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立新,陸 博
(1.沈陽師范大學社會學學院,遼寧沈陽110034;2.沈陽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遼寧沈陽110034)
【政治學與哲學】
黨的十八大以來統一戰線的理論創新
張立新1,陸博2
(1.沈陽師范大學社會學學院,遼寧沈陽110034;2.沈陽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遼寧沈陽110034)
黨的十八大以來,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形勢下,統戰工作領域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一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在推進統一戰線工作實踐發展的同時,注重統一戰線工作的理論創新。統戰理論的創新,表現在提出“中國夢”的共同奮斗目標、豐富統一戰線的共同理想、作出統戰理念的新概括、明確統一戰線的根本任務和創新統戰工作的方式方法等方面,有必要加以概括和分析。
黨的十八大;統一戰線;理論創新
黨的十八大以來,統戰工作領域認真貫徹習近平總書記一系列重要講話精神,適應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形勢,圍繞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任務,在推進統一戰線工作實踐發展的同時,大力推進統一戰線工作的理論創新,取得了豐厚的成果。筆者試從以下五個方面進行概括和分析。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八大閉幕不久,2012年11月19日在參觀《復興之路》展覽時提出了“中國夢”這一概念,以后又多次闡述了“中國夢”的內涵。“中國夢”的內涵,就是要實現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實現“兩個一百年”的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實現“中國夢”的途徑,是必須走中國道路、弘揚中國精神、凝聚中國力量。實現“中國夢”,是當今中華兒女們的共同期盼。用“中國夢”來引領新時期的統戰工作,能夠更好地引導統一戰線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廣集智慧、匯聚力量。
實現“中國夢”是黨和人民的奮斗目標,當然也是統一戰線的奮斗目標和任務。從統一戰線成員的共同利益來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整個中華民族的利益匯合點,也是統一戰線之所以建立和發展的出發點、著力點和落腳點,是所有統戰成員為之團結奮斗的夢想。因而,“中國夢”即是“統戰夢”。從統一戰線的根本職責和優良傳統看,統一戰線歷來是為黨的總目標總任務而服務的,實現“中國夢”是新時期統一戰線的奮斗目標和任務,統一戰線必須把實現“中國夢”作為奮斗目標和任務,以中國精神凝聚中國力量,使統一戰線成員能夠同心同德,同向同行。
統戰領域必須緊緊圍繞實現“中國夢”這個奮斗目標和根本任務來開展工作,在實現中國夢的偉大事業中發揮自己獨特的優勢和作用。
一是要發揮統一戰線凝聚人心、匯聚力量的獨特優勢,高舉愛國主義、社會主義的偉大旗幟,把各黨派、各團體、各民族、各階層聯盟及各界人士的智慧和力量凝聚起來,為“中國夢”的實現提供強大的力量支撐。二是要發揮統一戰線參政議政、民主監督的政治優勢,保證和促進各黨派、各團體、各民族和各界人士有序的政治參與,支持他們依法參與管理國家事務,管理經濟、文化事業和社會事務,不斷推進我國社會主義民主制度化、規范化、程序化建設。三是要發揮統一戰線人才薈萃、聯系廣泛的組織優勢,充分發揮各行各業高精尖人才的所長,為“中國夢”的實現提供巨大的智力支撐。四是要發揮統一戰線協調關系、化解矛盾的功能優勢,正確處理一致性和多樣性關系,促進政黨關系、民族關系、宗教關系、階層關系和海內外同胞關系的和諧發展,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構建提供重要保障。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統一戰線的共同理想,統一戰線又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要支撐。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得到進一步豐富和發展,是筑牢新時期統一戰線共同思想基礎的根本保證,是推動新時期統一戰線和多黨合作事業發展的內在要求。
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黨的十八大的基本精神。黨的十八大為此提出了許多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極大豐富和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論與實踐。十八大閉幕不久,習近平總書記就強調要把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作為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大精神的聚焦點、著力點、落腳點,并就如何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提出了部署和要求。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將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確定為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我國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這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必然要求。
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統一戰線的共同思想政治基礎,要根據時代特點和實踐需要,進一步夯實統一戰線的思想基礎和政治保證。一是切實增強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和制度自信,牢牢把握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條主線,緊密結合黨外人士的思想實際和統一戰線的工作實際,引導統一戰線廣大成員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實現中國夢的目標任務上來。二是要繼續高舉愛國主義、社會主義的偉大旗幟,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調動一切可以調動的積極因素,化消極因素為積極因素,為促進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服務,為促進香港、澳門繁榮穩定和祖國和平統一服務。三是要做好文化統戰工作,深入挖掘和充分運用各種文化資源,依靠精神的力量、文化的力量凝聚人心,把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凝魂聚氣、強基固本的基礎工程,以蘊含各種文化形態之中的“興國之魂”凝聚起萬眾之心,為實現“中國夢”而共同奮斗。
統戰工作理念,包括根本理念和具體理念兩個方面。根本理念是對統戰工作策略的高度概括,主要包括統戰工作的定位、目標和指導思想;具體理念是貫穿于統戰具體工作過程的若干準則和具體政策。二者是相輔相成的關系,根本理念是確定具體理念的準繩,而具體理念是根本理念的展開。黨的十八大以來統一戰線工作理念的創新,主要體現在“法寶”理念和“同心”理念兩個方面的創新。
“法寶”理念的新提法。我們黨歷來重視統一戰線的地位和作用,黨的幾代領導人均用“法寶”的概念,形象生動地加以表述。黨的十八大報告又強調,統一戰線是凝聚各方面力量,促進政黨關系、民族關系、宗教關系、階層關系、海內外同胞關系的和諧,奪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勝利的重要法寶。“法寶”理念的新提法,是統戰理論的重大創新,主要體現在:一是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繼承了我們黨關于統一戰線法寶作用的一貫思想,強調統一戰線不僅是中國革命的重要法寶,而且仍然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的重要法寶。二是賦予了統一戰線重要地位作用新的時代內涵,更加突出強調了統一戰線是凝聚力量的基本方式和配置力量的基本手段,明確了統一戰線發揮自身優勢、服務“五位一體”建設、促進“五大關系”和諧的根本任務。
“同心”理念的新概括。黨的十八大報告明確指出,要堅持長期共存、互相監督、肝膽相照、榮辱與共的方針,加強同民主黨派和無黨派人士團結合作,促進思想上同心同德、目標上同心同向、行動上同心同行。這既是對多黨合作歷史經驗的新概括,也是對多年來“同心”實踐的新概括,集中體現了多黨合作的鮮明特質和價值追求,是統一戰線和多黨合作理論的重大創新,對堅持和完善多黨合作制度具有重大現實指導意義。一是要深刻認識作出這樣新的概括的現實必要性。統一戰線不僅面臨著領域廣泛、成員眾多、構成復雜等新情況,而且在“奪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勝利”中肩負著新的歷史使命,作出“同心”的新概括,就適應了統一戰線面臨的這些新形勢新情況新問題新任務。二是要準確把握“同心”理念的深刻內涵。這個新概括,將多年來在統一戰線領域開展的“同心”實踐,發展成包括“思想、目標和行動”等諸方面的統一整體,強調理想信念上的共識、道路方向上的一致、具體實踐上的協力。在“同心”理念中,思想上同心同德是前提,目標上同心同向是根本,行動上同心同行是關鍵,要準確理解其深刻內涵,正確處理這三者之間的關系。三是要切實把“同心”理念貫穿在統一戰線領域的各項工作當中。我們要按照這一新要求,引導統一戰線廣大成員在政治共識上、在奮斗目標上、在工作實踐中做到始終同心,不斷開拓統一戰線和多黨合作事業發展新局面。
繼黨的十八大報告強調統一戰線要凝聚各方面力量,促進政黨關系、民族關系、宗教關系、階層關系、海內外同胞關系和諧之后,習近平總書記2013年1月在全國政協新年茶話會上的講話、2013年3月在十二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閉幕會上的講話中,都明確指出了統一戰線的根本任務是促進“五大關系”的和諧。
促進“五大關系”和諧,是統一戰線的根本任務,首先,是由統一戰線的性質決定的。統一戰線,是一個包括不同階級、階層、黨派和個人的廣泛政治聯盟,是一個涵蓋政黨關系、民族關系、宗教關系、階層關系和海內外同胞關系等“五大關系”的復雜范疇,因此統戰工作必須著眼于促進“五大關系”的和諧來凝聚力量。其次,是由當前社會存在的復雜矛盾決定的。當前我國已經進入全面深化改革的新階段,“五大關系”也出現許多新情況新問題,統戰工作要發揮自身優勢,促進“五大關系”的和諧,為全面深化改革服務。最后,又是由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奮斗目標所決定的。統一戰線要匯聚正能量,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化消極因素為積極因素,共同為實現“中國夢”而奮斗。
促進“五大關系”和諧的實質,是協調社會利益關系。要發揮統一戰線在協調社會利益關系中的優勢作用,化解社會矛盾,保證社會穩定、和諧發展。一是要發揮“同心”理念在協調社會利益關系中的基礎作用,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共同理想凝聚和激發各政黨、各階層、各民族和各界人士的力量,傳遞正能量,推進和諧發展。二是要將民主和包容作為協調社會利益關系的重要方法,通過協商、溝通、服務、引導等手段來增強社會利益關系的調控功能,以實現社會利益關系的和諧和社會的有效管理。三是要把堅持和諧共贏作為協調社會利益關系的重要原則,充分認識各利益關系成員具體利益的差異性和根本利益的統一性,鞏固共同利益,照顧特殊群體利益,實現眼前利益與長遠利益、整體利益與自身利益的統一。
促進“五大關系”和諧,當前要重點做好民族和宗教工作。一是要認真貫徹黨的十八大對民族和宗教工作的新要求。黨的十八大報告強調要全面正確貫徹落實黨的民族政策,堅持和完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牢牢把握各民族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的主題,深入開展民族團結進步教育,加快民族地區發展,保障少數民族合法權益,鞏固和發展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社會主義民族關系,促進各民族和睦相處、和衷共濟、和諧發展。全面貫徹黨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針,發揮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眾在促進經濟社會發展中的積極作用。二是要認真貫徹習近平總書記最近對民族和宗教工作的一系列講話精神。在做好民族工作方面,習近平總書記全面分析了我國民族工作面臨的國內外形勢,深刻闡述了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我國民族工作的大政方針和具體要求,強調加快民族地區發展,核心是加快民族地區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步伐。民族團結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線。在做好宗教工作方面,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精心做好宗教工作,積極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發揮好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眾在促進經濟社會發展中的積極作用。處理宗教問題的基本原則,就是保護合法、制止非法、遏制極端、抵御滲透、打擊犯罪。要依法保障信教群眾正常宗教需求,尊重信教群眾的習俗,穩步拓寬信教群眾正確掌握宗教常識的合法渠道。要重視培養愛國宗教教職人員隊伍,采取有力措施提高宗教界人士素質,確保宗教組織領導權牢牢掌握在愛國愛教人士手中。這些論述為我們如何做好新形勢下的民族和宗教工作指明了方向。三是要扎扎實實做好民族和宗教領域的統戰工作。要以高度的政治責任感,深刻認識到民族和宗教工作事關國家統一、民族團結、經濟發展、社會穩定和國際反恐的大局,抓好加快民族地區發展和加強民族團結進步教育兩件大事,進一步做好新形勢下的民族工作,堅持貫徹落實宗教工作基本方針,使民族和宗教工作在新的形勢下得到新的發展。
黨的十八大以來統戰工作方式方法的創新,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要正確處理一致性和各樣性的關系;二是要健全社會主義民主協商制度。
正確處理一致性和多樣性的關系。十八大提出的這一要求,明確了創新統戰工作方式方法的基本原則,為統戰工作方式方法的創新指明了方向。一是要深刻認識正確處理一致性和多樣性關系問題的重要性。它深刻揭示了新形勢下統一戰線存在和發展的客觀依據,充分體現了中國共產黨對統一戰線本質規律的深刻把握。二是要深刻認識一致性和多樣性的內涵。一致性是指海內外廣大中華兒女具有愛國主義、社會主義的一致性,而多樣性是要看到我國經濟和社會結構發生的深刻變化,已出現多種經濟成分、多種分配方式、多種利益群體和社會組織團體,人們思想的差異性明顯增強,價值取向、行為方式越來越多樣化。三是要正確認識處理一致性和多樣性關系的復雜性。一致性和多樣性的統一,是當代中國社會的重要特征,是新的歷史條件下統一戰線存在和發展的客觀基礎,而一致性和多樣性的不斷發展,又為統一戰線在新的形勢下發展壯大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統一戰線的主題是大團結、大聯合,必須適應我國社會多樣化發展趨勢,堅持求同存異、體諒包容,使統一戰線不斷得到鞏固和擴大。
健全社會主義協商民主制度。這不僅是對推進我國政治體制改革的重大部署,而且對推進統戰工作方式方法的創新也有重要的指導作用。首先,協商民主的理論在黨的十八大以來得到了快速發展。黨的十八大第一次提出,要健全社會主義協商民主制度;十八屆三中全會進一步將協商民主提升至“我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獨特優勢”這一新高度,并創造性提出“協商民主是黨的群眾路線在政治領域的重要體現”的觀點;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人民政協成立65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中,又深刻闡述了協商民主的定性、內涵、任務、方法和意義,為我們更好發揮協商民主的獨特優勢提供了基本遵循。其次,要將協商民主的理論應用到統戰工作領域當中,在推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中發揮統戰工作的獨特作用。一是要深刻認識社會主義協商民主是中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獨特優勢這一重大判斷。協商民主是黨創造的人民民主的重要形式,既堅持了民主集中制的組織原則和領導制度,又肯定了廣大人民群眾的民主地位;既堅持了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又發揮了各黨派團體、各族各界人士的作用。二是要發揮人民政協在協商民主中的重要作用。人民政協是統一戰線的組織,是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的機構,是人民民主的重要實現形式,體現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鮮明特點。要按照習近平總書記對人民政協提出的新要求,把協商民主貫穿人民政協履行職能全過程,推進政治協商、民主監督、參政議政制度建設,進一步提高協商實效。三是要扎實有效地推進協商民主全方位展開。要拓寬協商渠道,豐富協商類型,建立健全協商方式。要加強基層民主協商這個工作重點,凡是涉及群眾切身利益的決策都要充分聽取群眾意見,完善基層組織聯系群眾制度,加強議事協商,推進權力運行公開化、規范化。
綜上所述,黨的十八大召開至今兩年多的時間,統戰理論的創新取得了可喜成果,并對統戰工作實踐產生了深遠影響。統戰工作實踐是不斷發展和創新的過程,統戰工作理論也必然是一個不斷發展與創新的過程。在習近平總書記一系列重要講話精神的指引下,統一戰線領域繼續加強理論與實踐創新,將會呈現新的發展與成果,為實現“中國夢”的宏偉目標作出自己的貢獻。
[1]董麗梅.中國夢與統一戰線[J].黑龍江省社會主義學院學報,2014(1):22-24.
[2]徐以國,馬志榮.新時期統一戰線協調社會利益關系作用研究[J].廣東省社會主義學院學報,2014(1):19-21.
[3]楊松.高校統戰工作助力中國夢實現問題研究[J].世紀橋,2014(2):13-14.
[4]孫瑞華.淺析統一戰線重要法寶與中國夢的內在關系[J].重慶社會主義學院學報,2014(1):59-59.
[5]謝秀華.全球化背景下高校黨外知識分子統戰工作創新路徑[J].華章,2014(7):36.
[6]王瑩,胡超君.社會轉型對統一戰線的影響、影響機理及應對策略研究[J].行政與法,2014(4):53-56.
[7]范照兵.深入學習貫徹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推進統一戰線工作提升水平、創新發展[J].河北省社會主義學院學報,2014(2):5-9.
[8]郭溪土.十八大對統一戰線科學化的新要求及指導意義[J].黨史文苑:學術版,2013(2):29-30.
[9]袁春紅.十八大之后的統一戰線與社會管理創新[J].廣東省社會主義學院學報,2013(2):67-70.
[10]羅一民.正確認識和充分發揮統一戰線在新時期的法寶作用[J].江蘇省社會主義學院學報,2014(2):10-14.
[11]何治江.統一戰線的時代解析[J].重慶社會主義學院學報,2013(6):5-9.
[12]瞿群臻.統一戰線助推“中國夢”的實現[J].上海市社會主義學院學報,2014(1):56-59.
[13]周述杰.黨的十八大對統一戰線理論的創新與發展[J].湖南社會主義學院學報,2013(1):5-8.
[14]鄧楊.推進協商民主與深化黨的群眾路線[N].光明日報,2014-08-27(013).
[15]葉小文,張峰.協商民主: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篇章[N].光明日報,2014-09-23(001).
【責任編輯趙偉】
D665
A
1674-5450(2015)01-0015-04
2014-10-15
張立新,男,山東萊蕪人,沈陽師范大學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主要從事馬克思主義中國化與黨史黨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