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與企業轉型
面對跨界融合大潮帶來的挑戰,不變則敗
3月5日,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首次提出要制定“‘互聯網+’行動計劃”,推動移動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與現代制造業結合,促進電子商務、工業互聯網和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引導互聯網企業拓展國際市場。
其釋放的信號,不僅是鼓勵阿里巴巴、騰訊們的發展,更希望今后互聯網與傳統行業要進一步深度融合,未來中國將培育更多的新興產業和新興業態,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促進經濟社會各領域的融合創新,“互聯網+”將打造中國經濟轉型升級的升級版。
互聯網帶來的全球化沖擊,磨平了地域險壑,也在侵蝕行業壁壘。這些變化已經在消費服務業發生。在中國互聯網發展的過往20年中,互聯網與廣告、零售、銀行、通訊等傳統行業的結合,造就了百度、阿里巴巴、京東、騰訊等互聯網優秀企業的同時,也為中國的經濟轉型升級提供了新路徑和寶貴的經驗。
專家預言,未來20年,中國經濟最大的“臺風”是產業互聯網,能讓“豬飛起來”。而“豬飛起來”,就是企業利用互聯網精神、互聯網思維及互聯網平臺和技術,更好更快地從事價值創造,涉及企業價值、用戶價值和社會價值。
但是,相比消費服務業的鏖戰正酣,工業產業尚風平浪靜。但平靜之下,是無法阻擋的變革大潮。美國與德國工業革命的號角已經吹響,中國亦當迎風而上。
中國的大型制造業企業多為央企、地方國企,長期以來中流砥柱,發揮著支撐中國實體經濟的作用。在面對中國宏觀經濟增速下行的局面下,如何在穩增長促改革的新常態中謀發展,抓住互聯網技術帶來的歷史機遇,實現傳統產業在商業模式上的升級,從而在全球競爭中占領先機,是當下每一家企業應該思考的命題。
面對跨界融合大潮帶來的挑戰,不變則敗。
執掌企業的領導者,首先當預見趨勢。好的謀略可以幫助企業打敗競爭對手,而前瞻性的眼光與思路則能幫助企業走得更遠。對于大企業而言,尤為重要。因此,大企業必須推行自上而下的維新,這就需要掌門人率先意識到時代風向標,理念先行才能名正言順。但這并非易事,也因此有無數企業在時代變革中沉沒。太多時候,掌握更多資源的大企業能夠早先一步發現新趨勢,卻因為執掌者的固步自封而最終錯失良機。
其次,還需配以合適的商業模式。結合中國產業實情,從搭建產業互聯網平臺發展成為開放平臺服務商,將是傳統業企業的未來方向。互聯網的發展必將重新布局全球產業,原來傳統的專注自我的全產業鏈模式,將來會被協同共享的平臺模式所替代。
最后,還需要企業家強大的執行力。在互聯網時代,任何層面的革新都意味著利益的重新分配。這種挑戰來自行業,但更大的挑戰則來自企業內部。在記者的采訪中,一個很深的體會是,眾多的企業管理層,在應對利益格局變革帶來的挑戰中,要不無所適從,要不惶然失措。如何處理自己原有的傳統渠道和現有電子商務模式之間的平衡,如何平衡線上和線下的沖突問題,不僅考驗管理層的智慧,更考驗企業家的決斷力。在全球技術革命的大背景下,傳統產業的顛覆不是一朝一夕,是從量變到質變,從0到1的過程。對于中國企業而言,兩化融合的推行,并非是單純的信息系統工程的建設,而應當提升至企業戰略甚至是生死存亡的高度。
當前,我們已經可以看到,“互聯網+”正在為鼓勵產業創新、促進跨界融合、惠及社會民生和推動我國經濟和社會的創新發展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變局已經來臨,我們是否做好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