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前飛
(義烏工商職業技術學院, 浙江 義烏 322000)
義烏貨代業存在的問題及其對策
樓前飛
(義烏工商職業技術學院,浙江義烏322000)
當前,義烏貨代存在的問題主要是企業規模偏小,義烏的貨代服務方式單一,經營方式落后,相關企業法律意識淡薄等。一方面,義烏市政府及行業協會應加大宣傳,組織專家對企業進行培訓,鼓勵貨代企業積極創新及轉型,提高附加值;建立信用管理機制,完善和強化預警平臺,普及責任險;另一方面,貨代企業應建立一套科學實用的管理模式,從強化自身管理的角度去規避風險;在選擇貨代公司時,一定要考察企業的資質;必須加大對員工的培養,通過多種途徑留住人才,從而減少人員流失,以此促進貨代企業健康、可持續發展。
義烏;國際貨代;風險;問題;防范對策
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近年來義烏小商品自營出口增長很快,特別是2012年8月11日起試行“市場采購”貿易方式之后,出口量開始“井噴”。今年上半年在外貿整體形勢嚴峻的情況下實現了逆勢上揚,1-6月進出口總額達到96億美元,同比增長375.8%,其中出口總額94.3億美元,同比增長408.2%,對全省出口增長貢獻率高達66.1%。
對外貿易的飛速發展給航運業帶來了黃金時代,也帶來了貿易鏈各環節的飛速擴張,同時,發展與不規范、機會與陷阱也隨之而來。據全國海事審判研討會上公布數字顯示:2006年至今,僅寧波海事法院受理的貨主為要回被扣押提單而申請海事強制令案件就接近200起,共涉及外商70余家,涉及一級貨代企業30多家,涉案貿易總金額達數千萬元,涉案運費總金額超千萬元。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該院自1992年建院至2005年13年間,總共受理此類案件尚不足20起。最令人驚奇的是,近200起案件絕大部分是由于貨代扣押出口貨物提單引起的,而貨代扣押的出口貨物提單大多來自物流業發達的浙江義烏小商品市場。在這些案件中,大部分是在貨主已支付運費但承運人未收到、中間貨代卷款逃逸、承運人滯留提單的情況下提出。
(一)企業規模偏小
義烏小型貨代眾多、競爭無序。義烏這幾年外貿出口發展迅速,養育了一批貨代企業,但是規模普遍較小,因而無證經營和違規操作現象時有發生,不少義烏貨代公司和皮包公司無異:一間房、一張桌子和一臺電話機、一臺傳真機;出去跑業務憑一張嘴、一張名片。經營規模小、市場占有量少、服務功能少、物流人才稀少、競爭力弱、貨源不穩定結構單一、缺乏網絡、秩序不規范、而且還有很多不符合規范的貨代存在導致市場混亂。
(二)經營方式落后
義烏的貨代服務方式單一,主要提艙位服務,不能提供其他的增值服務,對現代的客戶需求明顯缺乏吸引力。服務單一所以盈利方式只有運費的差額和傭金。由于貨代企業規模小,無法使用一些EDI、條形碼掃描、人工智能等先進技術,跟談不是什么效率。
(三)法律意識淡薄
義烏市場大,每年吞吐的貨物量也大,出口商特別多,但義烏的貨代市場也是最混亂的,很多老板和貨代方之間都是沒訂正式合同的,只憑一張條子寫幾個字甚至口頭承諾就發貨了,出了問題也最難找到負責人。企業普遍存在法律意識淡薄、維權能力欠缺的問題。貨代業作為一個高風險的產業,相關企業必須承擔相當高的法律風險成本,貨代要完成諸多環節,如訂艙、報關、報檢、簽發提單等等,一個錯誤的指示、錯誤的地址、錯誤的信息等等,都會給企業帶來嚴重的后果和經濟損失,甚至是滅頂之災。
(一)提高服務附加值,鼓勵轉型
鼓勵貨代企業積極創新,提高附加值。目前,義烏中介貨代主要收入就是收入服務費,利潤很低,因此,必須提高企業的利潤源,以適應貨代市場和環境的變化。鼓勵企業學習國外先進企業模式,提高自身的服務水平和核心競爭力,如提供一些短途物流服務、報關報檢服務等等。政府加大對貨代企業的扶持,鼓勵一些優質的老牌貨代企業向第三方物流企業轉型。
(二)規范流程,加大自身管理
由于貨代業務環節多,人員多,部門也多,因此必須要規范貨代操作流程,明確各崗位職責,加強內部協調配合。從崗位職責上,貨代部內設立有經理、部門主管、操作、調度、文件、客服和銷售等崗位,各崗位相互監督構成貨代部完整的運作機制;從操作流程上,劃分接單、訂艙、拖車、報關、文件、收費和其他環節,各環節相輔相成,并作為主管評判各崗位達標與否的標準。貨代企業建立一套科學實用的管理模式,從強化自身管理的角度去規避風險。
(三)考察合作伙伴的資質
對于委托運輸的貨主來說,相信天上不會掉陷阱,不要因小失大,為了省幾十美元的運費而去選擇一些無資質中間貨代,因為一旦出現問題,你付出的代價就不是幾十美元的問題了,因此在選擇貨代公司時,一定要考察企業的資質,如營業執照、公司負責人身份、營業場所、口碑等等,能復印留底盡量留底,有了證據,就能給自己多一份保障。對于一級貨代公司而言,一定要選擇有信譽有實力的合作伙伴,對下一級貨代企業進行實地考核,后期持續評價和考核,或者交納一定的保證金,最大降低自身風險。
(四)建立信用管理機制
建立和完善信用體制,并在工商、金融、海關、商檢等部門實現互聯互通,信息共享,讓貨代企業在違信,其他部門都可以查詢,另外要增加貨代企業違信成本,對一些不按規定經營的貨代企業,給予“紅、黃”牌警告、停業整頓乃至取消經營資格。同時,要提升服務檔次,服務貿易是貨代的基本要求,服務檔次的高低直接與經濟利益掛鉤。目前義烏多數貨代處于經營粗放,管理落后,客戶需求仍是低層次地得到滿足。隨著客戶需求的提高,就必須提高服務質量,在業務操作、員工素質、企業管理文化按專業化服務的標準規范企業行為。
(五)完善和強化預警平臺
義烏經濟案件預警平臺是利用互聯網信息傳遞的便捷性、及時性,以信息化為手段、以社會化為支撐、以專業化為保障建立的一個公共的、開放的網絡信息平臺,包括貿易信息填報、其他經濟犯罪舉報、信用查詢、媒體預警、外貿預警、其他經濟犯罪預警、法律援助中心、企業登記、視頻宣傳、經偵微博、案例宣傳、最新評論、評論排行榜、法律法規宣傳、案件偵破宣傳、案例分析宣傳、防范宣傳、經濟時報信息、身份證查詢、工商信息查詢、機動車交違查詢、監督投訴、公安在線鏈接、資料下載等欄目。因此,預警平臺要廣泛發動公眾,依托平臺專業技術隊伍,全面采集社會經濟領域的各類信息,有效提前遏制和打擊詐騙類經濟犯罪。
(六)普及責任險
在貨代發達國際,責任險非常普及,被稱為“護身符”,而在中國,貨代業務基本處于裸奔狀態,企業不愿意不利潤分一部分給保險企業,只顧眼里利益,放棄長遠利益,法律意識淡薄,只顧做生意,不了解自己的法律責任及存在風險,或者存在僥幸心理,認為未出過事故或大事故,隨著業務不斷擴大,風險就會降臨,最終貪小財而吃大虧。中國國際貨代保險業的不成熟,也是其中原因之一。完善行業法律法規,學習和整理國外先進成熟的法律法規資料,盡快制定出適合我國國情的國際貨運代理的管理條例,縮短中國和國際先進水平的差距。同時,宣傳和普及責任險保險知識,分析其中的利弊,讓貨代人員真正了解責任險,意識到投保責任險是一項不可缺少的投資。
(七)組織宣傳和培訓
一方面,政府、行業協會要加大宣傳,組織專家對企業進行培訓,特別是收集一些國內外貨代糾紛、詐騙的案例,讓貨代公司真正意識到其中的風險,從別人的血淚史中吸引教訓,另外行業協會旗下企業之間要加強交流,分享自己的經驗。另一方面,必須加大對員工的培養,解決員工的后顧之憂,通過多種途徑留住人才,增加其歸屬感,從而減少人員流失。
[1]趙華繁.義烏破獲全國最大貨代詐騙案[N].金華日報,2009-10-10(3)
[2]鐘楚云.“致命行規”——貨代詐騙的病灶[J].中國儲運,2010(10):65-66
[3]樓前飛.義烏貨代鏈脆弱性風險研究[J].中國物流與采購,2010(12)
[4]段元萍,周婧.我國國際貨代業的經營戰略分析[J].商場現代化,2007(2)
[責任編輯:潘洪志]
F740
B
1009-6043(2015)02-0097-02
2015-02-03
樓前飛(1981-),浙江義烏人,義烏工商學院外語外貿分院講師,義烏決咨委特約研究員,浙江工商大學產業經濟學研究生。研究方向:國際貿易經濟,物流管理。
金華社科聯資助項目(Y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