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圖 劉傳福
小肉鴿 大產業
——三個大學生村官帶富一方村民
文/圖 劉傳福

定時放飛肉鴿,以增進肉質口感。

肉鴿養殖讓村民走上致富路
在瀘州市龍馬潭區長安鎮張嘴社區,有三個遠近聞名的大學生黨員村干部,他們放棄到大城市施展拳腳的機會,先后扎根農村,帶領老百姓走出了一條致富之路。
“跟著大學生,致富不吃虧。”張嘴社區八組59歲的合作社社員陳學繼指著白花花的肉鴿說,跟著大學生們學習養殖技術,他每年養殖種鴿500多對,年出欄乳鴿7000多只,年產值10多萬元。
2011年,先后應聘到該村的年輕大學生村官鄭小茜、黃志,與富有養殖經驗的大學生村干部石泉一起,瞄準市場商機,投入60多萬元資金,以入股形式在當地發展肉鴿養殖業,實現訂單銷售至省內外,并引進農家樂延長產業鏈,成為當地致富的“領頭雁”。
隨后,他們成立長安肉鴿養殖專合社,注冊“瀘長安”商標,成功帶動社區內40多戶社員發展養殖業。目前,該合作社養殖種鴿3萬余對,年產值逾千萬元,社員戶平增收約7萬元。
“養殖的風險很大,一定要注意防疫工作和開拓市場,堅持就有出路。”專合社理事長石泉說,“禽流感”曾引來肉鴿市場低迷,在大家的努力下,合作社渡過了難關。目前,僅瀘州城區,他們就擁有40多家固定客戶。
“我們要繼續開發肉鴿市場,帶領更多群眾走上增收路。”黃志說,他們將在城區開設肉鴿品牌實體店,同時采用電商銷售模式,讓肉鴿餐飲走進大眾餐桌,讓更多的農戶參與到養殖中來。

三人討論專合社發展(從左至右為黃志、石泉、鄭小茜)
本欄責任編輯:馮雅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