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楓春
(中共新疆區委黨校經濟與社會發展研究中心 新疆 烏魯木齊 830002)
新疆發展中小微企業促進就業的特點與經驗分析*①
高楓春
(中共新疆區委黨校經濟與社會發展研究中心新疆 烏魯木齊 830002)
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2010年中央新疆工作座談會以來,新疆首次將發展中小微企業放到戰略層面加以推進,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新疆中小微企業特點鮮明,并呈現出規模不斷擴大、速度較快增長的良好發展勢頭,已經成為全區經濟發展的重要主體和活力所在;成為吸納就業的主渠道和改善民生的重要載體;成為社會穩定、長治久安和促發展安民心的重要力量。特別是在促進就業方面,中小微企業呈現出鮮明特點并發揮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新疆 中小微企業 就業
黨的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2010年中央新疆工作座談會以來,新疆中小微企業取得了長足發展,特別是在促進就業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目前,新疆中小微企業達6.4萬個,占全區總數的99.6%。其中,中型企業法人2 000多個,小型企業法人1萬多個,微型企業法人5萬多個,小微企業法人占全區中小微企業法人總數的96.8%,中小微型企業個數比重為3.2∶15.7∶81.1。中小微企業營業收入達9 000多億元,占全區企業營業收入的60%以上。其中,小微企業營業收入占全區中小微企業法人營業收入的40%左右。中小微企業資產總額超過1.4萬億元,占全區企業資產總額的60%以上。其中,小微企業資產占全區中小微企業法人資產總額的一半以上。貸款總額近3 000億元,占全區的55%以上,占全區大中小微企業法人貸款總增長額的近60%。其中,小微企業貸款總額占全區中小微企業法人貸款總額的40%以上。中小微企業創造的增加值占全區GDP的30%以上,中小微企業上繳稅收占地方公共預算收入的70%左右。在技術與創新中,全區90%以上的專利授權給予中小企業,其研發的新產品占全區的近八成。盡管整體上普遍起步晚、層次低、規模小、市場經濟發育程度不高、大部分是“小而全”和低水平,具有投資主體和組織形式多元化,出資來源和形式多元化,生產和銷售靈活,內部管理松散和轉型快等特點,中小微企業仍然成為新疆吸納就業的重要渠道和蓄水池。
1.吸納就業主渠道。目前,新疆中小微企業提供的就業崗位170多萬人,占全區企業從業人員的72.3%。其中,中型企業法人從業人員近70萬人,小型企業法人從業人員近60萬人,微型企業法人從業人員40多萬人,從業人數比重為40.8∶34.0∶25.2。其中,小微企業從業人員占自治區中小微企業法人從業人員的近60%。從中小微企業對全區就業貢獻率來看,中小微企業就業貢獻率整體上呈現逐年攀升的趨勢,特別是2010年中央新疆工作座談會以來新疆中小微企業就業貢獻率持續增加。
2.產業呈“三二一”,就業呈“二三一”格局。新疆中小微企業三次產業分布呈現“三二一”分布格局,中小微企業在第三產業中所占份額快速增加,在數量上占據絕對優勢,達到4萬多個,占全部中小微企業法人的70%左右。從企業從業人員看,第二產業就業最多,呈“二三一”格局,第二、三、一產業吸納就業82.6萬人、59.8萬人、27.7萬人,分別占全部中小微企業法人從業人員的48.6%、35.1%和16.3%。從企業的營業收入上看,第三產業的營業收入最高,第三、二、一產業營業收入分別為5 333.6億元、3 787.1億元和119.1億元,分別占全部中小微企業營業收入的57.7%、41.0%和1.3%。從2012年每個企業平均實現營業收入來看,一產平均每個企業營業收入達379.27萬元,二產平均每個企業營業收入達2 380.81萬元,三產平均每個企業營業收入達1 040.23萬元。
3.行業聚集效應明顯。新疆中小微企業分布面廣,幾乎在國民經濟各個行業中均有涉及,九成以上企業經營傳統行業,吸納超10萬人以上的行業門類主要集中在制造業、農林牧漁業、建筑業、批發和零售業,占全部中小微企業從業人員的近70%。以2012年為例,在全部中小微企業中,從事傳統的批發和零售業占38.7%,其次為制造業、租賃、商務服務業、房地產業,分別占17.0%、8.7%和6.3%。制造業排名前四位的行業依次是非金屬礦物制品業、農副食品加工業、化學原料及化學制品制造業和金屬制品業,中小微企業法人數分別為2 510個、1 120個、876個和755個,分別占中小微制造業企業總數的23.1%、10.3%、8.1%和6.9%。據統計,我區批發和零售業、制造業兩大行業門類中小微企業法人均超萬家,分別為24 733個和10 872個,僅此兩個行業門類占全區中小微企業的比重為55.7%,占全區中小微企業營業收入的比重則高達70.8%,實現主營收入占到七成以上。從企業法人單位排名看,中小微企業居前四位的行業門類主要集中于批發和零售業、制造業、租賃和商務服務業、房地產業等行業門類中。從主營收入排名情況看,批發和零售業名列前茅,制造業和建筑業分別位居第二和第三,在主營業務收入排名前八位的行業中,服務業占據四個席位。可見,在經濟總量和企業的規模方面,服務業在中小微企業中地位舉足輕重,其發展直接影響全區中小微企業的發展狀況。而制造業作為實體經濟,更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和帶動著批發和零售業、建筑業和生產性服務業的發展態勢。從幾個主要行業中小微企業就業對全區中小企業就業貢獻率來看,八大行業從業人員占中小微企業總從業人員的75.6%,工業、建筑業、批發零售和住宿餐飲業對中小微企業吸納就業的貢獻率較大,其中制造業對中小微企業吸納就業的貢獻率最大。
4.區域協調發展加快。近年新疆三大區域中小微企業呈現出快速發展和齊頭并進的良好趨勢。以2012年為例,北疆中小微企業法人40 577個,比上年增加3 952個,增長10.8%;營業收入為6 602.64億元,同比增長10.9%;南疆中小微企業法人為15 869個,比上年增加2 536個,增長19.0%,營業收入為1 694.35億元,同比增長4.5%;東疆中小微企業法人4 900個,比上年增加741個,增長17.8%,營業收入為437.69億元,同比增長4.4%。北疆、南疆和東疆中小微企業協調發展加快,尤其是北疆,已成為自治區中小微企業發展最快的地區。根據2002~2012年新疆中小微企業發展統計數據,從各地州市中小微企業就業對全區中小微企業就業貢獻率分析來看,新疆中小微企業的區域分布相對集中,烏魯木齊市、巴州、阿克蘇地區和昌吉州中小微企業分別占全區中小微企業法人單位總數的39.6%、9.1%、7.1%和6.8%,四個地區的合計占全區中小微企業總數的62.6%。從從業人員看,四個地區中小微企業從業人員占全部中小微企業49.8%,同比增長7.9%;從營業收入看,四個地區營業收入占全部中小微企業營業收入的65.6%,同比增長12.5%。可見,四個地區的三個指標的發展占據全區中小微企業的五成以上,它們的發展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全區結構調整和經濟變化。
5.民營中小微企業發展迅速。新疆中小微企業九成多為內資類型,外資企業所占份額較低。以2012年為例,新疆中小微內資企業個數、從業人員和營業收入分別占到總數的99.4%、97.8%和97.3%,港澳臺商和外商投資分別為0.6%、2.2%和2.7%,這與新疆對外開放程度還不高,地理位置和資源優勢尚未得到發揮有關。民營中小微企業60 176個,占中小微內資企業法人總數的94.6%,同比增長13.9%;從業人員125.04萬人,占中小微內資企業法人總數75.0%,同比增長10.8%;實現營業收入7 789.36億元,占中小微內資企業法人總數86.2%,同比增長9.8%,資產總額達到11 498.33億元,占中小微內資企業法人總數的84.2%,同比增長11.6%。這充分說明中小微企業是民營經濟的主戰場。
1.不斷提高服務中小微企業發展的整體水平。自治區黨委七屆九次全委(擴大)會議確定了把以非公有制經濟為主體的中小微企業放到戰略層面進行決策部署。為夯實新疆民生改善與經濟發展的內在動力,立足新疆中小微企業的實際,不斷總結和完善政府服務中小微企業的體制機制,出臺促進就業的政策措施,將中小微企業發展納入政府績效考核范圍,扎實工作。大力實施“中小企業成長工程”,加快構建中小微企業服務體系等各種措施,落實2010年12月新疆促進中小微企業發展工作會議精神。逐步形成有利于中小微企業發展的寬松政策環境、人文環境和財政配套環境,不斷提升中小微企業自我發展的能力。
2.從加大中小微企業政策配套扶持力度入手,營造有利于中小微企業發展的政策環境。自2010年起,自治區高密度、高效率出臺了具有較強指導性和可操作性的政策措施,不斷加大了對中小微企業專項財政資金扶持力度,年均遞增不低于20%,對中小微企業創新成果應用、技術改造、轉型升級項目予以重點支持。2013年5月《自治區關于進一步支持小型微型企業健康發展的實施意見》的出臺,標志著新疆支持中小微企業發展的政策體系已經形成。實施意見中涉及財政資金支持、稅收優惠政策、金融支持、幫助小型微型企業開拓市場等10個方面共35條內容。2013年新疆設立自治區中小企業發展專項資金達1.72億元,主要用于引導地方、創業投資機構及其他社會資金支持處于初創期的高成長性、科技創新型、勞動密集型、小型和微型企業,為推動我區中小微企業快速發展營造了良好的政策發展環境。
3.從減輕中小微企業稅費負擔,規范各類事業性收費入手,營造中小微企業發展的良好財政環境。從2010年起,自治區對南疆三地州50個國家扶貧開發縣市的企業給予特殊的稅收優惠政策。自2012年起,對符合認定標準的小型微型企業暫免征簽發一般原產地證書費、一般原產地證書工本費收費的要求。取消了20項自治區涉企行政事業性收費。積極貫徹落實中央涉企稅收優惠政策,根據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相關規定,自2011年11月1日起,在調整繳納營業稅和按次繳納營業稅起征點的同時,調整增值稅起征點標準,為近10萬戶納稅人減稅約2億多元。
4.從加強自治區中小微企業的金融服務入手,營造優良的資金保證環境。大力豐富和創新小型微型企業金融服務的方式,加強政府對中小微企業金融服務體系建設,提高對中小微企業的指導和服務水平,同時鼓勵各銀行機構開展中小微企業金融服務多種形式的活動,出臺支持中小微企業金融服務的配套政策。自2010年以來,自治區金融機構不斷加大對于中小微企業的幫扶力度,連續三年實現了銀監會關于小企業貸款“增速不低于全部貸款增速,增量不低于上年”的政策目標。新疆小額貸款公司的蓬勃發展,填補了商業銀行的服務盲區,為中小微企業融資難問題提供了新的出路。
5.從實行中小微企業差別化產業扶持政策入手,在中小微企業中營造特色地域優勢產業發展的良好人文環境。針對新疆民族特色和地域特點,對于起步發展階段的文化產業、農產品行業、農副產品加工業、特色餐飲業等實行差別化政策,進行重點扶持培育。自治區于2011年8月出臺了促進新疆特色餐飲業發展的八項政策措施及2011~2015年五年發展規劃。2012年免征蔬菜流通環節增值稅。對于旅游業,自治區于2012年3月1日,正式實施新修訂的《旅游管理條例》。對于服裝產業的企業,制定加快投資發展、資金扶持、金融稅收支持、促進就業和推進人才隊伍建設等方面的22條優惠政策措施。
2014年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談會在實現新疆跨越式發展和長治久安兩大歷史任務的基礎上提出實現新疆社會穩定和長治久安的總目標,把發展中小微企業作為促進就業的重要途徑,從戰略層面加以推進,中小微企業繼續呈現出持續穩定健康發展的良好態勢。
[1]姚潔,楊淑艷,王來玉.美國中小微企業發展的歷史和現狀分析[J].商業時代,2010,(02).
[2]許小平,董英.歐盟中小微企業的就業政策及其對中國的啟示[J].蘭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06).
[3]馬凌云.發展三產是解決就業的有效途徑[N].新疆經濟報,2013-7-26.
[4]梁淵.新疆小微企業品牌建設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經營管理者,2014,(06).
[5]2014年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統計年鑒[Z].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2014.
編輯:張新友
F127.45
A
10.3969/j.issn.1003-4641.2015.02.11
?本文系新疆自治區規劃辦課題子課題“新疆發展中小微企業促進就業問題研究”(12BJY020)階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