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元
(遼寧師范大學 文學院,遼寧 大連116033)
英語國家留學生漢語“這”“那”誤用類型分析
付元
(遼寧師范大學文學院,遼寧大連116033)
摘要:英語國家留學生在使用漢語指示代詞時常出現使用不當的情況,“這”“那”作為常用指示代詞,在使用過程中最易出錯,常見的錯誤類型主要有使用混淆、省略不當和單復數使用不準確三類。解決這些問題,首先要對漢語指示代詞“這”、“那”的本體研究成果進行總結;其次應結合對外漢語教學過程中遇到的實際情況。從偏誤的表現、導致偏誤的原因以及應該采取的應對措施三個方面,對英語國家留學生使用指示代詞“這”、“那”過程中容易出現的偏誤進行剖析。
關鍵詞:英語國家留學生;漢語“這”;漢語“那”;誤用分析
隨著漢語指示代詞研究的不斷深入和“漢語熱”的不斷升溫,留學生漢語指示代詞使用偏誤又成為對外漢語教學所面臨的又一問題。但是學界對留學生指示代詞誤用的情況并沒有給予足夠的重視,該方面的研究成果不足。據統計,1980年至今,在各類期刊上公開發表的關于面向對外漢語教學指示代詞使用偏誤的專題論文僅有9篇①該數據是在中國知網上以“指示代詞”為主題進行檢索整理所得。,相關專著5部②該數據是在讀秀學術搜索中以“對外漢語指示代詞”為主題進行檢索所得,這些著作并不是專門研究對外漢語指示代詞的著作,只是其中包含這方面的內容,所以均為相關著作。,而其中涉及偏誤類型的少之又少,且這些成果多出現于2005年以后。盡管近十年在對外漢語指示代詞偏誤研究方面取得了豐碩成果,但是還須進一步發展。本文立足于前人的研究成果,首先對漢語指示代詞“這”、“那”本體研究現狀進行闡述,并結合當前英語國家留學生指示代詞使用不當的實際情況,分別從留學生使用指示代詞“這”、“那”常見的偏誤類型、導致偏誤的原因及應采取的應對措施三個方面對三種偏誤進行分析,通過分析以期為對外漢語指示代詞的教學提供參考資料,也為對外漢語教學研究提供一定的參考依據。
漢語指示代詞“這”和“那”,一個表近指,一個表遠指,本是對立的[1]。但是在英語國家留學生中,兩個詞混淆使用是最容易出現的錯誤。以下分別從混淆的表現、出現混淆的原因及應該采取的應對措施三個方面進行分析。
(一)混淆表現
指示代詞“這”、“那”使用混淆主要表現在近指誤用為遠指和遠指誤用為近指兩個方面。
1.近指誤表遠指
現代漢語中“這”用于近指,指代離說話人較近的人、事物或其他。但是留學生在使用“這”的時候,常常會出現用“這”表達遠指的現象。例如:
(1)上周和同學一起看電影,這部電影真的很好看。
(2)上課時老師說頤和園有很多古樹,這些樹都是什么年代的?
根據例句中的已有信息,可以明顯地看出近指代詞“這”誤用于指代過去發生的事件或者人物。(1)中出現確切的時間名詞“上周”,時間距離離說話人較遠,應該用遠指代詞“那”。(2)中說話人所在地并不是頤和園,故應為遠指。
2.遠指誤表近指
現代漢語中“那”用于遠指,指代離說話人較遠的人、事物或其他。留學生在使用“那”的時候,經常誤把“那”用來指代離說話人較近的人、事物或其他。例如:
(3)這里雖然有很多漂亮的首飾,不過我還是最喜歡我手上的那個。
(4)今天剛到南京,那里的天氣真的很熱。
因為例句(3)中已經有明確的地點代詞“這里”,后半句也指出喜歡自己手上的,所以應該用“這”,而不是“那”。(4)中表達的意思是已經到南京了,此時此刻說話人就在南京,無論從空間上還是時間上都應該用“這”,以上兩個例句都犯了用遠指代詞表近指的錯誤。
(二)混淆原因
留學生指示代詞“這”、“那”使用混淆原因主要有兩方面:一是主觀上對指示代詞“這”和“那”的功能區分不清。二是客觀上對指示代詞“這”和“那”教學不夠重視,致使留學生對這部分知識的掌握程度不夠。
漢語指示代詞比英語豐富,漢語指示代詞“這”和“那”在使用中多和其他詞組合成“這/那”類指示代詞,例如“這樣”“這些”“那里”等,很容易混淆[2]。英語中相當于“這”、“那”的代詞用“this”、“that”表達,但是“that”又可以作關系代詞和連詞,在復雜的語言環境中如果不明確漢語和英語代詞功能,英語國家留學生在使用指示代詞“這”和“那”時,就會出現偏誤。
某些語言現象在本體研究中不是重點內容,漢語指示代詞本體研究雖然逐漸得到重視,但是因為指示代詞“這”、“那”在本體教學和日常使用中很少出現錯誤,所以并不是學習的重點難點內容。在對外漢語教材的編寫中也沒有將其作為重點內容,教師在授課過程中也并未將其作為重點內容進行講解,這些都是導致留學生對指示代詞“這”、“那”理解不夠充分的客觀原因。
(三)應對措施
針對留學生在使用指示代詞“這”、“那”過程中出現的混淆現象,我們應該加大對指示代詞的教學力度。首先,應該轉變傳統的對外漢語教學觀點。早期,一般認為外漢語教學要依賴于漢語本體研究成果,后陸儉明提出應該從對外漢語教學這一獨特視角開展對外漢語詞匯、語法等方面的研究,并明確指出本體研究可以不研究的,面向對外漢語教學必須去研究[3]。漢語指示代詞“這”、“那”雖然在本體研究中不是重點內容,但是面向對外漢語教學,這個問題就必須得研究。其次,對“這”、“那”進行歸類,歸類便于留學生對漢語指示代詞有整體上的認知。漢語指示代詞大體上分為近指和遠指兩類①普通話指示代詞主要分為近指和遠指兩類,也稱“二分”,對于方言中“三分”或“多分”的現象本文不做分析。,并且這兩類具有明顯對立的意義,在教學過程中將這兩類代詞進行對比分析,并將其與英語中的“this”和“that”類進行比較,這樣才能夠使留學生更加透徹地理解漢語中指示代詞“這”、“那”的含義和用法。
指示代詞具有指代和替代作用,因為漢語重表意,所以對指示代詞“這”、“那”的語法規則并沒有嚴格要求,有時依據語境可以省略。但是英語具有嚴密的邏輯性,在表意明確的同時更加注重語言表達嚴密的邏輯思維,這就導致了英語國家留學生在使用漢語指示代詞時經常出現省略不當的情況。
(一)省略不當表現
指示代詞“這”和“那”省略不當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指示代詞缺失和指示代詞多余,下面分別進行闡述。
1.指示代詞缺失
(5)他們都去學習了,因為()可以取得好成績。
(6)做志愿者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情,因為()不但可以鍛煉自己,還能夠幫助別人。
以上兩個例句都是代詞缺失的現象,這種錯誤的表達會影響聽話人對說話人語義表達的理解,如(5)中后半句是想表達“他們”可以取得好成績,還是“學習”可以取得好成績?對漢語掌握特別熟練的學生,很容易明白這句話要表達的意思,但是作為漢語水平不高的留學生來說,這種指代不確定,省略不恰當的情況就會帶來理解上的困難,并且這種指示代詞缺失的現象在留學生使用漢語的過程中比較常見,所以應該對這種不正確的表達給予足夠的重視。
2.指示代詞多余
指示代詞省略不當還存在指示代詞多余的現象,應該省略指示代詞的地方卻沒有省略,導致指示代詞多余。指示代詞“這”、“那”多余是指在應該省略“這”、“那”的地方沒有省略,使句子內容顯得多余或重復,往往還會造成句子結構的混亂。通過對語料的研究發現,英語國家留學生的漢語使用中這類偏誤也很常見。例如:
(7)我今中午去食堂吃餃子,那些餃子很好吃。
(8)今天和朋友去花園,那里的花很多,那里的花什么顏色的都有。
在AP1綜合異常區經槽探施工共發現七條鉬礦體,其中TC16探槽揭露出四條(Ⅰ-Ⅳ),TC14-1號探槽揭露出三條(Ⅴ-Ⅶ)。這幾條礦體均賦存在寶力高廟組北東向構造破碎帶中,破碎帶中巖石以蝕變安山巖為主,巖石碎裂局部為斷層泥,可見有明顯的褐鐵礦化、絹云母化、綠泥石化、硅化等礦化蝕變。現對這幾條鉬礦體概述如下:
任何語言的運用都要符合經濟性原則,用盡量少的詞語組合傳遞出更多的內容,漢語也不例外[6]。指示代詞使用多余不僅違背了經濟原則,還使句子結構不合理,句義表達不流暢。句子(8)中,第一個“那”用來指代花園,第二個“那”同樣用來指代花園,從指代對象上來看,這句話具有明顯的指代重復,出現指示代詞使用多余的現象,這句話中的第二個“那”應該省略。
(二)省略不當原因
英語國家留學生漢語指示代詞省略不當的根本原因是漢語省略的頻繁、靈活、復雜,這與邏輯嚴密的英語形成鮮明的對比。我國古代漢語就講究“微言大義”、“詞約義豐”,直到今天我們仍然追求這種語言上的簡約與精確。呂叔湘先生曾指出:“漢語的句法分析之所以比印歐語系語言困難,原因之一就在于漢語隱藏和省略的部分太多[7]。漢語這樣的特點是導致英語國家留學生在學習和使用漢語指示代詞省略不當的根本原因。
英語國家留學生漢語指示代詞“這”、“那”省略不當的另一個原因就是受母語影響,英語中“that”既可以做指示代詞使用,也可以作為關系代詞,充當關系代詞時多省略,充當指示代詞通常不省略[8]。在教學過程中,教師經常將“那”等同于“that”,這就導致英語國家留學生在使用漢語指示代詞“這”、“那”時出現省略不當。
(三)應對措施
根據英語國家留學生在學習漢語指示代詞“這”、“那”過程中出現的省略不當現象,并結合具體原因,提出以下兩個應對措施:
首先,提高留學生漢語文化水平。在對留學生進行漢語教學前,應該先注重對其進行漢語文化知識培養,把漢語文化特點做一個概述,使留學生對漢語文化有大體上的認知,將漢語的特色與英語的特點對比提出,讓初學者首先對兩種語言之間的區別有初步了解,在頭腦中形成漢語思維,然后再對其進行漢語言知識的講授,這樣無論是解決指示代詞“這”、“那”省略不當問題,還是應對其他偏誤都會具有一定效果。
其次,全面分析“這”、“那”和“this”、“that”。不能片面地將漢語中的“這”、“那”等同于英語中的“this”、“that”。兩對指示代詞在用法上雖有相同之處,但事實上不同之處遠多于相同之處,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該熟練地掌握這兩對指示代詞的區別,不能簡單地將“這”看成“this”,將“那”當作“that”。
漢語中指示代詞“這”、“那”本沒有單復數之分,既可以指代單數,也可以泛指。留學生在使用這兩個詞的時候很容易用那些、這些等詞表達,這就會出現指示詞與指示對象單復數不一致的情況。
(一)“單復數”偏誤表現
英語國家留學生使用“這”、“那”過程中單復數偏誤主要表現在用表單數的指示代詞指代復數對象。
表示復數意義的詞用單數意義的“這”、“那”指代,因為這類表達經常和量詞或固定搭配連用,所以這也是留學生在使用代詞經常出現的錯誤。例如:
(9)體育課上有人跑步,有人打籃球,有人踢足球,我們不玩這個,我們去游泳。
例句(9)中用了“這個”來指代“有人跑步、有人打籃球、有人踢足球”這三種情況,而“這個”只能用來表示單數或者特指,要表達句中的意思應該用“這些”。
因為漢語中單復數表達不像英語那樣有具體的表達形式,并且漢語中的量詞也不好被留學生接受,當這兩者結合在一起時就更容易產生理解和學習上的困難。例如:
(1O)我去超市買了兩個桌子,這個很便宜。
首先例句(10)中用“個”修飾桌子不是標準的表達,應該用“張”。其次“這個”指代“兩個桌子”,這種用法也是錯誤的,雖然單看“桌子”一詞不表示復數,但是前面有“兩個”修飾,如果只修飾“桌子”,可以用“這個”,而修飾的是“兩個(兩張)桌子”就不能用“這個”,要用“這些”指代。
(二)“單復數”偏誤原因
印歐語系語言具有嚴格的單復數語法規范,所以以英語為母語的人在學習漢語時,見到一個名詞就立即想將其區分為單數、復數或集合概念。而漢語缺少形態變化,漢語中名詞只有加上特定的數詞或者詞綴后,才能夠表達復數意義,這就是母語為英語國家的留學生在學習漢語過程中很容易出現“單復數”使用偏誤的主要原因。
(三)應對措施
根據英語國家留學生“這”、“那”單復數使用偏誤情況,并結合具體原因,對如何應對這種偏誤提出以下兩個措施。
首先,明確漢語單復數概念。留學生在學習和使用漢語過程中之所以會出現單復數使用偏誤,其主要原因就是對漢語單復數范疇不明確。因此,要加強留學生對漢語“單復數”概念的理解,了解漢語和英語之間“單復數”差異,這樣才能使學生有效地學習漢語,提高自身漢語水平。
其次,結合名詞、數詞和量詞,對漢語指示代詞“這”、“那”進行全面學習。這幾類詞和漢語“單復數”有著密切聯系,留學生使用指示代詞“這”、“那”時出現“單復數”誤用和對漢語基本知識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密不可分,要改變這種狀況,就要加強對漢語名詞、數詞以及量詞的講解。單純的在指示代詞上加強練習,效果有限,只有結合其他知識才能更加有效地解決這種偏誤。
本文在收集大量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礎上,對英語國家留學生使用漢語指示代詞“這”、“那”過程中容易出現的三種偏誤進行了分析,對每一種偏誤類型都從表現、原因和對策三個方面進行審視,以期所提出的原因和對策更有針對性。因本人研究能力有限,論文還有存在不足之處,還望讀者批評指正。
參考文獻:
[1]呂叔湘.近代漢語指代詞[M].江藍生,補.上海:學林出版社,1985:187.
[2]朱德熙.語法講義[M].北京:商務印書館,1982:86-87.
[3]陸儉明,王黎.開展面向對外漢語教學的詞匯語法研究[J].語言教學與研究,2006(2):7-13.
[4]齊滬揚.對外漢語教學語法[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5:114.
[5]黎錦熙.新著國語文法[M].北京:商務印書館,1992:64.
[6]史錫堯.“介賓+動”向“動賓”的演變——語言的經濟性原則[J].漢語學習,2000(1):6-7.
[7]呂叔湘.漢語語法論文集[M].北京:商務印書館,1984:445.
[8]常遠.指示代詞“這/那”類漢英對比研究[D].沈陽:沈陽師范大學,2011.
(責任編輯:吳有定)
中圖分類號:H193.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OO7-5348(2O15)11-OO66-O4
[收稿日期]2015-09-16
[作者簡介]付元(1990-),女,蒙古族,遼寧朝陽人,遼寧師范大學文學院碩士生;研究方向: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
Analysis on Misuse Types of“zhe”and“na”by
the 0verseas Students from English-speaking Countries
FU Yuan
(Co11ege of Libera1 Arts,Liaoning Norma1 University,Da1ian 116033,Liaoning,China)
Abstract:Overseas Students from Eng1ish-sPeaking countries misuse Chinese demonstrative Pronouns,and the case often inc1udes,“This”,“That”as a common demonstrative Pronouns,in the course of the most error-Prone,a common mistake to confuse the main tyPes of use,imProPer use and do not omit the singu1ar and P1ura1 accurate categories. To so1ve these Prob1ems,we must first indication on Chinese Pronouns“this”“that”summarizes research body;second1y to the actua1 situation of teaching Chinese Foreign encountered in the Process. Errors from Performance,resu1ting in errors of reason and resPonse measures shou1d be taken in three asPects,students use Eng1ish nationa1 indicative Pronoun“this”,“that”in the Process Prone to errors ana1yze.
Key words:overseas students from Eng1ish-sPeaking countries;“zhe”(this);“na”(that);misuse ana1ys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