限制,應用場景有限。網絡服務較普及,手機客戶端普遍待開發。優勢是普及率非常高,兼有實名制產品與非實名制產品。
現在,都市旅游卡開始謀求變化。其希望通過更好更深地結合應用場景,提高使用便利性和確保應用安全性。移動支付的崛起是電子支付行業發展的必然結果,對傳統的紙幣支付和傳統的預付卡交易一定會產生擠出效應。但是移動支付與城市一卡通并非水火不容,目前移動支付可以為城市一卡通提高服務能級,縮短與移動支付產品在入賬渠道的差距,具有重要意義。未來NFC產品的普及將為城市一卡通的移動化應用提供支持。
行業人士表示,上海都市旅游卡作為一個極有可能與支付寶、微信支付競爭的第三方支付平臺,有其自身天然的用戶優勢,即在消費場景及普及率上具有競爭力,但是目前來看,卡片在推廣應用及整體戰略上還處于初始階段,并未看見更多大的動作。
對此,都市旅游卡方面回應稱,城市一卡通自身正在尋求改變。都市旅游卡正通過積極采用移動支付技術解決服務短板,并與電子商務結合,通過增值服務提高客戶黏度。此外還將改進運營模式,滿足監管要求,同時降低運營成本,擴大個人消費占比,改變福利消費市場為主的特征。
據介紹,上海都市旅游卡在2013年完成了使用NFC設備的讀寫器模式,對實體都市旅游卡進行消費和充值應用。開發了獨立APP和微信公眾號,并可提供第三方進行開發。在擴展服務渠道方面,充分利用NFC設備的讀寫器模式,為現有預付卡擴展充值、圈存等服務功能,減少傳統服務網點,降低服務成本,提高服務效益。在移動終端擴展消費導引,優惠下載等功能,為NFC移動支付用戶提供消費賬單、消費查詢等功能。在擴展小微型商戶方面,通過NFC設備作為消費設備,小微型商戶接入預付卡受理網絡的成本近乎為0,為預付卡行業的商戶拓展提供新的機遇。在提升預付卡使用安全性方面,在使用預付卡賬戶進行移動遠程支付時,通過NFC技術使用用戶卡片作為外部認證,增強支付安全性。通過提高更加便捷的圈存功能,降低卡內電子現金的額度,從而降低遺失損失。
都市旅游卡的負責人認為,居民日常生活服務的電商化、移動化和互動性是一片潛力巨大的市場。
都市旅游卡計劃通過移動終端、自助設備和電視機頂盒呈現的生活服務平臺實現與用戶積極有效地互動,并驅動線下實體商品與服務,實現“15分鐘便利生活服務”。
第一步是實現區域“實名化都市旅游卡”覆蓋支付和身份認證一體化、電子化。旅游卡將以個人為服務核心,實現跨平臺數據信息的溝聯與共享。通過建立統一身份認證基礎,接入各類傳感器(消費POS、門禁、健康體檢、公共設施等),并以電子支付數據為紐帶,搭建起面向智慧城市應用的云儲存和云計算平臺,為跨平臺的數據共享與聯動提供一個現實可行的技術手段,從而有效跨越信息鴻溝。
在醫療衛生、教育培訓、交通、安防等領域將為個人提升應用體驗,將人們的“簡單平面”生活轉向“多維泛在”,從應用單點信息服務改善生活品質轉向系統集成化的個人生活管理,將讓智慧城市真正服務于民生,并為各個行業帶來新的發展機遇。
移動支付領域相關人士認為,疊加強黏性功能是該類生活卡的優勢。通過推廣小區門禁+交通出行+醫療的功能組合,將確保區域內人人實名持卡,并且持卡必然活躍。在具體實際操作方面,以電商化運營模式,經營社區商業服務業的線上線下服務;各類服務直接推送至個人,無論線上線下,購買行為實時采集,實體維度與虛擬維度趨于融合;統一接入,多元參與,服務專業化,獲得較高用戶接受度和使用頻度;通過行為采集數據,數據高度真實,解決管理、決策依據科學性。
據了解,目前首批試點選在莘莊工業園區,已經搭建了覆蓋8萬人口的試驗區。該區域自2014年11月起運行至今,效果良好,已經獲得張江政府基金的大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