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福忠 張 彪 王玉梅
陽光農業相互保險公司哈爾濱分公司
?
水稻目標價格保險試點效果分析
□李福忠 張 彪 王玉梅
陽光農業相互保險公司哈爾濱分公司
自2008年始,我國把黑龍江省農業保險納入中央財政補貼政策之內。此后,黑龍江省的農業保險得到飛速發展,特別自2013年3月《農業保險條例》實施以來,黑龍江省農業保險進入規范發展階段。然而,實踐證明,以“低保障,廣覆蓋”為原則的成本保障保險的保費會隨著農業生產物化成本逐年提高,已不能充分發揮農業保險社會保障作用,從而阻礙了農民投保積極性。2014 年,中央一號文件首次提出“探索糧食、生豬等農產品目標價格保險試點”。以陽光農業相互保險公司哈爾濱分公司為例,該公司貫徹中國保監會“鼓勵產品創新,滿足不同層次的保險保障需求”的精神,在黑龍江慶陽農場開展目標價格保險,即收益保險。該保險是指對因作物減產或市價波動導致投保農戶收入的損失部分,由保險公司按照約定價格和約定產量進行補償,是國家利用保險的機制,對保費進行補貼, 實現對農產品市場風險進行匯聚、分散和轉移的一種制度安排。與我國目前施行的糧食目標價格補貼政策和農業成本保障保險相比,目標價格保險保障更全面,更有利于調動農戶種植積極性,是發達國家和地區農業保險的有效方式。
(一)試點基本情況。由于目標價格保險屬于收益保障類產品,開展試點工作存在局限性,據此選取了自然條件較好、風險管控能力強的黑龍江慶陽農場。該農場位于黑龍江省中部,屬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冬寒、春旱、夏多雨、秋霜早,四季變化明顯。年均降水量600毫米,降水主要集中在七八月。無霜期120天。全場耕地面積7.2萬畝,其中水田5.9萬畝,旱田1.3萬畝,主要種植水稻和玉米。根據統計數據,2009—2013年水稻平均畝產量為668公斤/畝,明顯高于全省平均水平。該農場從2010年開始參加種植業保險,2010—2013年共承保水稻成本保險18.03萬畝,承保戶次6187戶,總保費775.33萬元,總保險金額10740萬元,理賠戶數4616人,成災面積14.31萬畝,總賠款541.69萬元,平均賠付率69.87%。
(二)試點政策。水稻目標價格保險保障畝產量按農場前五年水稻平均畝產量除去最大值與最小值后平均值的70%計,確定為470公斤。約定目標價格以當地物價局公布的前五年水稻銷售平均價格為基礎,最高不超過平均銷售價格的80%,確定為2.2元/公斤。由保障畝產量和約定目標價格最終確定水稻目標價格保險金額為1034元/畝,按費率6.4%計算,畝保費為66元。保險費實行預收制,按照2014年財政部規定由中央財政對中央直屬墾區補貼65%、農場配套10%、農戶承擔25%的標準確定各級交納保費比例。賠付標準按生育期絕產和綜合減產賠付計算。生育期絕產。其中,賠償金額=保險金額×不同生長期賠償比例;綜合減產賠償金額=保險金額-實際產量價值。其中,實際產量價值=實際平均畝產量×約定目標價格×保險面積。產量測定以保戶保險標的的全部測產產量確定實際產量價值,不受農作物受災面積影響。
(三)試點承保情況。2014年,慶陽農場參保水稻目標價格保險面積58868.79畝,承保戶次1506戶,保險費388.53萬元,保險金額6087.03萬元。
(四)試點災害及理賠情況。2014年,慶陽農場水稻長勢總體良好。但由于7月份降雨量較大,溫度較高,空氣濕度大,水稻出現稻瘟病災害。8月降雨持續,部分水田出現內澇,受災減產程度較大。截至保險期限結束,理賠戶數279人,成災面積18448畝,賠款260.97萬元,賠付率67.17%。
(一)提高了農業保障水平,切實給農民帶來實惠。慶陽農場水稻目標價格保險畝均保險金額1034元,是黑龍江省水稻成本保險畝保額200元的5.17倍,是黑龍江省水稻種植畝均物化成本820元的1.26倍。雖然保額尚不能覆蓋人力成本和地租成本,但與成本保險相比,保障程度更高,更能有效地調動農戶投保和種植的積極性。
(二)理賠方式更為直觀,農戶認可度高。傳統成本保險的理賠定損方式以地塊為單位,根據綜合減產程度、對應賠付系數等要素核定該地塊賠款,農戶總賠款為各地塊賠款之和。而目標價格保險以地塊為單位,根據平均產量,計算實際產量與約定產量的差額,按照“少一斤賠一斤”的直觀方式,以2.2元/公斤標準計算總賠款,賠償金額計算方式上通俗易懂,農戶更樂于接受。
(三)解決了承保產量爭議問題。原成本保險采用連續五年平均單產加權平均方式確定承保產量,雖然由農場與保險公司按每年統計數據準確測算,雙方簽章確認,但由于統計數據的局限性,對于最終承保產量仍然存在較大爭議。現行的價格保險承保產量由公司、農場、農戶三方根據測算得出平均產量,再經協商確定標準畝產量,三方對其認可,避免了理賠爭議。
(四)效益分析適合推廣。從截止到目前的理賠數據來分析,目標價格保險農戶戶均繳納保費645元,戶均賠款9354元,農戶賠款是自繳保費的14.5倍。按2014年承保及受災情況,成本保險賠款為89.6萬元,賠付率為30.43%,戶均賠款3210元。與成本保險相比,目標價格保險理賠金額多171.40萬元,戶均賠款多6144元,農戶受益更大。目標價格保險對農戶的補償作用更加明顯。
(一)目標價格保險“約定價格”不易確定。目標價格保險的關鍵是設定合理的約定保障價格,從而避免逆選擇問題,然而農產品價格是市場化的,會發生不可預期性和隨機性的波動,其合理設定具有一定的難度,容易給公司帶來承保風險。現行的目標價格保險在承保和理賠時均按照統一的約定價格計算保費和賠款,并沒有真正達到保障市場風險的目的。由于目前糧食銷售模式比較復雜,且沒有完善的價格公布機制,或價格公布時間過晚,無法達到及時賠付的效果。考慮到下一步與開展目標價格保險的地區進一步合作,公司可參考當地政府統計的銷售價格數據等相關信息,或根據黑龍江地區每年的國家糧食臨時儲備價格,以此為基礎計算實際產量價值。
(二)目標價格保險“保障產量”不盡合理。水稻目標價格保險保障畝產量以投保前連續五年水稻平均畝產量除去最大值與最小值后平均值的70%進行承保。但作物的不同品種、不同種植方式對水稻產量影響很大。據統計,試點地區普通粳稻平均畝產為670公斤,有機水稻平均畝產為550公斤,用農場整體平均產量來核定保障畝產量,對種植普通粳稻農戶不利。
(三)政府補貼不足,推廣難度大。目標價格保險屬于高保障保險,保費金額也相應高于成本保險,根據財金〔2012〕2號文件規定:“對于因為覆蓋直接物化成本而增加的保費,中央財政將根據現行規定給予保費補貼。對于高于直接物化成本的保障部分,可由地方提供一定比例的保費補貼。”然而,目前農場資金緊張,無力承擔高保障部分的補貼。現行試點的水稻目標價格保險比成本保險保額高出214元/畝,保費高出11元/畝。按照中央財政補貼承擔65%、農場承擔10%、農戶承擔25%的保費分攤比例,中央財政補貼多支出7.15元/畝,此部分由公司列入其他補貼予以承擔,導致價格保險的推廣存在一定難度。建議各級政府針對價格保險、產量保險等新型保險提高保費補貼額度;或用“以獎代補”的方式激發地方政府和農戶的積極性,以更好地推廣新產品。
隨著農業生產的不斷發展,施行多年的傳統成本保險已經不能夠滿足農民日益增長的保障需求。《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現代保險服務業的若干意見》(國發〔2014〕29號)提出,“地方支持保特色、保產量,有條件的保價格、保收入的原則”“開展農產品目標價格保險試點等新興產品和服務,豐富農業保險風險管理工具”,探索新型保險產品已經成為農業保險下一步的發展方向,各種保險產品將成為重點探索領域。通過總結水稻目標價格保險的試點經驗,可以為其他新型產品開發、應用、推廣提供有價值的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