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玉靜
(沈陽音樂學院藝術學院,遼寧沈陽110168)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宋玉靜
(沈陽音樂學院藝術學院,遼寧沈陽110168)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關系,既是一個重大的理論問題,也是一個重大的實踐問題。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必須以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為立足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基礎,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途徑。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習近平在2014年2月24日的中央政治局第13次集體學習時的講話中指出:“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必須立足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牢固的核心價值觀,都有其固有的根本。拋棄傳統、丟掉根本,就等于割斷了自己的精神命脈?!保?]習近平的講話明確指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源遠流長的一脈相承的關系,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發源并根植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時代創新和當代實踐[2]。
核心價值觀簡而言之是指某一國家、民族或群體判斷社會事務時依據的是非標準,遵循的行為規范與準則,它承載著一個民族、一個國家的精神追求。核心價值觀是動態的,是隨著時代的發展而不斷發展的,它的接受需經歷“提倡”“培養”和“實踐”的過程,它能深入人心、引領全民價值觀的方向并具有高度凝聚力的核心價值觀。核心價值觀主要具備以下兩個特點:一是核心價值觀立足于本民族傳統文化,充分反映民族文化心理;二是核心價值觀具有科學性、前瞻性和先進性,凸顯民族文化的時代發展需求,指引民族文化的發展前進方向。具備了上述條件,核心價值觀一定能獲得社會共識,凝民心聚民力,成為全民共進的正能量。黨的十八大報告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概括為“富強、民主、文明、和諧、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愛國、敬業、誠信、友善”,依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民族文化心理從國家、社會和個人三個層面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進行了時代概括和表述。因此,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和踐行離不開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涵養。
(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表述形式烙上了傳統文化的獨特印記
在表述形式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凝練和提出經歷了一個逐漸深化認識的過程。2006年10月黨的十六屆六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明確提出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基本內容: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社會主義榮辱觀[3]。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引領社會風尚、凝聚社會共識等方面發揮了極其重大作用。但是,在現實生活中我們曾遇到有部分群眾反映我們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表述不好記,不簡明扼要,不通俗易懂,不利于傳播和踐行。因此,社會上對提出鮮明的、便于傳播和踐行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呼聲很高。直到2012年11月黨的十八大最終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濃縮為“三個倡導”,涵蓋24個字的基本內容。這精辟的24個字可以說是黨的十八大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的高度凝練。這一表述不僅覆蓋了社會方方面面的意見,也和黨和國家一貫倡導的思想、理念和精神相一致。這一概括層次分明、簡明扼要,既有中國文言言近旨遠、明快生動的語言風格,又繼承了儒家文化“仁義禮智信”的精神內核,有著顯而易見的傳統文化的獨特印記。
(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必須建立在文化自覺和自信的基礎上
國家的富強、民族的復興不僅需要經濟、政治、軍事方面的自強,更需要文化和價值觀的自強。現在中國要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不僅要有豐厚的物質文明積累,更要有高尚的精神文明支撐。伴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中國社會承受著社會內部轉型,外部多元文化滲透的壓力。面對世界范圍內多元文化交流、交融、交鋒的新態勢,面對改革開放和市場經濟條件下人們思想意識多樣、多變的新特點,需要用先進的核心價值觀統一思想,形成共識。核心價值觀建設是個大工程,是一個國家的靈魂工程,是一個國家的命運工程。所以,各個民族、各個國家都把核心價值觀做一面旗幟,抓在手里。對內,教育國民;對外,影響和感召世界。一個國家的人民培育和踐行的價值觀,也會影響到該國的經濟發展路徑及成就,因此經濟發展過程也是文化發展過程的一個體現。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中國取得了令世人矚目的成就,GDP總量躍居全球第二。隨著我國經濟的崛起,我們曾經倡導的“文化搭臺、經濟唱戲”的經濟發展模式開始往為文化搭臺——“文化唱戲”上轉變,文化逐漸成為重頭戲,所以我們的社會價值觀也需要改變和重塑,中國要建設文化大國,要建設價值觀大國,當代中國必須孕育和提出自己行之有效的核心價值觀。由于東西方文化的差異,它的來源必須緊緊依靠本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決不能通過移植和仿效西方的核心價值觀來建立自己的核心價值觀。因為任何文化都有適合自己生長的土壤,都有自身獨特的價值理念,所以,不能完全移植照搬西方社會的價值觀念。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當代中國的立國之本,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理論依據,它必須來源于中華悠久的傳統文化,并且要體現出對優秀傳統文化的良好吸收和創造更新。建立在這樣基礎之上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才會有生命力,也才會具有強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因為傳統文化是一個民族在自我發展的過程中形成的內在心理,它是民族生存和發展的源動力,只有對本民族固有文化的時代演進進行精確的把握,體現對本民族歷史使命和發展前景的自覺與自信的核心價值觀才是有生命力的,所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必須建立在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基礎之上。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建構的源頭活水,不竭清源。作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理論成果,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在具體內容上,3個層面的倡導,24個字都可以在傳統文化中找到它的根源。
(一)國家層面的價值目標與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有著難以分割的聯系
作為國家層面的價值目標“富強、民主、文明、和諧”,是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理念之一。關于富強思想歷代有為的統治者都致力于追求國家富強、民生幸福。孔子提出建設小康社會在于希望全體社會成員都有生活的保障;商鞅變法也是追求國家強盛的舉措;先秦時期諸子百家中的富國強兵的思想、富民養民的思想;近代無數仁人志士追求的中國夢,都是要實現國家的富強繁榮。關于民主思想古代與近代也有相同之處,民為邦本,本固邦寧、得民心者得天下等思想都與現代盛行的民主觀念相關聯。文明,中華民族是文明之邦、禮儀之邦。儒家經典里“溫、良、恭、儉、讓”的思想都表明我們中華民族自古就是非常講究文明的。關于和諧的思想也有與之類似情況,中華民族自古視“和”為事物存在的最佳狀態,人與自然的和諧、人與社會的和諧、人與人之間的和諧。當然,古今和諧觀念有一定差異,但“和而不同”的理念依然在全球獲得普遍性的認同。
(二)社會層面的價值追求承繼了傳統文化的價值理念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會層面的價值追求,是社會文明進步的標志。自由所指的并非美國等西方國家提倡的自由主義,而是指人意志的自由、生存和發展的自由,反映了人對生活的向往和追求。關于平等的思想最早體現在孔子“有教無類”的教育觀,不問出身,不問社會地位,都有享有教育的權利,教育面前人人平等。古代的科舉制度,考試面前人人平等。公正即公平和正義,中國古代推崇正義,孔子提出“不患寡而患不均”,“不均”就是不按規矩分配社會財富,踐踏公平。“公生明,廉生威”為官應出自公心,這樣才能處理問題明了,公正,了然于心。法治是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韓非子要求君主以法律的威嚴鞏固王權統治,商鞅改變“刑不上士大夫”的歷史,將相、大夫與民眾一樣,違法犯罪都將受到嚴厲懲罰??梢园l現,自由、平等、公正、法治這一社會層面的價值追求都承繼了傳統文化的價值理念。它不僅是古代進步知識分子、政治家的美好愿景,也是現代文明社會的價值追求。
(三)個人層面的價值取向傳承了中華民族幾千年的傳統美德
愛國主義是中華民族精神的核心理念,是中華兒女一以貫之的堅定信念。“天下興亡,匹夫有責”視國家和民族的利益至高無上,“位卑未敢忘憂國”愛國故事數不勝數,蘇武出使西域,岳飛精忠報國,戚繼光抗倭,鄧稼先、華羅庚、錢學森……為了國家的安危,人民的幸福,他們有的不惜獻出了寶貴的生命,有的犧牲自己的幸福。不論時代如何變化,愛國是永恒的主題。敬業,中國古代就提倡敬業精神,孔子提出“敬業樂群”“執事敬”,一個人不論做什么事都要盡心盡責。誠信,更是與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特質相連?!懊駸o信不立”;“言必信,行必果”。誠信作為一種傳統的道德觀,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基礎。至于友善,更是在傳統文化中多有強調和宣示?!兑捉洝诽岢龈嬲]“積善之家必有余慶,積不善之家必有余殃”,《道德經》講“天道無親,常與善人”,《論語》中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恕”等,都是倡導友善的體現,這些古訓即使是在今天仍然是顛撲不破的真理??梢?,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個人層面的價值取向傳承了中華民族幾千年的傳統文化的精華。
中華民族幾千來在經濟、政治、社會、生態文明等領域沉淀下來的精神財富,是涵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思想源泉。堅持用科學、辯證、禮敬的態度,認真汲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思想精華,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用現代社會的眼光加以審視,使其適合今天的社會,能更好地為中華民族創造嶄新的、科學的價值理念。
(一)深入挖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時代價值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千年,歷史悠久,上至帝王將相,下至黎民百姓,都深受其浸染和影響。無論是思維方式、道德儀禮,還是民俗風情、吃穿住行,都可以感受到文化無所不在的滲透。只要我們結合時代特點細細找尋,很容易發掘出符合時代潮流的時代價值?!疤煜屡d亡,匹夫有責”的治國平天下的大無畏精神,對樹立大局觀、培養整體意識、增強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具有很重要的現實意義;中國傳統文化提倡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的剛健有為的進取精神,可以看作是對自我的一種超越,即不但要銳意進取,更要大膽創新,而這種精神也正是當代青年所需要的;厚德載物的兼容精神,“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這種包容精神教育年輕人要用寬闊的胸懷接納身邊人、身邊事??傊覀円钊氚l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優秀思想價值,并融入到中華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當中,不斷地擴展和豐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外延和內涵。
(二)辯證地整合創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習近平說:“一個民族、一個國家的核心價值觀必須同這個民族、這個國家的歷史文化相契合,同這個民族、這個國家的人民正在進行的奮斗相結合,同這個民族、這個國家需要解決的時代問題相適應?!保?]今天我們所倡導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結合時代精神創造性地吸收了包括中華傳統文化在內的一切文明成果。它不是對傳統文化所有內容的盲目繼承,而是蘊含有當代的創新精神,它是應時代精神的要求應運而生的。中華傳統文化內涵豐富,蘊涵著許多為人做事的道理。結合社會生活實際情況,我們要從自身實踐做起,言行合一,繼承踐行傳統思想精華。中華傳統有說不盡的優點,也存在諸多不足,傳統文化產生于農耕文明,受當時的科技水平和認識能力的限制,難免會帶有歷史的局限性,因此我們要學會鑒別,理性地有選擇地繼承。
(三)傳播落實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當代實踐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華夏祖先為我們創造的巨大精神財富,不論過去還是現在,都有其永不褪色的價值。我們必須熟悉當代青少年的特點,貼近他們的生活,采用他們喜聞樂見的傳播形式,循序漸進,教化于無形。不能把道德教育要求的目標設定過高、脫離生活實際,必須防止道德教育急功近利、急于求成。一定要打好人性與道德底線教育的基礎,加強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教學隊伍建設。在現有的教師隊伍基礎之上,填充一些專業相關的高水平、高素質人才加入到這樣的隊伍中去。完善優秀傳統教育課堂內容的填充和教材的選擇。要循序漸進地實現傳統文化相關內容進入課堂,之后不斷地讓其飽滿、豐富且成為學生的一門必修課程,并使這門課程正式納入到各類學生學習的體系中去。與此同時,讓理論結合實踐,把學習化為行動。傳承文化不光是喊口號,背典籍,而是要落實在實際生活的每一處,讓優秀傳統文化成為每一個中國人的精神皈依和行動指南。
綜上所述,我們涵養、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首先要明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一脈相承的接續關系;其次要立足于傳統文化,自覺汲取養分,滋養豐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只有這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才能入腦、入心,才能夠為人民接受和實踐,成為全民追崇的充滿正能量的價值觀,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提供強有力的思想保障[5]。
[1]張豈之.略說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文化源流[N].北京日報,2009 -06-01(2).
[2]楊曉英.立足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N].西安日報,2014-07-08(2).
[3]十六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中)[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06:710.
[4]習近平:青年要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北京大學師生座談會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4-05-05(1).
[5]曹德本.中國傳統文化學[M].沈陽:遼寧大學出版社,2001:8-9.
【責任編輯 王鳳娥】
D648
A
1674-5450(2015)06-0036-03
2015-08-19
2014年度遼寧省社科規劃基金項目(L14DSZ063);2015年沈陽市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課題(SDSZ-2015-093)
宋玉靜,女,遼寧朝陽人,沈陽音樂學院副教授,法學碩士。