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榮幸參加2015中國財富管理高峰論壇,與來自監管部門、金融機構的專家學者以及投資者代表一起交流,共同探討在經濟新常態下,提升財富管理的思路和方法。借此機會,我就正確認識壽險產品屬性、充分發揮壽險產品財富管理功能作交流發言。
一般認為,保險職能分為基本職能和派生職能。基本職能是指保險在一切經濟條件下均具有的職能,即分擔風險和補償損失職能。保險的派生職能則是在保險固有的基本職能上隨著社會生產力發展和保險分配關系的發展而產生的。保險的派生職能有風險管理職能、投資職能和社會管理職能。其中的投資職能,通俗來講就是財務管理或財富管理職能,對應到壽險產品,如投資連結型、萬能型產品、長期壽險和年金產品等都有較強的理財屬性。事實上,保險業內為了表達的方便,也常將上述產品簡單歸為理財型或財富傳承型保險產品。
保險作為一種長期、穩健的財富管理工具,在國外成熟市場的財富管理業務中發揮了重要的基礎性作用。但是,長期以來,由于種種原因,其在國內一直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致使保險在個人財富管理方面的作用還沒有得到充分的發揮。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的持續發展,個人財富總量快速增長,人們的財富管理需求明顯增加,我國財富管理市場進入快速發展期。作為財富管理重要組成部分的保險逐漸被人們所接受和重視,并且在財富管理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香港首富李嘉誠先生曾經說過這樣一段廣為流傳的保險名言:“別人都說我很富有,擁有很多財富。其實,真正屬于我個人的財富是我給自己和家人購買了足夠的保險。”這句話乍聽起來很奇怪,仔細思考下,含義深遠。它揭示了保險作為一種風險處理機制,是長期的、相對穩定的,它能夠熨平經濟周期的負面影響,是個人財富的重要防護網和穩定器。以此為引言,下面給大家簡單介紹一下壽險產品除了傳統的風險保障功能以外,在財富管理中發揮的作用。
一是資產保值增值的作用。除了風險補償、風險分攤的功能以外,保險公司還可以通過投資管理為保險客戶實現資產的保值增值。從投資端來看,自2012年以來,中國保監會實施了保險資金運用的市場化改革,大幅度放開保險資金的投資領域,放寬投資品種的比例限制,投資產品監管從審批制向注冊制改革,將更多的投資選擇權和決策權交給了市場主體。2014年,保險資金運用實現收益5358.8億元,同比增長46.5%,創歷史新高;保險資金投資收益率6.3%,綜合收益率9.2%,比上年分別提高了1.3和5.1個百分點,均創五年來最高水平。從銷售端來看,近三年上海地區銀保渠道推出了不少既包含一定保障功能,同時又能滿足投資需求的理財型產品。這類產品因其兼具保障和理財功能,頗受風險偏好相對謹慎人士的歡迎。統計數據顯示,上海2013年和2014年銀行渠道保費收入分別為401.27億元、459.72億元,同比增幅分別為10.50%和14.57%。此外,通過購買保險年金產品來抵御長壽和通貨膨脹風險也是國內外通行的做法。美國投資企業協會數據顯示,以401(K)計劃為代表的企業年金計劃平均占退休金比重40%以上,平均公共養老金收入只占退休金的20%。而中國企業年金收入只占退休金收入的6%左右,公共養老金收入卻高達60%以上。所以做大做強中國企業年金將任重而道遠。
二是資產保全的作用。下面是一個比較經典的案例。2002年12月美國安然公司破產后,好幾千名公司員工的退休金在一夜間化為烏有,但安然公司老板肯尼斯·萊夫婦在2000年購買了400萬美元的年金保險,由于美國很多州的法律規定人壽保險和年金保險受法律保護,所以債權人無法以此為由起訴肯尼斯·萊。按照其購買的年金保險,2007年起,老板夫婦可以享用90萬美元的年金待遇。盡管后來這對夫婦一直深陷各類官司,飽受媒體和大眾的詬病,但他們購買的年金保險堪稱相對“完美的”資產保全計劃,保證了他們晚年不會陷入破產的窘境。此外,利用人壽保單還可以避免因婚姻關系、財產贈與帶來的資產重新分配,幫助人們實現財產界定和固化的作用。
三是財富傳承的作用。隨著市場化改革進程的持續深化和金融產品創新融合的步伐不斷加快,我國也進入了財富管理時代,財富傳承的話題越來越為眾人所關注。保險金信托由于兼具保險保障、維護受益人合法權益、信托財產隔離和財產管理功能,迎合了國內高端人群對財富傳承的實際需求。盡管保險金信托在國內發展尚處初級階段,但其未來前景廣闊。2014年起,國內陸續有多家保險公司推出保險金信托產品,這無疑是家族信托中國式運用的又一突破。作為一種定制化的綜合性產品,保險金信托可以較好地滿足投資者三類需求:一是子女年紀尚小,擔心監護人無法妥善保管保險金,不能充分滿足子女未來學習工作生活的需要;二是擔心子女有身心障礙或者任意揮霍,不能善用保險金;三是避免他人覬覦保險金。
四是降低稅務負擔的作用。2014年以來,中國保險行業迎來了利好政策的爆發期,保險行業尤其是人身險行業迎來了大發展的春天。2014年,《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現代保險服務業的若干意見》《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快發展商業健康保險的若干意見》等文件陸續下發。2015年5月6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將借鑒國際經驗,開展個人所得稅優惠政策試點,鼓勵大眾購買適合的綜合性商業健康保險。5月12日,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保監會三部委聯合發布《關于開展商業健康保險個人所得稅政策試點工作的通知》,通知明確,包括上海在內的試點地區,對于個人購買符合規定的商業健康保險產品的支出,允許在當年(月)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予以稅前扣除,扣除限額為2400元/年(200元/月)。有專家預測,該項稅收優惠將撬動百億健康險市場,預計年增保費360億元!此外養老保險稅收遞延政策也在緊鑼密鼓的研究和論證過程中,相信政策出臺后會給養老市場帶來非常正面的積極作用。
五是資產隔離、鼓勵創新的作用。李克強總理在2015年《政府工作報告》中多次提到“創新”和“創業”,這標志我國將迎來一個“萬眾創新,大眾創業”的新時代。風投資金可以解決創客資金不足的困難,而保險則可以通過資產隔離來提高“創客”的保障,解決他們的后顧之憂。第三方咨詢公司開展的研究報告顯示,國內創業者主要是中小企業主。而這些企業起步初期普遍存在的現象就是公司治理不健全、財務制度不規范、公司財產和家族財產沒有嚴格的界限。因此容易導致一旦企業經營出現問題將波及家庭財富的情形發生。如通過人壽保險的財產轉移功能和人身依附屬性來進行提前安排,便可以大大降低這部分資產被追償的風險,相當于在企業資產和家族資產之間建立了一道防火墻,增強了財務的安全性和穩健性。通過保險的手段,可以有效解決“創客”的后顧之憂,更好地釋放創新能量。
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越來越多的家庭有了一定的資產積累,但理財方式仍存在資產單一化、投資單一化的問題,缺乏良好的財富管理規劃及中長期準備。其實如同人生有不同階段一樣,每個人的財富生命周期也包括了創造、保值、升值和傳承四個階段。而在每個階段選擇合適的壽險產品,可以匹配或部分滿足各階段的不同需求。換句話說,我們每個人都需要善用保險產品來規劃我們的人生,解決我們的后顧之憂。我們保險業也有責任不斷努力,通過創新產品、優化流程、提高服務水平,給廣大客戶帶來更好的體驗。
最后,我以中國保監會在媒體的公益宣傳語作為結束語:買意外險,只為行程路上一份安心;買醫療險,只為住院不花自己的錢;買教育險,只為能給孩子確定的未來;買養老險,只為在夕陽下無憂的笑臉;買財富傳承險,只為名下資產合理避稅。保險,讓生活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