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喜莎(中共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委黨校 新疆庫爾勒 841000)
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打造“絲綢之路經濟帶”核心區重要戰略支點的思考
王喜莎
(中共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委黨校 新疆庫爾勒 841000)
2013年9月7日,習近平主席在哈薩克斯坦納扎爾巴耶夫大學發表演講,提出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的戰略構想。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曾是古絲綢之路中道的咽喉之地,中央確定新疆打造“絲綢之路經濟帶”核心區,巴州應積極有所作為,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核心區重要戰略支點,推動經濟社會的跨越式發展。
絲綢之路經濟帶 核心區 戰略支點 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
2013年9月7日,習近平主席在哈薩克斯坦納扎爾巴耶夫大學發表演講,提出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的戰略構想。絲綢之路經濟帶是在古絲綢之路的概念基礎上形成的新的經濟發展區域,東邊與亞太經濟圈相連,西邊與歐洲經濟圈相連,被認為是世界上最長、最具有發展潛力的經濟大走廊。
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以下簡稱巴州)是新疆面積最大的地級行政區,位于南北疆的結合部。中央新疆工作座談會召開以來,巴州經濟社會發展勢頭良好,2013年,巴州完成地區生產總值1 017億元,增長10%;完成地方財政收入93.05億元,增長17.3%。完成固定資產投資638.2億元,增長30%。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22.8億元,增長17.1%。進出口貿易總額1.5億美元,增長15.6%。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 369元,增長13%;農牧民人均純收入13 343元,增加1 561元。[1]巴州曾是古絲綢之路中道的咽喉之地,新疆打造“絲綢之路經濟帶”核心區,給巴州帶來新的發展機遇,巴州應積極有所作為,力爭打造“絲綢之路經濟帶”核心區重要戰略支點,推動經濟社會的跨越式發展。
1.區位優勢。巴州地處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東南部,南北疆的結合部,是新疆面積最大的地級行政區,區位優勢明顯。新疆7條省道和國道有5條穿越巴州境內,呈“三橫兩縱”狀態貫穿巴州。庫爾勒機場改擴建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于2014年6月4日獲得國家發改委批復,新疆機場集團航線運營戰略調整,庫爾勒機場將成為新疆第二大機場,庫爾勒將成為除烏魯木齊之外的空中出疆第二通道,區位優勢日益增強。
2.資源優勢。巴州自然資源呈現多樣性,動植物資源豐富。有野生動物73種,野生植物2 200多種。礦產資源豐富,已發現74種礦產,礦產地681處。礦產資源種類全,儲量大,全國三大氣田之一的塔里木天然氣田在巴州境內。巴州優勢礦產主要有石油、天然氣、鉀鹽礦、菱鎂礦、蛭石、石棉、紅柱石、飾面用花崗巖等,其中儲量排在全國之首的礦產資源有蛭石、紅柱石、鉀鹽礦、菱鎂礦。風能、太陽能等可再生能源可利用量居全疆前列。這些資源為巴州的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3.后發優勢。巴州作為欠發達地區,發展的底子薄、起步晚、差距大。但在我國對外開放戰略的優化調整下、在當前國家特殊優惠政策的扶持下、在對口援助省份的支援幫助下,在巴州各族干部群眾的努力奮斗下,巴州的后發優勢日益凸顯。借助河北省對口援助巴州,在人才、技術、資本、產業和管理等方面提供經驗的優勢,增強巴州經濟社會發展的內在要素條件,為推進新型工業化、農牧業現代化進程、不斷增強可持續發展能力。
1.經濟發展水平低,積累不足。盡管2013年巴州生產總值突破千億元大關,增長10%,高于全國2.3個百分點,但由于經濟發展水平低、規模小、積累不足,與發達地區差距仍較大。
2.巴州經濟發展結構性矛盾依然存在。目前巴州經濟發展中仍然存在著一些結構性矛盾,主要表現在:經濟結構特別是工業結構不合理,石油工業一支獨大,占比較強,服務業比重較低,現代服務業發展速度緩慢,水平偏低。生態環境脆弱,環境承載力不足,水資源短缺且分布不均。城鄉之間由于二元經濟結構導致發展不均衡、區域之間由于歷史和現實原因導致發展不均衡的現象依然存在。
3.中亞國家內部關系錯綜復雜,外部環境多變。中亞國家內部關系錯綜復雜,加之美國與俄羅斯在中亞地區的角力等,使得我國與中亞國家之間開展經貿往來增加了不穩定性和不確定性,阻礙了我國與中亞區域一體化的進程,這些不利因素同樣也是巴州對外開放和經濟社會發展所面臨的困難之一。
1.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核心區重要的區域性綜合樞紐中心。充分發揮巴州的地緣區位優勢,加快構建聯通內地與中西南亞的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啟動庫爾勒——羅北——敦煌鐵路、庫爾勒——烏魯木齊高鐵、伊爾根——伊寧鐵路等項目前期工作,爭取納入國家絲綢之路大通道建設規劃。在抓好庫爾勒——格爾木鐵路項目建設的基礎上,加快推進若羌——和田的鐵路建設項目的前期工作,力爭“十三五”期間建成并投入運營。重點推動G0711線烏魯木齊——尉犁——若羌段,力爭“十三五”期間建成并投入運營。抓好庫爾勒機場的改擴建工程,增加庫爾勒至內地及中亞國家的航線,提升庫爾勒機場競爭力,不斷鞏固新疆第二大機場的地位。推進“絲綢之路經濟帶”通信樞紐建設,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完善業務功能,提高安全監控水平,全面開展通信業務,建成“絲綢之路經濟帶”通信和信息傳輸大通道的重要節點。
2.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核心區重要的區域性商貿物流中心。巴州位于南北疆的結合部,有承北起南、扶北促南的輻射作用。借助獨特的區位優勢,發展現代物流業,加大商貿物流基礎設施和信息化互聯互通建設,形成現代商貿物流網絡體系,將巴州建成“絲綢之路經濟帶”核心區重要的區域性商貿物流中心,促進人流、物流、資金流和信息流加速聚集,既為各類企業發展創造更加便利的條件,又為南疆社會穩定和長治久安作貢獻。
(1)加快推進向西開放的區域商貿物流中心建設。依托內地、面向中西南亞乃至歐洲,大力支持庫爾勒商貿物流中心建設,加快庫爾勒經濟技術開發區保稅物流園建設,重點培育以庫爾勒為核心的南疆農副產品冷鏈物流園。
(2)全面提升商貿物流信息化水平。將現代科學技術運用于商貿物流業,尤其是商貿物流信息業。一方面,建立標準統一的南疆物流信息平臺和各專業市場交易信息平臺,實現政府、社會、企業、個人信息共享,積極引導社會資金廣泛參與物流信息平臺建設。另一方面,鼓勵企業應用現代信息技術,實現不同企業間信息的連通對接。
(3)加快推進區域中心城市和關鍵節點城鎮建設。要在自治區城鎮體系規劃布局基礎上,加快庫爾勒、若羌、和靜、輪臺等具有發展潛力和發展基礎的城市和關鍵節點城鎮建設,通過賦予優惠政策,在項目安排、資源配置上大力傾斜,有效提高其產業支撐能力,基礎設施建設水平和公共服務保障能力,促使其形成有規模效應的、能集聚人口和產業的、能發揮區域中心城市輻射帶動作用的城市或特色城鎮。通過規劃定位城市功能、產業分工,建立完善便捷的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加強城市之間經濟的有機聯系,走城鎮組群或區域性城市圈的集約發展模式,特別是積極培育發展庫爾勒城市經濟圈。
3.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核心區南疆重要的金融中心。新疆打造“絲綢之路經濟帶”核心區,需要建設金融中心,庫爾勒應抓住機遇,有所作為,推動并建成南疆重要的金融中心,為新疆和中亞區域貿易和投資便利化提供強有力的金融支持。
(1)建立完善的金融機構體系。積極引進商業銀行進駐巴州,允許符合條件的民營資本依法設立中小型銀行,不斷發展壯大銀行業,更好地為地區經濟社會發展服務。推進證券業、保險業和信托業的發展壯大,形成完善的金融機構體系,將庫爾勒建設成面向南疆、輻射全疆的區域性金融中心。
(2)促進金融創新。為方便新疆尤其是南疆企業與中亞國家之間更加便利地開展貿易,可在庫爾勒設立區域性人民幣交易和結算中心。加快發展金融后臺服務產業,建設輻射南疆的金融后臺服務基地。
(3)構建多層次金融市場。進一步完善證券市場、保險市場和信托市場,提供基金、債券、股票、保險等各類金融衍生品服務,建立與中小企業特征相適應的金融產品,更好地滿足不同融資主體的融資需求,增強區域間金融業務合作。
4.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核心區南疆重要的文化交流中心。新疆處于絲綢之路經濟帶上東西方多元文化的交匯點,經過長期相融共生發展,形成了與周邊國家同宗同源的地域文化和民族文化。作為新疆行政面積最大的巴州,同樣具備這種地域文化和民族文化,新疆打造“絲綢之路經濟帶”核心區,為巴州與沿線國家和地區之間在文化領域開展交流提供了平臺,巴州應以此為契機,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核心區南疆重要的文化交流中心。
(1)擴大巴州文化對外的交流合作。充分挖掘巴州與絲綢之路相關的歷史文化信息,打響絲綢之路重要支點歷史文化品牌。與“絲綢之路經濟帶”沿線國家和地區之間開展多種多樣的文化交流活動,加快特色文化“走出去、引進來”步伐。
(2)加強巴州與內地、中亞國家和地區間的教育合作。一方面,以均衡發展為主線,不斷提高各類教育的辦學水平,包括義務教育、普通高中教育、職業教育、成人教育、民辦教育和特殊教育。另一方面,鼓勵各類學校教師和學生赴內地及中亞地區開展留學互訪活動。新疆財經大學商務學院遷建巴州開展為期15年的合作辦學,標志著巴州有了第一所全日制普通高等學校。巴州應充分利用這一有利契機,重點扶持有關中亞問題研究的學科,加強對中亞國家開展政治、經濟和對外開放政策等方面的研究和交流,有效實現“政策溝通”。
(3)打造絲綢之路國際旅游精品系列。巴州旅游資源極為豐富,在國家確定的旅游基本類型中,巴州占中國旅游資源基本類型總量的71.6%。古絲綢之路的中、南兩道均穿越巴州境內,長2 000多公里,已成為吸引海內外游客的特種旅游線路。巴州應率先著手,從旅游業發展的頂層規劃入手,整合并提升現有旅游資源,實施旅游精品開發戰略,以若羌樓蘭文化主題公園項目建設為突破口,打造巴州旅游項目的一張名片。探索多元化投入機制,引導金融機構和各類社會資金參與發展現代旅游文體商貿產業項目。聯合絲綢之路沿線國家和地區,建立務實可行的旅游合作機制,創新跨國際區域旅游合作模式,共同推進產品開發、市場開拓、旅游企業合作、航線開通和簡化簽證,打造富有魅力的絲綢之路國際旅游精品系列,可先行與沿線國家和地區開展“石窟文化之旅”項目建設。
5.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核心區重要的加工制造基地。以產業園區為載體,充分發揮巴州的區位和資源優勢,吸引東部地區的產業資本,積極承接產業梯度轉移,利用好“兩種資源、兩個市場”,努力開拓國際市場,把巴州建成新疆重要的加工制造業基地。
(1)發展先進的裝備制造業。重點建設石油石化裝備、新能源裝備制造業。加快庫爾勒建成全疆重要的裝備制造業基地。完善基礎加工配套能力,積極發展制造服務業,大力開拓國際市場,建設我國西部特色裝備制造和向西出口基地。
(2)發展現代化特色農產品加工業。面向內地和中亞市場,重點發展香梨、白杏、紅棗、葡萄等特色農產品加工業,引進高新技術和自主研發創新相結合,促進產品的精深加工,提高附加值,增強產品競爭力。充分利用南疆豐富的農業資源和人力資源,鼓勵企業到南疆其他地州興辦初級加工項目,為本地農產品的精深加工提供穩定可靠的原料來源,促進產業的合理分工,降低農產品的生產成本和風險系數,提高農產品競爭力。通過金融、稅收等政策,鼓勵支持具有比較優勢的加工企業“走出去”,擴大出口。
(3)加快紡織服裝產業發展,推進庫爾勒紡織工業城建設。國家提出“加快新疆紡織服裝產業發展,把新疆建成國家紡織和服裝產業最重要的基地”,自治區提出將在“南北疆分別建設紡織工業城”的發展構想,庫爾勒紡織服裝城建設已被自治區列入“石河子、阿克蘇、庫爾勒三個紡織城”的規劃之中。巴州應抓住機遇,積極謀劃布局,率先走在前列。
(4)發展面向國內外市場的礦產資源加工業。一方面,加大重要礦產資源勘查和基礎地質調查工作力度,力爭在勘探重點礦種和重點成礦帶實現新突破。另一方面,鼓勵企業自主創新,使用先進技術發展環保型項目。支持有實力的企業充分利用中亞地區豐富的鐵礦、銅礦、貴金屬等資源,提高企業對外拓展市場的能力。
[1]史建勇.2014年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政府工作報告[N].巴音郭楞日報(漢),2014-01-15.
責任編輯:哈麗云
F127.45
A
10.3969/j.issn.1003-4641.2015.0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