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東北少數民族民間文學傳播研究的現狀及思路

2015-04-10 13:44:29曹萌鄧喆
關鍵詞:研究

曹萌,鄧喆

【關東文化與北方民族】

東北少數民族民間文學傳播研究的現狀及思路

曹萌1,鄧喆2

(1.沈陽師范大學中國北方少數民族文化研究中心,遼寧沈陽110034;2.沈陽師范大學學報編輯部,遼寧沈陽110034)

研究東北少數民族民間文學應遵循以下的基本思路,即在追溯東北少數民族民間文學生產與傳播的歷史場域基礎上、在將東北少數民族民間文學視為相對獨立的文學傳播信息板塊的基礎上,從文學傳播學角度縱向梳理東北少數民族民間文學的傳播過程,而后橫向依次考察描述當代東北少數民族民間文學傳播過程的構成要素:傳播的內容、傳播者、傳播形式與媒介、傳播功能、受眾與傳播效果,形成如下的研究主線:東北少數民族民間文學信息(作品)-信息傳播者-信息傳播方式與信息傳播媒介-傳播體現的功能-受眾對文學信息接收及反饋-傳播效果的呈現。

東北少數民族民間文學;傳播;思路

學界習慣將中國的少數民族按其所在國家疆域位置劃分為不同的民族群落,因之,世居東北地區的滿族、蒙古族、朝鮮族、錫伯族、鄂溫克族、達斡爾族、俄羅斯族、鄂倫春族、赫哲族、回族等少數民族便被稱為東北少數民族,成為與西北、西南少數民族并稱的民族群落,東北少數民族文學便是該民族群落創作生產和傳承發展的文學成果。本文擬以東北少數民族文學傳播研究作為探討的對象,對其研究現狀進行梳理、評價和概括,并在此基礎上就該領域的創新研究提出一定的思路和設計。

一、作為獨立研究對象的東北少數民族民間文學

進入20世紀80年代以后,受系統論方法影響、隨著地域文化研究的發展,在文學和文學史研究方面,東北少數民族文學逐漸從中國少數民族文學和東北地域文學研究中被析出,而作為一個相對獨立的文學版塊或文學系統也逐漸成為研究對象并成為新的學術關注點。在此過程中,馬學良《重視和發展少數民族文學的研究》一文是較早從中國少數民族文學體系中析出東北少數民族文學,并特別以遼寧的滿族文學為實例進行了闡述(《滿族研究》1988年1期);趙志忠《東北少數民族中流傳的《尼山薩滿》傳說比較研究》則是較早的東北少數民族文學個案研究成果(《黑龍江民族叢刊》1991年4期);隋書今在《〈滿族文學史〉評價》中指出:20世紀80年代滿、鄂倫春、赫哲、鄂溫克、達斡爾、朝鮮和錫伯等民族的文學已經開始了專門性研究,而《滿族文學史》的面世為東北少數民族文學研究起到了劃時代的推動作用(《學習與探索》1991年6期);1993年周惠泉《東北古代文學研究小議》率先以東北少數民族文學為關鍵詞(《文藝爭鳴》1993年3期);翌年,他又在《東北古代文學研究初論》中指出“東北夷”的許多少數民族在生產東北民族文化過程中創造出民間長詩、民間故事、英雄史詩“伊瑪堪”之類的東北文學,是相對獨立的民族文學現象(《社會科學戰線》1994年2期)。與此相呼應,關紀新《1994年少數民族文學研究》就《蒙古族文學史》等東北少數民族文學的研究成果給予了綜述(《民族文學研究》1996年3期)。之后,東北少數民族文學個案研究成果逐漸增多:郭崇林發表了《中國東北地區赫哲、鄂倫春族與蒙古族民間英雄講唱的比較研究》(《民族文學研究》1997年2期)、韓任偉《中國少數民族文學研究的填補之作》認為“中國少數民族文學史”叢書的《鄂溫克族文學》《鄂倫春族文學》《赫哲族文學》出版,為我國少數民族文學園地增添了三枝絢麗的奇葩(《博覽群書》2002年1期);2006年中央民族大學陳永春以碩士論文進行《科爾沁薩滿神歌審美研究》;2007年東北師范大學呼喚又以碩士論文《唐代中日文獻中有關渤海詩文的整理與研究》開辟出古代東

當代東北少數民族民間文學傳播研究是從傳播學角度和視野、立足傳播學理論方法和價值尺度,對當代東北少數民族民間文學的傳播內容、傳播者、傳播形式與媒介、傳播功能、受眾與傳播效果加以研究,在描述說明當代東北少數民族民間文學傳播過程的主要環節和構成要素的同時,評價揭示其文學發展意義,歸納總結當代東北少數民族民間文學傳播的規律表現和理論質素等方面或層次的研究。東北少數民族民間文學傳播研究在學科性質上屬于文學傳播學研究,因此,梳理國內外文學傳播學研究的學術史是描述東北少數民族民間文學傳播研究現狀的前提和基礎。

國內文學傳播學研究始于20世紀90年代。1991年臺灣葉美的碩士論文《唐代的文學傳播活動研究》和張保健《北京大學學報》1994年4期發表的《論杜甫詩的新聞性》、邢建堂在《新聞研究》1995年2期發表的《漢唐時期的詩歌、小說——新聞傳播的特殊形式》、徐楓在《新聞與傳播研究》1995年1期發表的《試論宋代文學的編輯與出版》,以及秦志希在《現代傳播》1996年4期發表的《論中國古代文化傳播的基本特性》和郭英德在《求是學刊》1999年2期發表的《元明的文學傳播與文學接受》都是較早的文章,并大多集中在中國古代文學傳播研究方面。對此研究狀況,趙建國的《文學傳播研究現狀述評》作了概括:文學的傳播學研究逐漸在90年代中期形成氣候(《河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1期)。進入21世紀后,古代文學傳播研究更為集中:沈文凡的《試論杜甫詩歌的現實主義特色及北少數民族文學研究領域。與此相呼應,《中國各民族文學關系研究》出版座談會上,樂黛云、鄧紹基、李修生、楊乃喬、陶文鵬、劉揚忠、李炳海、楊義等專家都認為或肯定東北少數民族文學研究是中國少數民族文學研究的組成部分(《民族文學研究》2006年3期)。在此基礎上,2009年中央民族大學吳剛的博士論文《中華文化板塊結構下的文學研究》提出北方游牧狩獵文化圈即森林草原文化圈包括東北文化區,該文化區的文學應該是一個相對獨立板塊;2010年高荷紅在《滿族說部傳承圈研究》《滿族說部搜集史初探》《滿族“窩車庫烏勒本”辨析》,以及“口述與書寫滿族說部傳承研究”等成果的基礎上,再發表《赫哲族史詩傳統與“伊瑪堪”》等文,形成東北少數民族口頭文學研究系列(《國際博物館,中文版》2010);范慶超、景志強以東北少數民族作家文學系統為對象,研究東北14年抗戰時期的少數民族文學(《遼寧師范大學學報》2013年6期)。上述說明,至遲從20世紀80年代起,東北少數民族文學已經作為一個相對獨立的文學體系或文學板塊成為研究對象,被逐漸提出并施以或系統或個案的研究,而且在該過程中,東北少數民族文學中的民間文學較之作家文學尤其受到學者關注,并產生了較多的研究成果。這說明在當代東北少數民族民間文學已經作為一個研究對象從學術領域中漸漸相對獨立出來,并逐漸產生出該領域的專家和學者。

二、文學傳播學研究現狀與少數民族文學傳播研究

其新聞傳播性》(《杜甫研究學刊》2000年3期)、王玫的《建安文學在宋代的接受與傳播》(《文學評論》2001年3期)和《建安文學在唐代的傳播與接受》(《廈門教育學院學報》2003年2期)、張平仁的《明清時事小說與時事劇的新聞傳播價值》(《社會科學輯刊》2003年5期)、張次第的《略論中國古代文學的傳播》(《信息化進程中的傳媒教育與研究》復旦大學出版社2003年版)、趙逵夫的《從敦煌遺書與漢簡看口傳在古代文學傳播中的作用》(《圖書與情報》2004年6期)、林紅的《中古代文學傳播方式及其影響略論》(《現代情報》2004年10期)、張次第的《略論中國古代文學的傳播目的與方式》(《鄭州大學學報》2004年2期)、王運濤連續發表的《略論創造性模仿和古代文學傳播》(《沈陽大學學報》2005年第3期、5期),以及周嘯天的《以新聞為詩:杜詩的一大開拓》(《安徽師范大學學報》2005年1期)等,盡管還大多承繼著上世紀主要從新聞傳播角度研究中國古代文學的做法,但這些研究成果卻形成了領域化傾向,論文數量的積累造成文學傳播學研究的質的飛躍,即古代文學傳播學研究已逐漸發展為文學傳播學領域,國內的文學傳播學學科呼之欲出。

2004年第4期《沈陽師范大學學報》簡介該校新拓學科中國文學傳播學。接著,筆者發表《文學傳播學的創建與中國古代文學傳播研究》,提出了創建文學傳播學的構想(《沈陽師范大學學報》2004年5期)。之后,國內的文學傳播研究和文學傳播學理論體系建設次第展開;2006年霍有明、李永平的《文學傳播學芻議》明確界定了文學傳播學概念:文學傳播學應該包括文學傳播學理論、文學媒介、語言傳播學、文體傳播學、歷史文學傳播和跨文化文學傳播五大部分(《西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年3期);甘鋒的學位論文《洛文塔爾文學傳播理論研究》則通過對洛文塔爾文學傳播研究貢獻的描述,分析闡釋了文學傳播學的某些理論(《山東大學》2008年)。與此同時,柯卓英的《文學傳播學的理論建構》則從學科理論體系入手,構建出文學傳播學理論框架及結構體系(《新聞知識》2008年1期);楊立川的《我國文學傳播學學科體系研究芻議》以文獻梳理為基礎,從傳播學與文學傳播學的關系出發,探究我國文學傳播學學科體系研究現狀(《西安石油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3期)。在這些研究的推動下,李永平進行了《文學傳播學論綱》的建構(《當代傳播》2010年5期)。隨著該領域研究推進,文學與媒介的關系成為文學傳播學的理論焦點和學科支撐點(陳曉潔學位論文《媒介環境學視閾下文學與媒介之關系研究》山東大學2012年),從文學傳播學視閾研究當代文學也成為熱點(吳海進《文學研究的傳播學轉向》《綿陽師范學院學報》2014年7期);文學傳播學的斷代文學、區域文學、個案文學研究也次第展開??伦坑⒌摹段膶W研究領域中傳播學理論運用探析——以中國古代文學研究為例》對傳播學的本土化研究、古代文學的跨學科研究、文藝理論的新發展進行了深入探索(《西安文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1期);楊艷《當代文學的傳播學視角》提出應該建立“作家(文本生產者)——傳播者(媒介傳播)——受眾(文本消費者)”的文學關系(《攀登》2008年1期);朱秀清學位論文《延安文學傳播形態研究》對作為現代文學發展史上特殊階段的延安文學之傳播環境、傳播主體,傳播媒介、接受主體等要素及其變化,以及獨特的樣本意義進行梳理、探索(《山東大學》2009年);張富莉《聊齋志異》的傳播研究》(《西北大學》2009年)、邵楊的《〈西游記〉的視覺傳播研究》(《浙江大學》2009年)、陳慧文《〈紅樓夢〉在當代馬來西亞的傳播》(《復旦大學》2010年)、陸丹路《傳播者與媒介的作用:論狄更斯作品在中國的傳播》(《鎮江高專學報》2011年2期)、張丹學位論文《明末話本小說傳播技巧研究》(《沈陽師范大學》2013年)都從文學傳播學理論或視角對具體文學作品進行研究;屈雅紅《評柯卓英著〈唐代的文學傳播研究〉》(《陜西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1年3期)和王兆鵬《評〈包公文學及其傳播〉》(《人文雜志》2013年11期)則對既有的文學傳播學著作的傳播學本土化價值給予揭示和稱贊。

少數民族文學傳播研究也在此際出現。龍珊的《文學傳播學視閾中的〈阿詩瑪〉》借鑒“拉斯韋爾模式”理論,追尋《阿詩瑪》傳播的嬗變歷程及成因,并以此尋找繁榮民族民間文學的新路向(《云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7年1期);李思思《關于中國少數民族文學的傳播學思考》(《湖北師范學院學報》2010年2期)指出少數民族文學在傳播過程中由于傳者和讀者的文化差異、民族意識等不同因素,而導致其作品常常被“誤讀”,導致少數民族文學被邊緣化等困境;楊光宗、龍亞莉《建構傳播少數民族文化新媒體平臺的思考》結合武陵民族地區的新媒體發展及應用,對建構傳播少數民族文化的新媒體平臺提出了建議(《中南民族大學學報2012年7期);石曼婷《少數民族網絡文學研究綜述》通過對互聯網時代的少數民族網絡文學的考察描述,揭示了少數民族文學生態及其發展傳播(《神州》2013年14期)。

三、東北少數民族民間文學傳播研究現狀與研究價值

國內與本課題密切相關的東北少數民族民間文學傳播研究始于近年,吳剛《明清小說在東北少數民族說唱文學中的傳播》從傳播形式、傳播內容、傳播變化等角度說明東北的滿族、達斡爾族、錫伯族文學與漢文學的密切交流與融合(《明清小說研究》2009年1期);2012年筆者的《東北少數民族文學傳播研究的意義與構架》和2015年《東北少數民族文學及其傳播研究》提出從傳播方式、傳播類型、傳播內容和傳播價值等方面考察東北少數民族文學,揭示影響東北少數民族文學傳播的主要因素,以及在研究方式方法上做到多向度、多層次的考察(《沈陽師范大學學報》2012年5期、《邊疆經濟與文化》2015年1期);程燃學位論文《清代滿族禮俗的文學傳播研究》描述清代文學對滿族禮俗的傳播現象,歸納并揭示清代文學在傳播滿族禮俗方面的有關規律或理論質素(《沈陽師范大學學報》2012年);韓春麗《淺談東北地區滿族民間文學藝術的傳承與研究》以滿族民間文學為例證,對其傳承過程進行描述說明(《北方音樂》2013年5期)。在國外,具體的文學傳播學成果尚較少,有一些傳播學方面的理論涉及到文學傳播思想。如德國洛文塔爾《文學、通俗文化及社會》(1961)主張的文藝傳播研究的基本主題、理論原則和研究范式,以及提出針對文藝傳播問題的批判性、跨學科研究方法中涉及到一定的文學傳播學理論問題;美國論查爾斯·霍頓·庫利以大量的文學和歷史的資料為佐證闡述其傳播思想,其中包含了一定的文學傳播思想;美國當代文學批評家希利斯·米勒對文學言語行為理論中施為言語的有效性、陳述言語、意圖、他者、意識形態等諸多重要理論問題的闡釋也與文學傳播研究有關。

因為文學傳播學作為學術熱點和新學科領域,是一個具有學術前景的發展空間。盡管學界在個案文學傳播研究、斷代文學傳播研究,以及學科理論和框架構建方面已經取得了較多的成果,其中不乏有學術深度的論著;但是從研究傾向看,現有的文學傳播學研究大多偏重于對文學傳播技巧的描述,或者注重對文學傳播渠道、方法以及行為的研究,還更多地局限于對文學傳播表象的探討,體現出單一的從傳播學到傳播學的研究傾向。這說明文學傳播學研究還有很大的可以開拓的空間,處于等待挖掘、整理與探索的研究方面還很多,尤其是文學傳播學的本土化研究、跨學科研究還剛剛起步。顯然,東北少數民族民間文學傳播的研究是受這一學科發展的程度影響的,因此,目前該領域的研究成果不但數量少,而且也缺少深度,還處于作品個案傳播研究的層面。

在此背景和趨勢下,選擇東北少數民族民間文學傳播作為研究對象,在完成東北少數民族民間文學傳播表象研究的基礎上,側重探討隱含在這些傳播技巧、渠道和傳播行為表現背后的深層因素,探討制約東北少數民族民間文學傳播方向及其效果——諸如文學的內容、形象、政治及其象征性等核心范疇,進而理解和把握東北少數民族民間文學傳播的深層發展規律,從而實現對東北少數民族民間文學傳播的較為全面系統和深入的研究,既具有可行性,也具有以下幾方面獨到的學術價值。

從學識價值的角度看,東北少數民族民間文學傳播的價值有四:一是東北少數民族民間文學傳播研究可以擴展原有的東北少數民族民間文學意義空間,使之在更大的范圍內共享文化背景和文學經驗、文學成果交流;二是對東北少數民族民間文學復雜的傳播過程和主要環節、構成要素進行研究,這種超越文學史層面的文學傳播學研討,在構建出東北少數民族民間文學傳播理論體系的同時,歸納總結出一定的當代東北少數民族民間文學傳播的規律和理論質素,為文學發展、文學傳播提供學術支持,推進文學傳播學本土化的學術進程;第三,對東北少數民族民間文學傳播過程中諸如傳播者、傳播形式、傳播媒介、傳播功能、傳播效果等方面存在的問題,加以理論分析,提出建設性對策;四是積極創新和構建當代東北少數民族民間文學傳播的新的傳播體系,以此強化少數民族文學研究學術話語權。

從實際應用價值的監督看,該領域的研究機制主要是:豐富中國少數民族文學傳播的理論信息、提升本土文學傳播學的理論層次;為系統的中國本土少數民族文學傳播研究提供示范和引導,拓展文學傳播學科的發展空間;為廣大讀者了解文學傳播的理論,做好文學傳播的實務工作提供理論引導和實踐借鑒,襄助和支持東北少數民族民間文學的國內傳播和域外傳播;為中國少數民族語言文學學科建設提供創新思路和創新研究示范。

四、東北少數民族民間文學研究的基本內容

從研究構思和推進的角度看,東北少數民族民間文學傳播研究的對象是該類文學的傳播過程,及其主要傳播環節和傳播過程的構成要素。包括傳播的內容、傳播者、傳播形式與媒介、傳播功能、受眾與傳播效果。

這里所謂的東北少數民族民間文學傳播過程中的傳播內容,主要由三個部分構成:一是古代傳承而來的與東北各少數民族起源相關的英雄史詩和英雄傳說。如蒙古族的《江格爾》《陶克陶之歌》《嘎達梅林》《達那巴拉》;滿族的《三仙女傳說》《小罕誕生記》和《薩布素買軍草》;朝鮮族的《檀君神話》《高朱蒙神話》《樸赫居世神話》《金首露王神話》《昔脫解王神話》《金閼智神話》《創世記》《史妹結婚》;鄂倫春族的《恩都利創造了鄂倫春人》《九姓人的來歷》;鄂溫克族的《來莫日根》《鄂溫克族的根子在撮羅子里》;回族的《阿丹和好娃》《人祖阿丹》,以及錫伯族的民間長詩《遷徙之歌》等;二是古代傳承而來的與東北各少數民族生活、生活環境和民族發展相關的民歌、神歌、說唱文學和民間故事傳說。如蒙古族《吉雅其》《保牧樂》;《喀左東蒙民間故事》《巴拉根倉的故事》《十三泡的傳說》《查干湖的傳說》《八寶湖的傳說》;滿族的《珠渾哈達的傳說》《紅羅女》《百花公主點將臺》《珍珠門》《大馬哈魚》,以及《海蘭泡與大將軍》和《火燒船廠》和《尼山薩滿》《莉坤珠逃婚記》《清音子弟書》;赫哲族的“伊瑪堪”作品(《希爾達魯莫日根》《滿斗莫日根》《滿格木莫日根》《安徒莫日根》《香叟夏日丘莫日根》等;朝鮮族的風物傳說和動植物傳說《金達萊》《百日紅》《三胎星》《年輕的大力士》《紅松與人參》和《母子情深》等;鄂倫春族的《熊的傳說》《飛龍鳥的傳說》和民間故事(尼目罕)《歐新波的故事》《艾赫》《蛇王的女兒》《倫吉善和阿依吉倫》等;鄂溫克族的《伊達堪》《尼桑薩滿》《獵人的勝利》《仔鹿之歌》《獵人和猛虎》《黑熊報恩》,以及達斡爾族的舞春、達奧、民歌、扎恩達勒詞、魯日格勒詞、祝詞、贊詞、史詩、薩滿跳神歌詞和禱詞;俄羅斯族的《飛去的燕子》《孤女的婚禮》;回族的《阿當尋火種》《太陽的故事》;錫伯族民歌《薩滿舞春》《亞奇納》《獵歌》、敘事長詩《拉希罕圖》《喀什噶爾舞春》等;三是當代民間創作的民間文學作品,如蒙東民間故事、民族地區的山水風物傳說等。

受上述傳播內容的決定和影響,東北少數民族民間文學傳播研究可以從五個層面進行研究,并因此構成該研究的結構框架。

研究東北少數民族民間文學傳播的歷史與發展作為基礎和起點。在對人類傳播、文學傳播與東北少數民族文學傳播的由宏觀到中觀和微觀的考察綜述中,縱向描述說明東北少數民族民間文學傳播的進程;概括并梳理口語傳播、文字傳播、印刷傳播、電子傳播這幾個不同時代階段的東北少數民族民間文學傳播及其發展。

在此基礎上,依次研究東北少數民族民間文學傳播及其發展的四個方面。

第一,研究作為東北少數民族民間文學傳播信息的傳播內容。將當代東北少數民族民間文學傳播內容歸納劃分為三部分。即古代傳承至今的民族起源神話、創世史詩和英雄史詩、民間故事傳說;自古以來傳承至今的說唱文學和民歌、神歌;當代民間藝人創作的民間文學作品。分析概括上述文學信息的多元性、神話性、傳承性、形象性、感知性、共享性、娛悅性、知識性、音樂性等特征,以及該類文學信息的經濟價值、文化價值、社會價值、審美價值和宗教價值。第二,研究當代東北少數民族民間文學傳播者及其類型與特征。對東北少數民族民間文學的傳播者予以歸納和分類,劃分出不同層次的傳播者,即普通傳播者的故事講述人、職業傳播者的口述人、歌手與故事傳人,以及專司民間文學傳播的媒介組織。分別考察普通傳播者和職業傳播者的代表性、自主性、專業性、集體性特征,以及媒介組織的雙重性、兼容性、分工復雜等特點。第三,研究當代東北少數民族民間文學的傳播形式與媒介。分析說明東北少數民族民間文學傳播者進行傳播活動時所采用的、作用于受眾的具體傳播形式:口述、說唱、文字、圖像傳播形式,以及影視傳播、新媒體傳播形式。在此基礎上,對每種傳播形式所運用的傳播媒介加以描述說明,并對每種媒介在傳播過程中體現出的時空偏倚、參與程度、傳播速度、保存時間、媒介威望等進行分析討論。第四,研究當代東北少數民族民間文學的傳播功能。分析揭示當代東北少數民族民間文學傳播對人和社會所起的作用或效能;對該類文學傳播的傳授生產生活經驗、傳播知識協調社會、樹立英雄凝聚族眾、記述歷史積淀文化、傳承民俗享用文化、稱頌風土人情區域風光,以及抒情言志、教育和娛樂大眾、創造文化等功能予以描述分析。第五,研究東北少數民族民間文學的受眾與傳播效果。依據對文學信息的關注程度和內容范圍,將當代東北少數民族民間文學傳播的受眾分為一般受眾和專門受眾;分析其自在性、自主性、自述性、歸屬性等特點。在此基礎上研究東北少數民族民間文學的傳播效果,亦即民間文學傳播行為在受傳者身上引起的心理、態度和行為的變化,研究該文學傳播活動在多大程度上實現了傳播者的意圖或目的,以及傳播活動對受傳者和社會所產生的影響和結果;分析歸納該類文學傳播效果的內隱性、累積性、恒常性、層次性、兩面性等特征,以及傳播效果的知識、智能、價值、態度、行為等方面的構成,闡釋說明受眾接收民間文學信息的原因、民間文學信息怎樣對受眾的信念、態度和行為產生效果,以及傳播效果的形成過程和形成的要素等。

最后,通過以上五個方面的研究,對東北少數民族民間文學傳播思想及其對文學傳播的推動和支持等作用進行描述說明;揭示、歸納、總結東北少數民族民間文學傳播研究中所發現的與文學傳播、與東北少數民族文學傳播發展有關的規律和理論質素。

五、東北少數民族民間文學傳播研究的思路

東北少數民族民間文學傳播研究作為創新性的學術方向,目前還少有向導和借鑒,因此試試和推進具有較大的難度,尤其是在分析說明當代東北少數民族民間文學傳播過程中,作為傳播信息的民間文學作品的多元一體構成,以及在具體的文學傳播過程中出現的一題多傳、多族一史、多族同說、同事異名、同名異事等作品信息傳播現象;以及分析并說明當代東北少數民族民間文學傳播者的多元構成及其地區性、民族性特征;描述說明東北少數民族民間文學傳播的文學意義擴大化,即民間文學傳播成為民族經驗傳遞、教育普及的主要方式、成為民族歷史和民族文化史的主要承擔者等方面需要投注更多的文獻和實地調研材料來加以說明和闡述,這樣,為了研究的便捷和突出成效,依據當前社會文化發展的需求和學術研究的期待,東北少數民族民間文學傳播研究可以將其研究重點確定在以下三方面:一是研究作為東北少數民族民間文學傳播者的口述人、歌手與故事傳人的文學生存狀態與文學傳播的關系,揭示和歸納蒙古族的琶杰、毛依罕,赫哲族的吳連貴、葛德勝,朝鮮族的金德順,滿族的傅英仁等民間歌手、民間故事家、故事傳人在東北少數民族民間文學傳播中的作用和貢獻。分析說明東北少數民族民間文學傳播者因其采取的傳播形式和運用傳播媒介的不同,其傳播功能的發揮和傳播效果也呈現差異;二是研究東北少數民族民間文學傳播過程中所采取的史書史詩傳播、口述傳播、樂舞傳播、說唱傳播、宗教傳播、傳人傳承,以及續書傳播和影視傳播等傳播形式并進行歸納和分析,闡述不同傳播形式下東北少數民族民間文學傳播的發展和效果呈現;三是歸納、揭示東北少數民族民間文學傳播的地域性、民族性特征,以及傳播形式和媒介手段的發展與文學傳播發展的互動關系。

與此相聯系,該方向的研究主要目標也應確定為以下四方面:一是勾勒并描述出東北少數民族民間文學傳播過程及其各發展階段的特征;描述說明該過程的主要環節和構成要素,即作為傳播信息的東北少數民族民間文學作品、傳播者、傳播形式和媒介、傳播功能、受眾與傳播效果;二是描述說明當代東北少數民族民間文學傳播所采取的傳播形式,以及每一形式中的傳播媒介運用,以及民間文學傳播受眾群體方面體現出的民族性和地域性文學傳播特點,如傳播形式與媒介的多元化、受眾對象的大眾化、傳播手段的藝術化、傳播途徑的組織化以及傳播范圍的國家化與世界化等,從而分析揭示因地域不同、民族文化背景不同而體現出的東北少數民族民間文學傳播特征;三是按照傳播學經典傳播模式觀察分析東北少數民族民間文學的傳播形態,研究東北少數民族民間文學傳播意識形態統攝下的民族起源傳播、經驗技術授受傳播、人格教育傳播、民族習俗傳播模式對傳播者的要求、對傳播媒介的選擇、對受眾接受趣味的塑造和控制,以及對具體傳播內容的經典型提煉;四是總結歸納東北少數民族民間文學傳播規律和相關的理論質素。通過東北少數民族民間文學傳播研究,承載特定的中國本土的文學傳播理論闡述。

為了完成研究的內容、突破研究的重點并實現研究目標,在具體的研究推進過程中,應該遵循這樣的基本思路,即在追溯東北少數民族民間文學生產與傳播的歷史場域基礎上、在將東北少數民族民間文學視為相對獨立的文學傳播信息板塊的基礎上,從文學傳播學角度縱向梳理東北少數民族民間文學的傳播過程,而后從橫向依次考察描述當代東北少數民族民間文學傳播過程的構成要素:傳播的內容、傳播者、傳播形式與媒介、傳播功能、受眾與傳播效果,形成如下的研究主線:東北少數民族民間文學信息(作品)—信息傳播者—信息傳播方式與信息傳播媒介—傳播體現的功能—受眾對文學信息接收及反饋—傳播效果的呈現。每一構成要素的研究為一研究單元,之后,以結語形式對作為中國少數民族文學發展史上相對獨立文學板塊之東北少數民族民間文學的傳播者、傳播形式,傳播媒介、受眾和傳播效果等要素及其發展變化進行歸納總結;揭示東北少數民族民間文學信息傳播形式的選擇、傳播媒介的嬗變與文學傳播效果的互動關系、東北少數民族民間文學傳播過程中各構成要素之間的相互制約與影響;闡述東北少數民族民間文學傳播思想,歸納揭示東北少數民族民間文學傳播的規律表現和理論質素,完成東北少數民族民間文學傳播研究的學術示范。

在具體研究方法使用方面,則應在承襲當前少數民族民間文學研究多與民族學、歷史學、語言學、宗教學、心理學、民俗學研究方法結合做法之基礎上,在宏觀性研究中主要運用系統論、信息論方法和馬克思主義傳播觀,以及一般的傳播學知識理論。在具體的研究中,除采用文獻調查法、田野調查法、數據分析法外,還較多地運用模式闡釋方法,如賴利夫婦、馬萊茲克的系統模式理論、米德等人的象征性互動理論;有關媒介的理論,如英尼斯的媒介偏倚論、麥克魯漢的媒介決定論、梅羅維茨的媒介情境論;大眾傳播效果的理論,如羅杰斯的類型效果理論、層面效果、梅爾文·德弗勒的文化規范論等。

[1]胡河寧.組織傳播學[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0:23-25.

[2]郭慶光.傳播學教程[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1:101-110.

[3]陳力丹,閆伊默.傳播學綱要[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1:80-92.

【責任編輯 詹麗】

I276;I29

A

1674-5450(2015)06-0007-05

2015-07-21

教育部基金項目(11YJAZH004);日本住友財團項目(138053)

曹萌,男,遼寧建平人,沈陽師范大學教授,文學博士,東北師范大學博士研究生導師,主要從事少數民族文化與文學傳播、民族工程學研究。

猜你喜歡
研究
FMS與YBT相關性的實證研究
2020年國內翻譯研究述評
遼代千人邑研究述論
視錯覺在平面設計中的應用與研究
科技傳播(2019年22期)2020-01-14 03:06:54
關于遼朝“一國兩制”研究的回顧與思考
EMA伺服控制系統研究
基于聲、光、磁、觸摸多功能控制的研究
電子制作(2018年11期)2018-08-04 03:26:04
新版C-NCAP側面碰撞假人損傷研究
關于反傾銷會計研究的思考
焊接膜層脫落的攻關研究
電子制作(2017年23期)2017-02-02 07:17:19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麻豆91网在线看| 国产在线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国内精品视频| 欧美日韩午夜视频在线观看 | 国产精品亚洲综合久久小说| 最新日本中文字幕| a级毛片网| 青青草国产在线视频| 麻豆AV网站免费进入| 日韩免费毛片视频| 高清乱码精品福利在线视频| 免费xxxxx在线观看网站| 亚洲欧美日韩动漫| 伊人查蕉在线观看国产精品| 久久人体视频| 中文字幕在线一区二区在线| 久久亚洲中文字幕精品一区| 午夜视频免费试看| h视频在线播放| 国产福利小视频高清在线观看| 亚洲av片在线免费观看| 九九九九热精品视频| 91久久夜色精品国产网站| 色屁屁一区二区三区视频国产| 国产在线观看第二页| 男女男精品视频| 国产电话自拍伊人| 最新精品久久精品| 99久久精品无码专区免费| 久久一本精品久久久ー99| 麻豆国产在线不卡一区二区| 黄色网站不卡无码| 九九香蕉视频| 亚洲系列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99热亚洲精品6码| 亚洲成年人网| 激情午夜婷婷| 亚洲中文字幕av无码区| 国语少妇高潮| 99资源在线| 国产美女无遮挡免费视频| 欧美成人日韩| 日韩大片免费观看视频播放| 日韩麻豆小视频| 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久2023| 最新日韩AV网址在线观看| 婷婷99视频精品全部在线观看| 国产菊爆视频在线观看| 毛片一级在线| 久久精品丝袜| 九九九久久国产精品| 亚洲一级毛片在线观| 毛片大全免费观看| 一本大道无码高清| 国产精品大尺度尺度视频| 精品无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AV| 91国内在线视频| 真实国产精品vr专区| 免费av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av在线手机播放| 在线播放国产99re| 国产SUV精品一区二区6| 亚洲色图欧美视频| 片在线无码观看| 欧美爱爱网| 91精品网站| 欧美精品1区2区| 亚洲男人在线| 亚洲无码不卡网| 91www在线观看| 亚洲第一网站男人都懂| 97国产在线播放| 亚洲欧美综合精品久久成人网| 国产精品自拍露脸视频| 九色在线视频导航91| 国产aaaaa一级毛片| 国产亚洲精品91| 亚洲91精品视频| 亚洲AV无码乱码在线观看裸奔| a级毛片免费网站| 久青草免费视频| 三上悠亚在线精品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